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0|回复: 0

[军事] 英雄落寞:揭秘米格MFI战斗机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4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4 08:29 PM 编辑

2015-09-22 空军之翼

  俗话说的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苏联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动荡使强大的苏联航空工业支离破碎,接下来是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苏联航空工业核心——飞机设计局在动荡中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米高扬设计局在1991-2000年间从一个政府机构被永久重组为公司性质的米格航空生产联合体,这必然对米高扬的军事项目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就包括MFI。

  


  


  米格实验工厂里刚完成喷漆的1.44验证机

  


  1.44验证机三面图


  MFI项目在1992年以后就几乎没有拿到一分钱资金,接近完工的1.44验证机因缺少控制致动器而不得不在机库里停放了好几年,仅仅是因为米格航空生产联合体无力向祖国科研生产联合体支付货款!这导致了飞机首飞日期的无限期拖延。尽管如此,米格的实验工厂在巴甫洛夫的管理下还是制造出一个1.44全尺寸模型和用于静力试验的机身段。“猎鹰”厂和其他分包商仍在制造原型机做准备,完成了工装夹具的设计制造。

  


  1993年《国际飞行》杂志对1.42外形的猜测


  1994年初,缺少零件的“蓝色01号”1.44验证机被运到莫斯科南边的茹科夫斯基格罗莫夫试飞院。当年夏天,米格拍摄了1.44的第一批官方照片,整过拍摄过程在严格的保密措施进行,以防飞机被过路的间谍卫星“看到”。1.44在当年剩下的时间里继续在秘密机库里当“机库皇后”,以防被未经授权的人窥视,要知道该机的外形在当时还属高度机密。


  米高扬的劲敌苏霍伊设计局见此情景,抓住机会抢先试飞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验证机,希望以此击败对手。苏霍伊向中国、越南出口了苏-27SK/UBK,向印度出口了苏-30K,财务状况要好得多,所以能维持S-32机技术验证机的研制,该机后来编号为S-37。


  1997年9月25日,S-37验证机抢在米高扬MFI之前首飞。在1997年秋季和1998年春季的初步试飞结束后,苏霍伊设计局根据测试结果对飞机做了一些修改。但苏霍伊吸引俄罗斯空军注意“金雕”的努力白费了,一方面是米高扬MFI早就被确定为俄罗斯空军的第五代战斗机,而且是国家拨款项目。另一方面,米高扬MFI的设计理念比激进的前掠翼S-37更符合俄空军的口味。


  于此同时,美国空军在90年代中期已经完成了ATF项目的竞争程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YF-22A战胜了诺斯罗普公司的YF-23A变声为F-22A“猛禽”。1997年9月,第一架生产型F-22A开始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飞。


  1995年6月,米格公司的副总设计师阿纳托利·A·别罗斯维特在第41届巴黎上制造了一个小小的轰动,他宣布米格MFI验证机会在当年的莫斯科航展上揭开神秘面纱(8月22-27日在茹科夫斯基举行)。米格公司把1.44粉刷一新后期待着航展的到来,但是俄罗斯国防部拒绝解密该机,1.44只能被继续紧锁在紧闭的机库大门后。不过米格公司喷漆的努力没有完全白费,俄罗斯国防部高层和部分内阁成员前往机库中视察了验证机。此时米高扬和杰缅季耶夫莫斯科飞机制造联合体合并,形成米格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旗下拥有两座生产工厂和圣彼得堡的克里莫夫科研生产联合体(OKB-117),分别是莫斯科霍登卡的第30莫斯科机械制造厂和莫斯科附近的路克霍维特西机械厂,这两个厂当时都在生产米格战斗机。


  在1996年3月1日召开的米格-AT高级教练机的新闻发布会上,米格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董事总经理弗拉基米尔·库兹明宣布米格1.44可能会在“从现在起的六个月后”开始试飞,他表示公司会给该项目适当的资金支持,结果没有兑现。

