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2

[史地人物] 【鹅眼】第98期:“煤都”大同的绿色转型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6-06-02
2016年 第31期 | 总98期
摄影:刘禹扬 编辑:陈若冰

“煤都”大同的绿色转型之路

山西大同,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源源不断的“黑金”从地下挖出,成为这个城市GDP飞涨的引擎。然而随着2013年后煤炭经济下滑,大同经济已呈现颓势,数十年没有节制的采挖,留下的是支离破碎的矿山和不断塌陷的土地。在煤坑上建光伏电站和风电厂,是大同能源经济转型的一个尝试。但从煤炭相关产业链上释放出来的众多工人,却并不都能跟上转型的步伐。


1.jpg
光伏,是大同煤矿集团的新业务。这个2014年启动、计划装机20MWh的塔山光伏电厂,目前有一半建成投产,于2015年1月初并网发电。以目前10MWh的装机,发电量和近在迟尺的塔山煤电厂不能比。不过有新能源补贴,电价有优势:煤电一度电约3毛钱,光电1块。




2.jpg
光伏电厂附近几乎都是围绕煤炭产业建立的工厂。从光伏电厂管理楼顶部眺望,不到2公里处就有一个大型水泥厂;紧靠山边的是一个采石场,石料可用于矿道巩固。目光所及大约十来个山峰,大多只剩半壁,露出煞白刺眼的山石。




3.jpg
中午时分,同煤集团晋华宫矿的几位矿工在打牌休息,他们的对面便是著名的云冈石窟。一位姓李的矿工说,因为煤炭行业不景气,最近的工资只能拿到4000-5000元一个月,大不如前。




4.jpg
在大同南郊区,工人正在修复因为煤炭采空而塌陷的公路。当地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造成沉陷区面积达1687平方公里。




5.jpg
曾经以“晋北古窑洞文化”扬名的大同南郊刘官庄村因为地处煤矿采空塌陷区,如今人去窑空,只剩下废旧的窑洞。在环境污染和煤炭经济下滑情况下,大同不得不积极寻求煤炭之外的出路,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




6.jpg
刘官庄村附近一处路口,伫立着中广核10万千伏电厂、晶澳光伏50万千瓦的电厂、和一个洗煤厂指示牌。指示牌矗立的地方,就是已被拆成废墟的村民房屋。近年来,大同针对采煤沉陷区的问题,一方面在受损较为严重的乡镇进行试点搬迁,建设采煤沉陷安置区,实施整村异地搬迁安置;另一方面在采煤沉陷区无法耕种的闲置土地上建设光伏发电基地。




7.jpg
晶澳光伏电厂,因为建在塌陷区之上,施工区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当心坑洞”。2014年,大同发布了"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将从2005年的1%增加到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5%。




8.jpg
对于大同而言,非化石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大同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植被稀疏,降水稀少,但全年日照超过3000小时,日均超过8小时(当日低于6小时无利用价值),是中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9.jpg
目前在大同北部非矿区已经大量建设风电,而矿井式开采形成的大量采空塌陷区,唯独建设太阳能电厂特别合适。图为山西大同新荣区,小窑山风力发电场。项目总投资5.48亿元人民币,安装77-1500型风力发电机组33台,装机容量49.5MW。




10.jpg
山西大同南郊区,建设中的正泰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工人大都来自四川,跟随光伏建设工程队伍全国流动。该项目属于“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太阳能电池板后面,便是煤矿塌陷后形成的沟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按照规划,到2019年大同将建成300万千瓦的煤坑光电电站。第一轮100万千瓦建设招标在去年6月启动,中电投,中广核,三峡新能源等企业纷纷中标,光伏建设风风火火开展起来。图为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中广核大同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12.jpg
山西大同左云县,三峡新能源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也建设在采煤沉陷区。转型降低煤炭依赖度,大同已经努力多年。根据山西省环保厅的数据,作为公认的煤都,大同去年空气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今年第一季度仍居首位。 光伏和风电的推广将进一步减轻煤炭造成的污染,并降低碳排放。




13.jpg
不过对大多数本地人来说,光伏的好处并不如煤炭来得实在——至少现在,光伏还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今年60岁的老刘,年轻的时候曾在家附近的小煤窑干活,现在他在晶澳光伏电厂搞安装。




