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0|回复: 3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711期:一个人的“工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3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6-3 11:24 AM 编辑

腾讯网  2014.09.07
一个人的“工厂”
本期作者:钟智勇


1711.png
50岁的罗世长有一个工厂,在这间“工厂”,只有一个车间,一个厂长,一个技术人员,一个工人——那就是他自己。(图/文 钟智勇)




1.jpeg
50岁的罗世长有一个工厂。他的这间“工厂”里,只有一个车间,一个厂长,一个技术人员,一个工人——那就是他自己。图为8月27日,四川省金堂县县城新区,罗世长正在工厂门口忙活。(图/文 钟智勇)




2.jpeg
车间不大,里面安装着7台车床。其中最大的磨床,三台线切割,一台刨床。线切割属于数控设备——用电脑程序自动控制的车床。




3.jpeg
罗世长1964年出生在金堂县三溪乡。初中刚毕业,他就来到成都,进了一家私人办的机械加工厂,学习模具加工。聪明好学的他,用了4年时间,把刨床、铣床、镗床等等设备的操作技术弄得滚瓜烂熟。后来他回到金堂,进了一家校办工厂。




4.jpeg
90年代初,不少外出打工的金堂老乡,都在外面闯出一番事业,这对他刺激很大。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办工厂。于是,他筹钱租了一间几十平米的旧房子,买了两台二手设备,开始了创业之路。图为罗世长到轴承商店为客户选购配件。




5.jpeg
2004年,因为城市规划,他的工厂需要搬迁。他拿出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处房子,工厂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以后,又逐年增添设备,学习数控车床的程序编排。影响越来越大,业务也越来越多。图为客户来找罗世长谈业务。




6.jpeg
女儿已经在一所重点大学上三年级。现在,工厂就是他的世界。




7.jpeg
罗世长在办公室里操作数控车床。




8.jpeg
正在加工中的零件。




9.jpeg
老式车床无法与数控车床比,但是又缺少不了。有时候就需要耐心和过硬的技术。图为罗世长在设计客户交来的项目。




10.jpeg
难得的闲暇,他坐在门口歇会儿。




11.jpeg
他的业务来自附近的许多工厂。这些工厂的零部件受损,需要维修。技术好,距离近的就只有他一家,所以找他的人很多,他也不得不整天工作。好在他自己管自己,虽然累一点,却也自由自在。




12.jpeg
有时候自己也要增添一些配件,罗世长会去轴承商店选购配件。




13.jpeg
他有些得意的说,像这样的一个“工厂”,在过去还是很了不得的。




14.jpeg
然而现在,简直就与街头的缝纫铺子无异,缝缝补补少不了,却没有什么发展。活儿又脏又累,带过几个徒弟,后来都到大城市打工去了,年轻人谁愿意留下来?




15.jpeg
他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班,中午回家吃完饭,又开始工作,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才下班。图为天黑了,才骑上电瓶车回家的罗世长。




16.jpeg
提起当初办工厂的想法,好像与现实相去甚远。不过他说不后悔,虽然只是一个人,但无拘无束,劳累中他觉得也能体会到另一种快乐。
发表于 2016-6-3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能把工位擦一下吗?这么脏的工作面,很难想象他能做出高精度的零件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中学时下工厂劳动,那时候尽管没有新式的数控机床,但是厂规是每天下班前半小时都是停下工作擦机器扫地直到各处都清清亮亮一尘不染。工作环境反映精神面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人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3:50 PM , Processed in 0.0711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