  


  1996年《航空周刊》的1.42分析文章

  


  《航空周刊》对1.42外形的推测


  1997年米格再次要求在莫斯科航展上公开MFI(航展于1997年8月19-24日举行),但再次被国防部拒绝。


  20世纪90年代末,米格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财政日渐窘困,MFI项目被迫暂时封存。公司向众多政府部门寻求支持,都无济于事。事情在米哈伊尔·科祖耶夫被任命为米格董事总经理和总设计师后有了转机,他设法再次启动了MFI项目,并指示别罗斯维特负责试飞筹备工作。


  1998年,格奥尔吉·A·谢多夫被任命为米格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总设计师,尤里·P·沃罗特尼科夫接替他成为MFI项目负责人。此时,俄罗斯政府内部出现了抨击米格公司新任领导层的声音,俄罗斯媒体也接连刊登尖刻文章批评米格。陷入困境的米格公司仍努力推进MFI项目,并邀请国家杜马成员去格罗莫夫试飞院视察1.44验证机。


  正式公开


  俄罗斯军方已经意识到进一步推迟第五代多用途战术战斗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被完全放弃,这反过来会损害俄罗斯的国防能力,俄罗斯的航空技术将被美国远远抛在后面。在1998年的最后几个星期里,米格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终于打破了保密壁垒,说服军方同意正式公布MFI。12月24日《独立日报》发布了一则简短的新闻并附上了几张1.44的照片。

  


  《独立日报》的新闻附图


  1999年1月12日是世界航空史的特殊的日子,米高扬1.44验证机在这天正式公开。出席仪式的俄罗斯高官包括国防部长伊戈尔·谢尔盖耶夫、空军/防空军司令阿纳托利·科尔努科夫大将和他的副官尤里·克利申中将、总统航空事务顾问叶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出席仪式的嘉宾有经济部长安德烈·安德烈·沙波瓦利扬茨、摩棱斯克和加里宁格勒都主教基里尔、外国驻俄武官、俄罗斯和外国媒体等。新任米高扬首席试飞员弗拉基米尔·戈尔布诺夫驾驶1.44沿着格罗莫夫试飞院的跑道滑行,最后停在了嘉宾面前,嘉宾们被允许近距离亲密接触飞机。米格公司试图通过这个仪式说明1.44验证机已经完全做好了试飞准备了。

  


  1999年1月12日,戈尔布诺夫驾驶1.44沿着格罗莫夫试飞院的跑道滑行,最后停在了嘉宾面前

  


  有趣的是,在1.44正式公开前一天,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就刊登了产品1.44的首张照片!这是一张站在茹科夫斯基米格试飞场机库顶部偷拍的俯视照片,人们纷纷议论这家美国杂志是怎么获得照片的,当然这也极有可能是米格精心策划的“泄密”事件,意图唤起全球公众对MFI的兴趣。由于缺乏官方信息和两次缺席莫斯科航展,人们越来越怀疑米高扬1.42是否还存在,一些业内专家甚至推测由于预算削减,该项目已经寿终正寝了。很快,米高扬公司精选的官方照片铺天盖地的出现在了互联网上,这些照片都是在1994年夏天拍摄的。

  


  


  


  


  很快,米高扬公司精选的官方照片铺天盖地的出现在了互联网上,这些照片都是在1994年夏天拍摄的


  那么,米高扬的第五代战斗机给世人的印象是什么呢?MFI是一种双发单座重型战斗机,是俄罗斯第一种采用双垂尾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的战斗机,具有独特的米格气质。该机采用中置三角翼,前缘笔直,没有边条。机翼有接近全展长的前缘襟翼和两段大尺寸升降副翼。大型鸭翼位于座舱后方,前缘根部有锯齿。


