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史地人物] 《摄氏度》No.293期:夫妻俩的传统手工馒头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1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新闻网   2016-06-20


1.jpg




2.jpg
朔州市市府街口上有一对夫妻经营着一家馒头店,他们做馒头生意快十年了。丈夫赵万红今年51岁,妻子今年50岁,儿女双双考入大学。夫妻俩相濡以沫,任年华在岁月中悄悄流逝,容颜在时光里慢慢老去,三尺灶台前留下了彼此相扶相伴的身影,刻下了他们流之不去的记忆。每天凌晨5点,赵万红夫妇就在灶台生火、烧水、做准备,拉开了忙碌一天的身影。(■本期摄影:赵福胜 马占俊)




3.jpg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朔州市地处山西省西北部,馒头作为当地众多面食之一,在寻常人家的餐桌上并不少见。然而,将馒头蒸制出笼并配上各种花式创新,那就并非一件易事。赵万红夫妇就是蒸制传统手工原麦味花式馒头的其中一对。一间平米不大的手工作坊,一摞大小整齐的蒸笼,一台环保型炉灶,任凭两双勤劳的手,撑起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4.jpg
赵师傅的这个店面是他租用别人的房子,里面住人,外面他就拿来开了这间馒头店,主要加工蒸馍、花馍以及一些杂粮蒸制面食。由于不识字,也没有什么经营理念,起初赵师傅店铺的生意并不好。




5.jpg
“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这家店,孩子上学需要钱,我不识字,这把年纪也不会干其它活,就想把这个店经营好,漫漫人生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给自己信心,给孩子树立坚强不屈的榜样。”赵师傅说。图为赵师傅正在为顾客往袋子里放馒头。




6.jpg
赵师傅2008年开始做馒头生意,提及以前,他说“以前也做过其他的,现在算是苦尽甘来,小店的生意还算不错,日子也过得顺心。”自己吃尽了没有知识的苦,希望儿女们顺利完成学业,是他最大的心愿。赵师傅的妻子正在给孩子打电话。




7.jpg
赵师傅正在炉前点火,为蒸馒头做好提前的准备。




8.jpg
之所以称作“原麦味”馒头,与其他的蒸制馒头是不同的,赵师傅蒸制的馒头,采用传统工艺经酵母发酵多道工序,再用炭炉慢慢蒸制,直到散发出麦味一样的诱人香味时才下架出笼。




9.jpg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市面上出售各种各样发酵的介质并大有取代酵头之势,如酵母粉、泡打粉等等。




10.jpg
夫妻二人分工合作,重活、累活丈夫来做,轻活、巧活由妻子来做。在整个过程中,夫妻俩注重细节,配合默契。




11.jpg
与现代新型的发酵手法快速、易操作相比,传统的酵头发面存在耗时长、技巧不好把握、质量不稳定等缺点。老赵凭借多年的经验,硬是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独特蒸制法,他蒸制的馒头充满浓郁的面香味,松软而又不失筋道。




12.jpg
晚霞映红了天际,忙碌了一天的夫妇俩还是闲不下来。夜幕降临,屋内的灯再次亮了起来。晚饭后,赵师傅还要把剩下的活干完,蒸馒头用的器具首先要刷洗干净。




13.jpg
十年来,赵万红夫妻俩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着、生活着。闲暇之余,赵师傅盘算着忙碌一天的收获。




14.jpg
“去年我也报名考了驾照,今年再辛苦一年,看情况吧,手头宽裕了也想买辆小轿车开开”。赵师傅说。




15.jpg
赵师傅蒸制的馒头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深受顾客青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1:06 PM , Processed in 0.0448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