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7|回复: 3

[军事] 《观棋》第36期:为了进攻!从苏-34看苏俄前线航空兵的进攻之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防务 2015-12-08 17:53


708.jpg
在俄空天军两个多月的空袭极端武装行动中,出镜率最高的当属苏-24和苏-34两款战斗轰炸机,而武器外挂能力相比前两者毫不逊色的苏-30SM多用途战斗机却只是担负护航任务。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观棋》借此分析苏/俄空军前线航空兵中的进攻性传承。




709.jpg
首先要明确的是,本文中按照惯例将苏-24/34称作“战斗轰炸机”更多是按照美欧空军的分类方法。在苏/俄空军的概念中,“战斗轰炸机”这个概念更多指的是已经消失在其序列中的苏-17/米格-27,而苏-24/34承继的仍然是传统的“双发高速轻型轰炸机”的灵魂。




710.jpg
这类轰炸机的始祖是曾经在援华抗战中表现出色的SB-2/3系列。在卫国战争时期,性能更加优秀的佩-2/图-2(产量合计近14000架)们更是成功担负战场遮断职责,和主打近距空中支援的伊尔-2/10强击机有力配合地面作战,为苏联红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11.jpg
战后随着喷气机的兴起,传统强击机的概念一度不被重视,但具备核常打击能力的轻型轰炸机仍然在不间断地发展着。第一代喷气式轻型轰炸机伊尔-28生产了6600架以上,由于原计划的替代者雅克-28并不十分成功,前者一直到1970年代末才被完全取代。




712.jpg
尽管雅克-28能有限超音速飞行,但载荷航程性能并没有比伊尔-28提高太多;而且其突防能力也没有本质提高,仍然采用传统的中高空投弹方式,这在面对当时西欧已经规模初具的防空体系时的生存力十分低下,难以完成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的战役战术打击任务。




713.jpg
1975年服役的苏-24通过变后掠翼布局、以及地形跟踪雷达等专用设备使得苏联前线航空兵首次具备了全地形低空突防能力。苏-24兼具突出的载荷航程性能、具备全面精确制导武器使用能力的这种高度作战弹性足以填补从苏-17/米格-27到图-22M之间的空白。




714.jpg
所以尽管结构重量过大,但苏-24在苏联轻型轰炸机中的地位依旧是里程碑式的。在与之同期服役的苏-17/米格-27后期型退役将近20年之后,苏-24和同样成功的苏-25的组合仍然共同继承着苏/俄空军前线航空兵从佩-2/伊尔-2时代开始延续的“攻击至上”传统。




715.jpg
虽然苏-25的替代者现在看是没了(跟70年前的伊尔-10一样),但苏/俄双发高速轻型轰炸机永远不会后继无“机”。为提高新一代轻型轰炸机载荷航程性能,开始在装备发展上思考提高综合效费比的苏联决定利用苏-27的平台同步发展苏-34的前身——苏-27IB。




716.jpg
尽管广义上苏-34和后来的苏-30MK都被看做是在苏-27基础上发展的扩展对地打击性能的型号,但与机体大范围进行过重新设计的苏-34不同,苏-30MK并未进行太多针对性修改,基本等于在苏-27UB上装载苏-24M的武器系统,并把相关功能整合到火控系统当中




717.jpg
而两者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遭遇也迥然不同:苏-34虽然也常常参加航展,但从来没有外销记录,而俄军却在该机还没完成国家试验的2008年就签下了32架订单,2012年又追加了92架;苏-30的外销成绩如何自不必说,但俄军在2010年之前却没有采购一架。




718.jpg
即使近几年苏-30开始批量装备,也只是用于换装战斗机部队中老化的苏-27,并没有和苏-34混编使用的迹象,更不要说削弱乃至取代苏-34的地位了。所以在外人看来,俄军没有用苏-30系列“一统江湖”,而仍然花大力气装备功能单一的苏-34有些不可理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19.jpg
在这次空袭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的行动中,尽管苏-30SM拥有和苏-34相当的8吨载弹量,但即使在土耳其击落苏-24之前,攻击机群还不是每次出击都需要其护航的时候,苏-30SM也是完全被用作保卫基地安全的防空战斗机,没有执行过一次对地攻击任务。




720.jpg
这是因为苏-30本来只是前苏联国土防空军的双座远程截击机,后来为了出口才发展了苏-30MKK和苏-30MKI两大系列。虽然基于MKK的苏-30M2和基于MKI的苏-30SM都保留了多用途作战能力,但在俄军,它们并不像外销型那样作为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使用。




721.jpg
而在苏-24被击落之后,虽然苏-34在执行任务时挂上了空空导弹,但这样做也只是警告而已。重量和阻力都比苏-30大幅增加、机动性大幅下滑的苏-34和其前辈苏-24一样,不具备与同时代战机的空战能力。如果遭遇F-16的挑衅,苏-34主动进行空战无异于自杀。




722.jpg
但苏-34对生存能力的重视却是毫无装甲防护的苏-24所无法比拟的,该机不仅在座舱周边有17mm厚的钛合金装甲(极端重视生存力的苏-25也不过24mm),其发动机和中央油箱外部也裹有装甲壳,整机装甲重量达1.48吨。另外其机体油箱内都有阻燃保护层。




723.jpg
虽然无法抵御大部分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的打击,但这种装甲却足以使苏-34的要害部位抵御小口径高炮/高机弹,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近炸破片的伤害而不影响飞行。这显然是苏联在阿富汗/车臣战争中总结出的,在此类作战环境中对地攻击飞机生存性要求。