14.jpg
老刘下矿挖煤近二十年,后来年纪大了转到地面工作,最差的时候,也能够拿到一两百块一天,直到煤矿倒闭。在这里打零工,每天收入不到一百元。煤炭不景气,他们已无法再回到煤矿去工作。




15.jpg
光伏电厂的建设周期很短,如果进展顺利,这个电厂约三个月就可以完成,需要的工人也不多,河北来的包工头吴带来三四十个工人负责这个电厂的主要建设工作,外加十多个本地人。




16.jpg
临时加入的本地人业务不熟,进度要慢不少。吴的工地按工作量算酬劳,这些本地工人每天平均收入超不过一百元。"那些本地人,一天平均下来五十块也干,因为搬进了新小区,水、气、煤电、柴米油盐都要钱,又没有别的事情好做。"吴说。老刘到这个光伏电厂工作一周,他已经在心底放低要求,只要一天平均能有一百块钱,他就继续做。




17.jpg
老刘的家在离工地有六十多公里,每天和同乡每天往返120公里的路程,早上7点从左云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出发,一个小时到工地。晚上六点收工,再坐着来时的面包车回去。




18.jpg
老刘家住的村庄很偏僻,方圆十里没有人烟。回家最后十里路,是被碾得稀烂的土路,村里没钱修。开面包车的师傅也住在村里,和大家一起到工地干活,早七点出发,晚七点回来。




19.jpg
老刘到家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村子里有孩子在外上大学的人家,大多已经搬走了,只剩下断壁残垣的房子。全村从以前的四五十户,变成了四五十人。剩下的多是些老弱病残,以种地为生,农闲时打打零工。




20.jpg
老刘家中亮起了灯,在这个寂静漆黑的小山村里显得格外明亮。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老伴在屋子里忙碌着晚饭。每年开春,老刘和老伴就按着时节往自家20多亩地里种下小米、黍子、麦子等,然后等着老天爷下几场好雨。年头好的时候,一年可以卖5000多块,去掉成本,收入3000多。




22.jpg
老刘正在写一封低保申请,他的儿子在大同打工,正直壮年的女儿因为神经病变,八年前失明并瘫痪在床,女婿已经不管了。女儿在几年前就已经放弃治疗。"进医院,一天的费用就是7000块,治不起,"他说。外孙在镇上读小学五年级,每周五老刘骑40分钟摩托车去接他回来,周一再送回去。




23.jpg
"在这个工地上干了五六天了,一天如果赚个100来块,就继续干,不行就再想想别的办法。"刘盘腿窝在自家炕上,边吃边说。




24.jpg
同在晶澳能源光伏项目工地工作的老张,晚饭后小憩。他说,“光伏安装的周期很短,大约3个月。做完这几个月,他又要再找新的工作机会。”




25.jpg
而继续在煤矿公司工作的正式挖煤工人,虽然比老刘、老张他们多一份固定的工作,在煤炭行业减产和大规模转岗压力下,也很迷茫。50岁以上的人心里大概还有些安慰,至少有退休金可以指望;不到50岁却不再年轻的人,也不知道不挖煤了还能干什么。大同常住人口340万,仅同煤集团一家就有正式员工20万多,经济转型牵动着当地民生。




26.jpg
曾经的矿工老王站在自己改装的太阳能电瓶三轮车旁。当了多年修理工人的他动手改装了自己的电动三轮车。车载三块太阳能板发的电,既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驱动功率较小的家用电器,清洁又实用。现在,他被聘用为某新能源汽车4S店的技术人员。




27.jpg
既要低碳又要保增长,大同前市长耿彦波曾尝试过让大同恢复文化古城风貌,向旅游城市全面转型。在大同南郊区,游客和矿工在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中。该公园于2012年9月建成,是我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总投资4.63亿元、占地面积550亩,集煤炭文化展示、生态恢复治理、研究教育基地三大功能于一身,共建设煤炭博物馆、井下探秘游、工业遗址区、棚户遗址区等七大景观区。




28.jpg
2016年3月24日,大同市华灯初上。从2009年到2013年,大同市城区大拆大建,恢复了明朝时期的7.4公里城墙,大同市貌为之一变。1500多年前,大同曾经是北魏都城,也是后来多个朝代的边关守城,发展旅游大同的确有潜力。不过从的长远发展考虑,能源转型仍是大同未来解决民生的关键,毕竟能源输出是山西的重要创收项目之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2:38 PM , Processed in 0.0656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