  双垂尾间距很宽,不禁让人联想起F-22大幅外倾的垂尾。垂尾安装在发动机舱两侧细长的椭圆形尾撑上,下方对应着大尺寸无外倾腹鳍。前文已经提到,MFI是第一种使用可动腹鳍的战斗机,腹鳍后半部分可作为方向舵使用。MFI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尾撑和发动机之间连接翼面的末端有小型升降舵,可辅助鸭翼进行俯仰操控。


  尾部铰接的座舱盖看起来和米格-29的很像,但开启方式不同,座舱盖先稍稍向上抬起再向后打开。座舱盖后面是一条相当肥大的脊背,以后可能进一步扩大用于容纳附加燃油或航电。

  


  座舱盖先稍稍向上抬起再向后打开


  1.44安装两台留里卡-土星AL-41F加力涡扇发动机,具有轴对称收敛-扩散喷管,生产型将安装能在俯仰和偏航平面上偏转的矢量喷管。值得一提的是喷管内侧覆盖有耐热陶瓷材料,因此呈浅黄色。AL-41F由雷宾斯克发动机厂生产,这种发动机保证了MFI在整个速度范围内的超机动性,并且扩展了飞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喷管内侧覆盖有耐热陶瓷材料,因此呈浅黄色


  两台发动机紧密靠在一起共用一个机腹进气道,进气口看起来和欧洲战斗机的很像,具有可调的水平气流控制斜坡和一个能提高大迎角进气效率的可动下唇。进气口被垂直隔板一分为二,后方是两个S形进气道。S形进气道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设计,不仅避开了弹舱,还能在涂上吸波涂料后提高隐身性能。1.44验证机并不涉及武器测试,弹舱安装的是测试设备。

  


  1.42与F-22的剖面图对比

  


  1.44的机腹没有弹舱门,反而有类似半埋挂架的凹陷


  该机的起落架设计很简单的,双轮前起落架的结构类似于米格-29但要短得多,向后收入机腹,主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两侧。米高扬MFI的地面高度似乎比苏霍伊竞争对手稍稍矮些,可能是因为S-37的前起落架在进气口前方,增加了吸入异物几率,所以苏霍伊加高了起落架。米高扬声称MFI对各种机场的适应能力比现有战斗机更好,该机典型的俄式粗壮起落架也证实了这点。

  


  1.44粗壮的起落架,从这个角度能看清机腹明显凹陷


  与F-22A大量使用钛合金一样,1.42也只是适量使用新型材料,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和其他复合材料占总重量的约30%。这是纯粹处于技术原因,例如承受关键结构载荷的部件还是只能用传统合金制造。复合材料虽然具有很多明显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可维修性不好,在服役条件下,受损的复合材料结构只能被换掉,这意味着需要整体更换受损的大型机身部件。因此MFI只在鸭翼、机翼蒙皮壁板、起落架舱门和各维护面板上使用了复合材料。


  艰难的首飞


  米高扬发言人多次表示MFI采用了隐身技术,俄专家称该机的非常规布局和吸波材料的使用,以及对高反射部件的遮蔽(如发动机压气机正面)和内部弹舱使其雷达反射面积媲美F-22A,米格还宣称该机在设计上非常重视降低热信号。这简直就是在吹牛,1.44不仅尺寸大于F-22,而且机身外形设计没有遵循任何隐身设计原则,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架隐身战斗机。人们估计该机的迎头雷达反射面积大约为2-5平方米(F-22的迎头雷达反射面积则是0.01平方米),侧向雷达反射水平则与无挂载的第四代战斗机持平。


  MFI将配备俄罗斯N-014第五代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是法佐特隆科研生产联合体(又名无线电研究院)设计的。这是一种为超视距(BVR)空战设计的相控阵雷达,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米高扬发言人在公开仪式上说未来生产型飞机的雷达能同时跟踪20个目标并引导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其中六个优先威胁。“蓝色01”的电介质鼻锥的尺寸过小,说明该机没有安装雷达。MFI配备了复杂的电子战套件,其天线和传感器分布在尾撑末端、垂尾顶部、翼尖等位置。

