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1|回复: 1

[史地人物] 【图话】为两会倒水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5-03-07
为两会倒水的人

端茶倒水,不过是待人接物中寻常之事,但在两会这样的场合则一点也不普通。为领导倒一杯水,在记者笔下是年年可见的两会花絮,对倒水的人来说却几乎是工作的全部。倒水背后,是一整套高度标准化的服务,而在低调而又精心的服务背后,是整个两会保障系统鲜为人知的努力。

1.jpg
端茶倒水,不过是待人接物中寻常之事,但在两会这样的场合则一点也不普通。为领导倒一杯水,在记者笔下是年年可见的两会花絮,对倒水的人来说却几乎是工作的全部。图为2010年3月7日,两会主席台上的服务员以手势倒数“3、2、1”来指挥女服务员加水服务,精确到秒。封面摄影:廖攀




2.jpg
今年两会出现了一个细微而显著的变化——在主席台上为领导人倒水的,不仅有清一色着红装的女服务员,还增加了着黑装的男服务员。事实上,每年两会的茶水服务一直都在变化:从为全体代表委员倒水,到只为主席台上的领导倒水,再到提供实名制矿泉水。每一次细节的改变,无不经过细致考量和层层审批。图为2015年3月5日,男服务员在主席台服务。Jason Lee




3.jpg
1959年9月30日,刚刚竣工的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庆十周年宴会。当时共有服务员200多名,平均年龄17岁。19岁的张善兰就在这次宴会上为毛泽东倒水。据其自述,当时她很紧张,“好像连路都不会走”。毛泽东看出她紧张,问她是哪里人,她回答说山东蓬莱,毛泽东笑称“蓬莱是个好地方,那个地方出仙人。”后来,张善兰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图为国庆十周年宴会现场。新华社 牛畏予 摄




4.jpg
自90年代开始,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衣着时尚靓丽,成为媒体镜头追逐的对象,而后被大众关注。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在主席台上合影留念。中新社发




5.jpg
2002年两会期间,大洋网的报道记录了一个细节:在3月9日的人大全体会议上,身穿浅绿套装的服务员续水,掀起江泽民的杯盖一看,仍然很满,江泽民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连饮数口,服务员笑着替他重新加满。图为当天会议现场。Andrew Wong




6.jpg
为领导倒水,何时倒、如何倒都有讲究。曾经有专门的书刊介绍“怎么为领导服务”,其中有一项便是“怎么倒水”。而对人民大会堂来说,倒水的“讲究”,从选人环节就开始了。如今人民大会堂的服务组编制有300多人,无一不是精心选拔。左图为2004年3月8日,人民大会堂女服务员认真工作。右图为2008年3月1日,少数民族女服务员在为人大代表斟茶倒水。中新社发 满会乔 王东明 摄




7.jpg
相比空姐或其它大会礼仪,两会服务人员的招聘十分低调,但更加严苛。通常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会在地方高校或高中招人,要求是才貌双全,女生身高1.67米以上、男生1.77米以上,年龄限制在17—21周岁,同时政治合格,必须通过公安部门的政审。图为2010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会场服务人员。CFP




8.jpg
但达到以上所有要求,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一名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入围者们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首先是严格的军训,然后是长达1年的实习期,实习期满才能择优转为3年制的合同工。图为2015年北京两会某驻地酒店,礼仪教师对“两会”服务志愿者进行站姿指导。驻地服务员严格如此,人民大会堂里的服务员则更甚。许文豪/东方IC




9.jpg
进驻人民大会堂工作后,服务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出于保密需要,她们不允许在宿舍外居住;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来往,因此,离家近对她们来说并非加分项——人民大会堂通常不在北京当地招服务员。图为2015年3月3日,步调一致的两会服务人员。CFP




10.jpg
对高档酒店来说,“服务周到”是标准,而人民大会堂的服务标准则是“万无一失”。服务最主要的一项倒茶更是如此,其细致程度每年成为媒体报道的噱头。图为2009年3月5日,服务员在人大会议开始前检查胡锦涛的茶杯。Jason Lee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人民大会堂茶杯的摆放必须整齐划一,横、竖看都是直线,而且用标尺、绳子来衡量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一些工作久了的服务员凭眼神就能将茶杯摆放成行。图为2014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前,工作人员查看茶杯是否整齐。CFP




12.jpg
图为2013年3月9日,北京,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同时,服务员在后台用镊子为杨洁篪泡茶。CFP




13.jpg
在酒店当服务员,如果干得不顺心,可以要求换班,但在人民大会堂,所有人必须服从命令。图为2010年3月13日,两会期间,服务员们休息时坐姿一致。CFP




14.jpg
每年,人民大会堂300来人的礼仪服务队伍除了要为会上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提供茶水服务,还要保证会场外茶歇区的持续供应,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图为2008年3月13日,政协会议开幕前,人民大会堂内服务员在茶水台处列队等待委员们到来。Jason Lee




15.jpg
服务员们穿梭在主席台上,常常成为最惹眼的存在,是每年两会记者们最爱捕捉的场景之一。图为2012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上为主席台倒水服务员。Andrew Wong




16.jpg
靓丽外形和整齐划一的行动所带来的形式美感,自然引来媒体的视线。而她们与领导们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更让人有观看的兴致。图为2010年3月4日,人大发言人李肇星在新闻发布会期间,与倒茶的服务员相视一笑。CFP




17.jpg
服务员,这道两会的“风景线”就像昙花一样,随着两会闭幕,她们在公众视线中又归于沉寂。2012年,东方卫视《谁能百里挑一》节目中,一名22岁黑龙江女嘉宾就曾在大会堂工作。当她摘下面具,主持人脱口而出“不愧是百里挑一的姑娘”。节目中的她已在一家机关单位从事餐饮主管工作。图为《谁能百里挑一》节目现场。




18.jpg
深圳晚报曾经采访过一名在人民大会堂工作过的服务员,称“虽然女服务员大都端庄漂亮,但由此嫁进北京公务员家庭的比例实际却非常低。因为她们基本上没有恋爱的空间”。图为2003年3月5日,人民大会堂,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两名服务员抵达会场做准备工作。这是她们难得一见的并不“职业”的瞬间。




19.jpg
一年实习加三年工作,会给这群年轻人戴上某种光环。据多年向北京输送两会服务员的某学院旅游系负责人介绍,为两会服务过的实习生,许多能被星级酒店提前录取;回校后,她们也能得到不错的工作和待遇。图为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会开始前,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在胡锦涛的座位上合影留恋。Jason Lee




20.jpg
但也有人中途就选择了离开。一位以回家念书为由选择离开的前人民大会堂服务生说:“这项工作难以掌握其他社会技能”,所以反复提出了离职申请。现在,这名女孩成为某电台的主播。然而,中途辞职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年轻人仍然选择了坚持,以最齐整的姿态继续为各种高规格会议提供服务。图为2014年3月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内,一个女服务员站在通道里。刘有志 摄(综合海南日报、青年时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大洋网、荆楚网等媒体报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12:57 PM , Processed in 0.0378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