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29 08:26 AM 编辑
腾讯公益 2016-04-09
中缅边境流浪者
摄影报道/车怡岑
本期编辑:车怡岑
在边境附近的郊区,就有这些流浪人员的聚集点。这些地方大都是废弃的鱼塘和养猪场,业主将其简单改造后便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他们。他们居住的地方环境恶劣,废弃的池塘里还浮着死老鼠和死鱼,散发着阵阵恶臭。
32岁的吞耐在修理一把捡回来的玩具枪,给他的儿子玩。吞耐和他的妻儿也居住在这里。吞耐本是缅甸兵,因为老母亲病重曾当过一次逃兵,之后被军事法庭抓回去判了六个月监禁。之后继续当兵,因在战役中受伤,他得以退伍,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中国边境,靠捡拾废品和乞讨谋生。
当兵时吞耐怕被打死后家人认不出尸体,他便用英文和缅文分别在自己的手臂和胸口文了love aye(aye是他妻子的名字)。最后打仗受伤,退伍,流浪在边境。回想起在部队里的日子,吞耐说,看到被打烂的尸体时,觉得自己迟早也会变成这样一堆烂肉。晚上挂念亲人的时候,就会躲起来独自流泪。
吞耐的妹妹丽娜正在给她的女儿梳头。丽娜的丈夫在2016年1月因病去世了,留下她和两个稚嫩的女儿。如今她和吞耐一家一起生活。
丽娜外出的时候,剩下姐姐照顾妹妹。在这里的孩子都习惯了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大的孩子就要照顾更小的孩子。
吞耐的小儿子和大女儿在洗澡,因为要在边境经常走动,他们都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除大人是正常程序入境外,小孩们都是从边境上偷渡进来的。
吞耐的大儿子带着丽娜的小女儿外出乞讨,这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一天只能乞讨到二三十元,好的时候能有五十元左右。他们会定期换不同的地点乞讨,因为如果经常在同一个地方乞讨的话会遭到商铺的驱逐。收入虽少,但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比在缅甸好很多了。
在口岸处,一网之隔便是缅甸。因为最近缅甸战事打响,边境检查收紧,他们也不像以往那样随意流动,抓到会被遣返。原本聚集在中国境内的很多流浪人员回到了缅甸境内。
见到有中国游客经过,这些流浪人员就会抱着孩子上前乞讨。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不懂中文,但大人小孩都学会了这两句,“老板,一块。老板,一块。”
这些“三无”流浪人员除了拾荒和乞讨之外,也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或者援助。当地的公益组织发起了关怀向这些流浪人员的活动,给他们派发免费食物、传染病防治宣讲等。(本图由昆明云迪行为与健康研究中心提供)。(爱心网友可以在手机端“微信”里点击进入“钱包”里的“腾讯公益”项目列表里【关爱流浪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可以为他们送去关怀)
流浪人员除了多数是妇女儿童外,也有不少的单身汉。张明华,缅籍华人,爷爷是中国人,到缅甸谋生安家。张明华还有两个哥哥和姐姐,一个妹妹。他之前在边境上做搬运工,六年多前找小姐感染上了艾滋病。
张明华叫醒流浪汉朋友去领免费餐。感染上艾滋病之后,张明华受到家人嫌弃,于是再也没回过缅甸的家了。加之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能接到的活也越来越少,只能流浪在中国,艰难度日。
瑞丽市的一家饭店给流浪汉免费提供午餐,张明华和其他流浪汉早早守候着。一天这样一顿饭,对低收入的他们而言十分重要。张明华说年轻的时候想着努力打工存点钱,然后回到缅甸结婚生子,像他的哥哥一样。“但现在我已经没有机会了,回到缅甸可能连饭都吃不上,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相比于缅甸境内的战乱、贫困,这些流浪人员在中国能过得更安稳些。傍晚时分,乞讨归来的流浪儿童在垃圾堆里玩过家家。
一名小男孩在垃圾堆里翻出了一个破烂的球,这让他开心了一整天。像他这样的流浪儿童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打过疫苗,也没有去过公园。这些处于极贫困的流浪人员,亟待帮助和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