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191期:在非洲寻找下半辈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1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新闻   2015-12-31


2191.jpg




1.jpg
仝振全,57岁,河南安阳人。在苏丹,能吃到地道的中国蔬菜要归功于远赴这里种地的中国农民。他们在这个年平均气温世界最高的国度里经营农场,辛勤劳作。57岁的老仝就是其中之一,他还带了3个苏丹徒弟。





2.jpg
苏丹也产西红柿,但皮太厚,中国人吃不惯。老仝种的西红柿是中国种子,皮薄水多,很金贵。但不等成熟变红就得必须摘下来锁柜子里,以防鸟来偷吃,或者附近游手好闲的人偷吃。“要是不摘,一个都不会剩下。”





3.jpg
老仝一个中国人,带着三个苏丹徒弟,每天负责给中石油所在的油田餐厅提供新鲜蔬菜。老仝有过许多徒弟,来来去去,留下来这三个“最机灵、最好学”的。老仝问徒弟们未来的打算是什么,年纪最小的一个说:“等你回中国后,我要在这里接你的班。”





4.jpg
吴晓风,49岁,福建福州人。为还债,福建人老吴决定咬牙到非洲拼一把。十几年超市开下来,“几乎什么都能卖”,老吴翻身买了别墅与豪车,终于可以跟别人攀比了。但是他发现,非洲人比中国人更懂得享受。





5.jpg
关于十年前的莫桑比克,老吴有一个记忆最深的故事: 那时老吴刚开店铺不久,来了一对父子。父亲从南非打工回来,赚到了钱,带着儿子来买鞋。试鞋时,小孩哇哇大哭,脚丫子死活不往鞋里塞,因为他从来没有穿过鞋子,不知道鞋为何物,怕鞋子的黑洞会吃掉自己的脚。十年前的莫桑比克,各种日用商品奇缺,什么都能卖掉,生意很好做。老吴的超市就是从那时,一步一步做大的。图为老吴的超市一角。




6.jpg
老吴富了,在老家盖了别墅,买了奔驰和奥迪,却也没有时间享受。每次回国,他急急地花钱,突击享受,又急急地回来。他说:非洲人比我们会享受,这个道理我懂。但我们那边就这个习惯,反正有个攀比。福州人重商,很多人在十多岁的时候,就辍学经商。老吴也一样。家里出个读书人,是吴老板的梦想。老吴想让儿子好好读书,但儿子读到高中也不愿意再读,到莫桑比克给父亲帮忙。现在,儿子有了孩子,又把读书的希望寄托给了下一代。




7.jpg
老仝不知道自己会在苏丹留多久,他既想念家里的儿孙,也放不下菜园的简单,他甚至都说不清该挣多少才够养老。而老吴,最开始来非洲的目标是还债,债务其实到这里的第一年就还清了,接下来的十年,目标一个个实现,但目标也一个一个来。像所以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国人一样,人到中年的他们,脚步总是停不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9 02:32 PM , Processed in 0.0733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