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289期:他用40年光阴熬一碗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新闻  2016-04-07


2289.jpg




1.jpg
每年到了腊月前后,金沙江边的风都是甜的,大片的甘蔗随着江风摇曳。金沙江边白鹤滩镇的村民,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十几年前,夏德锐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到外面世界的闯荡之路,而如今,他又回到了这里。他这么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块不起眼的巧家小碗红糖。夏德锐今年36岁。和同龄人相比,他的人生可能更丰富些:26岁以前玩过乐队,出过唱片;曾骑着一辆价值310元的单车去西藏;之后进入云南信息报。(图/文 夏德锐)




2.jpg
夏德锐做了八年的社会新闻记者,曾多次和相关部门去查过一些制假窝点,比如加入橡胶做石花菜的,做假茅台酒的,用油漆漆椰子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生产现场,让他对国内的食品安全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三年前,他去了台湾,并在那里收获了爱情。与大陆高歌猛进的工业文明不同,台湾社会在食品方面自觉向后退了几步,整个人群对传统的回归和寻求令人惊诧,其中也包括对食材的重新发现。




3.jpg
夏德锐被传统安全食材深深吸引。回望自己的故乡,夏德锐突然觉得,其实在云南,一些山高路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多地方还少有人去,正是这种工业不发达的状态让许多传统民间手艺得以完整保存。于是,夏德锐与4个同道好友组建了一支寻味美食团队,找寻和发现被急匆匆的生活所忽略的美好。




4.jpg
夏德锐找到的第一个优质食材是西双版纳野排蜂蜜,这种至今也无法被驯化的大排蜂远离人居,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有经验的采蜜人也要长途跋涉才能抵达,每一滴蜂蜜里都保留了自然的味道。




5.jpg
夏德锐把采蜜的过程拍成了视频,希望把寻找美食的资料保存下来。




6.jpg
夏德锐心里清楚,这些传统美食的寻找和制作方式,说不定哪天就消失了,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去留住它们。




7.jpg
年前,当风掠过发黄的甘蔗枝头,夏德锐的家乡昭通巧家县金沙江边的村庄就会飘荡着甜蜜的味道。既然在寻找传统食材的路上,家乡里记忆中的味道自然也不能放过。是到了该返回故乡的时候了,在这个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最亲近的地方,夏德锐开启了寻找传统食材的第二站。从昆明到昭通巧家三百五十公里, 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夏德锐来到巧家县白鹤滩镇。金沙江缓缓东流,江边沙地上是连片的绿色甘蔗林。




8.jpg
回到巧家县金沙江边的家乡,一切都还是那么的熟悉,家乡的人也让夏德锐觉得倍感亲切。




9.jpg
每当腊月前后,金沙江边会飘起甜甜的甘蔗味道,那是村民们开始收割地里的甘蔗了。他们会用特制的工具,将甘蔗挑回去。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在这次寻找中,夏德锐在金沙江边遇到了巧家古法小碗红糖传人--57岁的王秀华。老人家身材偏瘦,个小不高,在甘蔗地里仔细挑选每一根甘蔗。王秀华18岁开始学习做糖,23岁成为合格的糖匠,熬制巧家红糖已40年,是巧家古法小碗红糖传承人。




11.jpg
巧家最好的红糖就出在腊月前后三个月内,早了晚了甘蔗含糖量都不足。砍下的甘蔗,王秀华老人再用肩膀一担担挑回去,把甘蔗榨成汁后,灶膛里的柴火升起,便开始了红糖的熬制。




12.jpg
在一片白色水雾之中,甘蔗汁中的水分快速蒸发,甘蔗中的糖分留在锅中。




13.jpg
熬糖没有用燃气,而是把甘蔗皮晒干后当柴烧,这么多年,老人一直没有改变。




14.jpg
将熬煮浓稠的红糖汁,从沸腾的锅中用勺子舀出,用极快的速度,把红糖汁精巧地倒入准备好的小碗中。




15.jpg
再等红糖汁慢慢冷却,就完成了从田地里的甘蔗,转变成一块巧家古法小碗红糖。虽然近几年巧家小碗红糖销量节节上升,价格也逐年攀升,但老人的心情并不轻松。“现在卖的巧家红糖,没有几家真的,可是便宜啊,就有人买,还卖到了全国各地。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吃的糖掺了白糖,不真,营养不好,味道也不对。想到这个我不开心,这也坏了巧家红糖的名声。”




16.jpg
由于手工红糖产量低、利润微薄,所以年轻一代都去做工程、运输等活计,不愿意再继承这门手艺。他的儿子也是在他再三说服下才留在糖坊的。




17.jpg
王秀华老人说,真正的巧家古法小碗红糖是完全用甘蔗汁熬制成的,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工业助剂添加,甘蔗汁熬稠了,熬成糖稀,到颜色深红,浇到小碗中,凝固后就成了。一闻,有甘蔗的清甜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1 02:49 PM , Processed in 0.0477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