  


  1.42机头和尾部雷达的扫描角度


  需要指出的是,未来的MFI生产型(“产品1.42”)与验证机相比在某些方面会出现变化。首先进气口需要重新设计,新进气口类似与1962年米高扬E-8实验机的,具有V形平面轮廓和与垂直隔板整合在一起的垂直气流控制斜坡,这样设计可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而且米高扬工程师们担心1.44的水平斜切进气口会在剧烈机动中导致一侧发动机喘振或熄火。其次,由于生产型将安装火控雷达,机鼻也会从平底椭圆截面变得更圆。第三,1.42将增加空中加油管。最后,生产型的机翼平面形状也会稍有不同。

  


  


  MFI生产型想象图

  


  相对应的LFI想象图


  一般来说,西方专家认为MFI的设计并没有什么革命性创新。不过,俄罗斯航空专家指出该机的结构和气动布局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应该符合设计预期。米高扬宣称该机具有航程远、速度快(最大速度估计为2.35马赫)和超音速巡航时红外特征小的特点。


  在整个1999年,米格公司都在为验证机的首飞做准备,缺失已久的控制致动器也终于装上了飞机。他们检查了所有系统,并进行发动机试车。尽管如此,首飞日期还在不断推迟,致使新一波批评声浪袭来。1999年12月8日是米高扬设计局的60岁生日,在那天米格航空科研生产联合体被再次更名为米格俄罗斯飞机公司。


  2000年2月23日俄罗斯建军节那天,1.44的首飞准备工作才真正获得实质性进展,当天飞机做了一次高速滑跑和抬前轮测试。米高扬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随后召开会议,确定该机可以安全飞行,格罗莫夫试飞院在几天后也做出了同样结论。


  2000年2月29日莫斯科时间上午11:25,米高扬1.44在杰出试飞员(试飞员等级)弗拉基米尔·戈尔布诺夫的驾驶下终于进行了人们期盼已久的首飞。这次飞行非常短暂,持续时间只有18分钟,飞机爬升到1000米高度以500-60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两圈后就在11:43降落了。戈尔布诺夫后来说:“尽管这是一架全新的飞机,但飞起来很温顺,没有出现意外”。


  1.44的首飞是在严密保密措施下进行的,只有少量人员被允许目击首飞,仿佛冷战重现。媒体没有获得当天拍摄的照片和录像,直到两个星期后,在总设计师尼古拉·F·尼基京的批准下,俄罗斯政府电视频道才在晚间新闻里简单播报了1.44首飞的消息并配以经过米格公司公关部剪辑的首飞视频。显然,米格公司错失了宣传自己的最佳机会,实际上1.44是过去20年以来升空第一架全新的米格战斗机,具有重大意义,米格公司可以通过宣传来提升自己的士气。但米高扬的新领导并不是MFI项目的积极支持者。

  


  俄罗斯政府电视频道晚间新闻中播放的首飞视频截图


  第二次试飞发生在4月27日,1.44的起落架在试飞中首次收起。这次飞行持续了22分钟,飞机爬升到2000米高度。


  但从此以后没有进一步的1.44试飞报道,该机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2002年,苏霍伊公司获选主导研制“未来战术空军战斗复合体”(PAK-FA)的发展,负责研制T-50原型机,这表明MFI项目已被正式取消,完全让位于苏霍伊的PAK-FA项目。


  在人们几乎要淡忘1.44时,2015年8月底,这架验证机出现在了莫斯科航展的现场,带给航空爱好者们不小的惊喜。在1995年米格宣布1.44将参加莫斯科航展后的第20年,英雄落寞的米格第5代战斗机技术验证机终于姗姗来迟,让人唏嘘不已。

  


  20年后终于出现在莫斯科航展上的1.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6:41 PM , Processed in 0.0454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