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2|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325期:从农民到孔雀标本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13 09:05 PM 编辑

腾讯网  2016.05.13
从农民到孔雀标本师
本期作者:胡湃


2325.jpg
何建荣是个农民,19年前开始搞养殖。因为总免不了有禽类死亡,何建荣看着山鸡和孔雀披着华丽的羽毛死去,觉得丢了很可惜,于是他萌生了制作标本的想法。




1.jpg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南街道白石源口村,农民何建荣把一百多只孔雀做成了标本。在何建荣新建的楼房内,蓝孔雀、白孔雀们惟妙惟肖地“栖息”在木头架子上等待自然风干。(图/文 胡湃)




2.jpg
42岁的何建荣是地地道道的农民,19年前开始搞特种养殖,喂过山鸡,养过孔雀。因为搞活禽养殖总免不了有禽类死亡,何建荣看着山鸡和孔雀披着华丽的羽毛死去,总觉得丢弃了很可惜,于是他萌生了制作标本的想法。图为何建荣家的庭院仿佛成了孔雀园。




3.jpg
为了学习标本制作,他特地跑到外地向一位生物老师“脱产”学习;学习回来后,他便潜心研作孔雀标本制作。




4.jpg
一开始,何建荣就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标本能按照制作程序把它制作完成,但是总觉得不够灵活漂亮。为了能让标本做得活灵活现,何建荣动足了脑筋。每天花上几个小时蹲在孔雀园内观察孔雀,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发现它们的神韵所在。同时,何建荣还专门买了相机拍摄孔雀,捕捉它们的最美姿态。图为为了能让孔雀标本尽善尽美,还是要对它进行一番修补。




5.jpg
何建荣说,画家们常说“点睛之笔”,标本制作更如此。何建荣依托当地发达的水晶产业开发孔雀“眼睛” 。因为没有活体眼睛参照,他只能通过设想把水晶磨具开出来,再把水晶做的眼睛安装到标本上看实际效果,有时候“眼睛”大了、小了、呆了,前前后后光开磨具就开了50多次,也浪费了不少资金。何建荣花了一个多月才做出了“点睛之笔”的孔雀眼睛;而后他继续开发了几十个物种的“眼睛”。




6.jpg
如今,批发标本“眼睛”也成了他的副业。




7.jpg
标本里面填充了棉花,何建荣小心翼翼地缝合切开。




8.jpg
何建荣细致地梳理着孔雀的羽毛。




9.jpg
何建荣一丝不苟地给孔雀“洗脚”。




10.jpg
何建荣使足了劲儿给孔雀造型,他说孔雀标本美不美,造型最关键。凭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何建荣练就了一双灵巧的手。何建荣说,手上学到了功夫,不怕没有出路。




11.jpg
惟妙惟肖的孔雀标本,等待自然风干。




12.jpg
正因为何建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制作的标本得到市场的认可。全国各地的酒店、楼盘和农家庄园都会购买他的标本。图为何建荣应一位养殖户同行的要求制作山鸡标本,用于展销会展览。




13.jpg
经常会有村民到何建荣家参观孔雀。




14.jpg
由于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的孔雀标本市场不够明朗,何建荣降低了“产能”,只制作了100多只。这些标本就是何建荣一年的主要收成,它们通过网络销售的渠道卖到全国各地。




15.jpg
何建荣不光自己琢磨,还经常向当地画家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16.jpg
何建荣说,动物标本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科学传播、艺术收藏和装饰等领域还是有很多广泛用途的。孔雀本身就非常漂亮,而且在中国有着祥瑞的象征性意义,所以孔雀标本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欢,往年,他一年能卖出几百只孔雀标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6:13 PM , Processed in 0.0748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