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2

[史地人物] 《摄氏度》No.277期:七旬“花痴”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19 08:15 AM 编辑

山西新闻网   2016-04-18


1-compressed.jpg




2.jpg
张金清,今年71岁,山西省临汾翼城县人。从部队转业后,在翼城县城建局工作,担任绿化队队长。退休后对花草钟情不减,2008年,他在翼城县中卫乡西彰坡村以每年4000元的价格租了4亩地,开辟了一个牡丹园,与牡丹结下了浓浓的情缘。近期花开正旺,到他园子里赏花的人很多,他说:“让乡亲们不出远门就能看到好花,让周围的老人们身心得到愉悦,我就很满足了。”(■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胡波)




3.jpg
老张每天骑车从家里来牡丹园单程需要20余公里。从建园起他便和老伴每年出去考察学习,引进新品种。先后去过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兰州等地,近20年他外出累计近十多万公里。由于退休工资难以支撑牡丹投入花销的费用,他便卖了自己的一套住房,加上女儿、儿子的支援,他先后为园子投入50余万元。现园里有牡丹品种130种、芍药100余种,其中国外进口的便有20个品种。由于他勤奋努力,专研好学,周围县市的不少人都慕名过来向他求教学习,以及移苗接花,他非但不厌其烦,且乐善好施。




4-compressed.jpg
老人每天都要来棚子这边观察,虽然腿脚不太好,但里边的小苗还需要关照。他的老伴前不久刚做了手术,现也帮不上他,在西安看病花了9万元,经济的事也让他很头疼。




5.jpg
一提起牡丹花,他就有说不完的话,一口气他能说出几十个牡丹品种。




6-compressed.jpg
园子里两个赏花女孩陶醉在其中。




7.jpg
两位当年工作的老伙计在花开正浓期相见,见面后便有说不完的话。




8-compressed.jpg
为防止病虫害,老人要给花枝喷洒生物制剂。




9-compressed.jpg
他对园里的每一株花像自己孩子一样熟悉。




10.jpg
两位老人在园子门口聊的很投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18 02:59 PM 编辑

11-compressed.jpg
园里的牡丹植株太密了,会影响通风生长,按合理的种植面积算,他园里现在的颗数应该用地十亩,但他没这个经济能力。



12.jpg
每个牡丹花的品种老人都制作了小牌子挂在枝上,并配了图片,方便大家了解花的情况。




13.jpg
沼气池中的液渣是专给牡丹花准备的。




14.jpg
黄豆发酵后,给牡丹花追肥。“这可是宝贝,全靠它当家。”




15-compressed.jpg
牡丹缺不得水,水桶便是他浇地的好工具。




16.jpg
美丽的荷包牡丹。




17-compressed.jpg
老人在地里松土,他说:“人勤地不懒。”




18-compressed.jpg
老人给游客讲解牡丹花的品种和花色等知识。




19-compressed.jpg
老枝病枝需要老人及时清理。




20.jpg
这是张金清老人牡丹园里的镇园之宝,他说:“别看叶形长得像芍药,它可是黄金牡丹,每株芽价值600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compressed.jpg
这株牡丹很奇特,常见的二乔是杂色花,一株上开不同花色的花,但是一花两色等分的却很少见。




22.jpg
老人介绍说,这颗牡丹已有60年的“工龄”了,在园里算是岁数第一。




23-compressed.jpg
附近老人们特别喜欢园子里的花,花期里有些老人会天天过来,有的老人干脆拿个马扎就坐在园子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1:07 PM , Processed in 0.0590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