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13 09:12 AM 编辑
腾讯公益 Aug 12, 2014
民间集资免费餐
本期编辑:赵斌艺
在鲁甸县城世纪大道雕塑旁的一块空地,用砖块垒砌出简易灶台,几口大锅吐冒着热气,散发着花椒和食物的浓郁香味,饭菜敞开供应,灾民、军人、志愿者、路人来者不拒,手拿一次性筷子的人站在路旁高声招呼,让人就餐。
工作人员正在向路人指示免费就餐点。免费就餐点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卯时毅是鲁甸二中美术教师,负责总协调;陈泰贤则搜集“情报”,四处汇总用餐需求;张雄是印象园餐馆的老板,负责厨房的运作。
地震第二天,卯时毅、陈泰贤等人购买一批物资送往龙头山镇,4号晚上大伙碰头合计,认为干净的热饭是当前急需。运输公司的老板宋升远,4号拿出1万元作启动资金,很快得到众人响应。当即行动,当晚施工到凌晨1点,第二天继续边搭架边开伙,购买食材,到5号中午正式供餐。
就餐点的大米、速冻饺子和煤块,都是私人捐助,赵丽琼出任出纳、卯时毅等人则为监督,每日公布账单,时不时还有人现场捐款。
每天要消耗50斤一袋的大米10多包,200斤的肉猪2到3头。猪是由猪场老板赵庆学捐的,他先认捐了50头,让人每天傍晚把猪从猪场运到屠宰场,经过检疫后,第二天一早宰杀,再运回进行切分处理。
周边的居民,不分老幼则自发地过来帮忙收拾,切菜洗菜。
龙头山甘家寨是免费餐的重点运送目的地,地震造成的巨大山体崩塌将这个村子整体掩埋,50多人下落不明,至今只有10多人的遗体被找到。现场400多人的救援队伍,前几天都没有热食。免费就餐点首先供应救援官兵。
从鲁甸县城到甘家寨顺着昭巧二级公路走,路程有50公里,多处路段塌方,道路时断时通,一次往返需要数小时,在等待中则要随时警惕路边陡峭山体是否会滑落石头。几人分工合作把免费餐送到指定地点,一次可以运送400份饭菜。
9号,甘家寨救援队伍撤离后,宋升礼带着志愿者把送餐车开到了光明村,此时这边很多村民还没吃上热饭。
在光明村的免费就餐点,村民们终于吃上了地震之后的第一餐热饭。
8月9日中午,龙头山镇八宝村长槽社的7名村民徒步5小时来到免费就餐点求助。
村民颜荣发称,73户人严重遭灾,地震至今没有吃过热饭,只能烤土豆充饥,当地急需帐篷,粮油。
厨房里的师傅正准备给大家蒸饺子。免费就餐点不时有人送来衣物和其他物资,这里成了物资汇集和信息沟通的集中点,陈泰贤介绍,这全部靠的是,对民间善心的信赖。
9日,随着各救援单位后勤保障到位,免费餐的送餐点主要只剩下两个点:鲁甸职业中学修理厂和太阳湖安置点。8号开始免费就餐点的余额就开始不减反增,截至11号剩余款项已有12万,接下来免费就餐点继续供餐,但剩余钱数将计划用于孤儿和失去亲人的救助。
地震带的贫困居民无从设防才导致巨大伤亡,这是必须首先正视的现实,警惕空谈“感动”和“正能量”,但在灾难中确实也能够看到民间力量的成长,震中免费食堂,如此大规模、可复制的样本,则为第一次所见,民间慈善的勃兴,孕育另一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