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2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52期:王轶庶,可见之物与不可见之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6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17 09:43 PM 编辑

腾讯网  2016-05-15
2016年 第36期 | 总52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王轶庶,可见之物与不可见之境

王轶庶的照片弥漫着一种谨慎的暧昧气息,既来自于现实,又游离于现实;既单独成立,又整体积聚。其照片的色彩感,并不夸张矫饰,是拍摄对象的形态体现,也是不易察觉而恰如其分的表征。所有这些都通往他的叙述核心: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可能——可能的身份、可能的关系、可能的状况、可能的动作、可能的迹象、可能的变化、可能的处境、可能的结局、可能的命运


1.jpg
张掖,甘肃,2014年。




2.jpg
德州,山东,2004年。




3.jpg
于都,江西,2006年。




4.jpg
福州,福建,2005年。




5.jpg
天津,2015年。




6.jpg
梅州,广东,2003年。




7.jpg
渭源,甘肃,2007年。




8.jpg
吴桥,河北,2004年。




9.jpg
茶卡,青海,2014年。




10.jpg
嘉峪关,甘肃,2010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杭州,浙江,2014年。




12.jpg
青海湖,2011年。




13.jpg
苏州,江苏,2015年。




14.jpg
民勤,甘肃,2009年。




15.jpg
武威,甘肃,2014年。




16.jpg
天津,2015年。




17.jpg
洛阳,河南,2004年。




18.jpg
宿迁,江苏,2003年。




19.jpg
张掖,甘肃,2014年。




20.jpg
玛多,青海,2010年。


a.jpg     王轶庶七零后,生于甘肃,辽宁锦州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工作生活于浙沪。作品曾刊登于美国《B&W》杂志、《中国摄影》、《锐-Lens Plus》影像书、《表态-与十四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对话》,并被广东美术馆、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收藏。

个展:可能,CIPA画廊,北京,2016;可能,C14画廊,上海 ,2016 ;应答,麦咭垛画廊,杭州,2012;DONG,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济南,2012 ;吊诡大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2005 。

群展:上海艺术影像展、中间美术馆、谷仓画廊、大理国际摄影节、纵目三摄影展、连州国际摄影节、纽约AIPAD摄影展、中日韩当代摄影、广州“中国人本”摄影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武夷山国际摄影周、美国旧金山五人摄影展、美国旧金山摄影博览会、美国华人博物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at1.gtimg.com/news/2015/ ... ad-banner.png");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50% 50%; background-repeat: repeat-x;">
王轶庶之可能
文/姜纬

“摄影是通过可见之物抵达不可见之境的方法之一。我试图用照片建立起一种“想像”乃至“幻像”,这些照片拍摄于2003-2015,来自几乎整个中国。人生是一段旅程,照片是我对一些秘密的询问,同时也是对方给我的回答。”王轶庶说。

王轶庶的照片弥漫着一种谨慎的暧昧气息,既来自于现实,又游离于现实;既单独成立,又整体积聚。其照片的色彩感,并不夸张矫饰,是拍摄对象的形态体现,也是不易察觉而恰如其分的表征。所有这些都通往他的叙述核心: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可能——可能的身份、可能的关系、可能的状况、可能的动作、可能的迹象、可能的变化、可能的处境、可能的结局、可能的命运。 

如此耐人寻味的气息,源于王轶庶对摄影的深刻认识:“我们的生活周边至少有两个世界,或者更多。一个是我们所熟知的,按照世界法则运转的,人之常情什么的;另一个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闪一下让你看,不注意就溜过去了。第一个世界的东西我虽然依赖它,但没什么兴趣,不解渴。在摄影里,我主要是对第二个世界感兴趣。”

大多数摄影师还停留在照片必然也必须说得清、道得明的阶段,这和摄影的一部分属性有关,更主要是和人们对摄影的认识程度有关,人们看到的照片,往往是希望看到的照片。但显然,王轶庶并不满足于此。他让照片自己说话,而不是由他来为照片代言。

王轶庶的照片不会经由我们习惯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引导就可辨析出它、捕捉到它,而是宾主异位,不是我们看见它,而是我们被它抓住。碎片般的照片,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巨大,甚至不是它在我们眼里为我们所拥有,而像我们置身于它里面,像大自然的面貌曾奇异地闪露一角或者一次,像一个神秘的海市蜃楼形象,像一次梦游之境;它并无阅读一般照片多少总有的社会线索,有着来历因此也就对其情形有着限定,是可望完成的。他的照片没有摄影通常呈现的“事情”模样,事情的一截截存在,或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是立足时间和空间的摄影,也才会被时间和空间所穿透、分解从而消耗磨损。而王轶庶这些照片只是“一个”或“一次”,由此逸出时间和空间的统治。观众阅读照片,也许总是想把它打开来、延展开来,比如说置放到某个夏天下午,有雷雨或有阳光,之前怎样之后怎样,还有谁谁在场然后谁又做了什么云云,但王轶庶心中清楚,它才是起因,才是主体,它不融化于因它才会有的狐疑和猜测之中,这些狐疑、猜测和它表面的直观形成有意思的对比,这只是它的一次演出,它的可能。它不被完成。

王轶庶照片里的世界仿佛退到了远处,怔在了远处某个地方,有时它好像仍会移动地只存留在人的眼角余光里,你想正视它时它就躲入你的眼睛背后,但有时它也会清晰地完全不动不移,像一幅静物画似的,还莫名其妙地强调细节。这当然不纯粹是平行的、机械的陈列,它更加渗透,而且它还是直观的、写实的,所以它也自自然然就成为了丰硕的隐喻,你有能力看多远是多远的隐喻。

作者简介

姜纬,著名摄影评论家、理论家。

【展讯】王轶庶个展“可能”

展期:2016.05.08——2016.06.19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塘子泾路228号内3号 C14 Gallery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2:31 AM , Processed in 0.0615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