724.jpg
而这次空袭行动,苏-34面对的主要也就是这几样防空武器。从俄军发言人对空袭情况的定期通报中我们看到,越是执行需要精确攻击敌设防较为严密的纵深目标的任务,俄军就越是依靠能够使用最新型精确制导武器、设备最完善、突防能力最为出色的苏-34。




725.jpg
特别是在俄军利用战略轰炸机的强大弹药投送能力加大昼间空袭力度之后,慑于空袭威力的极端组织逐渐减少白天活动,例如其目标明显的走私原油运输车队近来就常常“昼伏夜出”,这使得在俄军现役所有战机中全天候打击能力最强的苏-34使用频率更高了。




726.jpg
为此,11月20日俄空天军第一个苏-34团——第47独立混编航空团又有8架苏-34转场叙利亚,使驻叙俄军的苏-34总数达14架,保持始终有10架以上能随时出动。在消耗大量过期弹药的同时,它们也在对俄军现有的,包括最新装备的多种精确制导武器轮番试验。




727.jpg
说到苏-34的全天候打击能力,其没有使用西方战机普遍采用的外挂导航/攻击吊舱,而是和苏-24一样在前机身下方有一个电视/激光瞄准系统光学窗口,由于其只具备对地探测能力,而且转动角度有限,因此也被部分声音诟病为俄军战机夜战能力不足的表现。




728.jpg
这实际上涉及了苏-34的专用化逻辑。在这架“没有一磅额外重量用于对空作战”的飞机上有着并列双座和加强起落架、利于长途飞行的飞行员工作环境、为低空超音速突防飞行优化的固定式进气道、通过抑制低空气流突变实现主动增稳的前翼等一系列特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29.jpg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苏-34的持续低空突防性能不仅超过了F-15E,甚至超过了变后掠翼的“狂风”IDS。虽然这个优点在打击极端武装的时候还不太明显,但面对有一定地面防空体系的对手时,苏-34也能利用地形遮蔽形成的超低空防御盲区实施纵深打击。




730.jpg
关于苏-34还有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中国会不会买。尽管不像引进苏-35这种话题常年引爆各大军事论坛,但是否会引进苏-34的讨论仍然较为热烈。即使在和苏-30功能类似的歼-16出现并交付部队后,仍有着中国是否会引进或发展类似苏-34型号的讨论。




731.jpg
这很像是苏-34对比全面升级的苏-30SM:进行任何类型的对空作战,苏-34都比歼-16低一个档次;执行远程精确打击,苏-34配套系统和武器逊于歼-16但远程飞行能力好,各有长短;执行低空突防和近距支援,苏-34则领先包括歼-16在内其他三代机一截。




732.jpg
在俄罗斯,苏-34不仅是苏-24的替代品,还要向下接替苏-17/米格-27的部分支援任务,甚至还要填补缺乏对地精确打击能力的图-22M3机队老化退役的空白。总之苏-34要把对地攻击的每一个窟窿都补上,而空战的事儿自有苏-27SM、苏-30、苏-35和T-50操心。




733.jpg
但对于未来仍可能面对高强度三军联合跨海作战,需要和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争夺战区制空权的中国空军来说,苏-34为提高超低空突防能力和持续远程作战能力而付出放弃空战能力的巨大代价难以接受。某种意义上,中国空军最想要的是“中国版”F-15E。




734.jpg
在目前我军主要面对的东海和南海威胁方向上,大面积的海洋和岛屿上并没有俄罗斯需要面对的敌陆上宽大纵深,苏-34不仅独门绝技无从发挥,反而会暴露自卫能力差的缺陷。如果未来在其他威胁方向上出现纵深打击的要求,那么自有更下一代的型号去负责。




735.jpg
于要么跟极端武装打“养生仗”、要么就准备打大仗的俄罗斯空天军来说,“两头冒尖”的苏-34自然让他们满意。对于瞄准高强度局部战争的中国空军来说,真正的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歼-16同样令人满意。但如果把这两种飞机交换一下国籍,估计谁都不满意。




736.jpg
接着说回苏-34,其装备优先度确实很高。2010年至今俄军共接收近80架苏-34,已经装备三个前线轰炸航空兵团。按计划124架的订单2020年前就能完成,俄军还有意向把单子增加到200架。和同期苏-30和苏-35的交付数量相比,苏-34受重视程度非常明显。




737.jpg
而在俄空天军前线航空兵的发展规划中,苏-34地位确实仅次于第五代战斗机T-50,甚至高于炙手可热的苏-35S。从骨子里就是一支进攻型力量的苏/俄空军前线航空兵,其灵魂至今也不是扬名天下的“米格”“苏”系列前线战斗机,而是前线轰炸机和强击机。




738.jpg
作为一种体现,二战后至今的苏/俄空军统帅中有多人来自前线轰炸或强击航空兵部队。例如俄空天军现任司令邦达列夫上将早在阿富汗战争时期就曾担任一个苏-25强击机团的副团长,并以飞行团长的身份参加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并荣获“俄罗斯英雄”称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39.jpg
这种思想使得虽然老旧、但“腿长”进攻能力出色的苏-24能在升级后服役至今,而机动灵活机龄短,但是腿更短的三代机米格-29在俄军的装备地位则越来越边缘化:除了米格-29K舰载机之外再无新机采购,现有的米格-29机队也将本着用完用烂的选择直到退役。




740.jpg
从更高的层次去分析,这种早已融入苏/俄空军乃至整个军队血脉的攻势思想,也许正是从1999年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到2015年出兵叙利亚空袭,俄军总能在关键时刻以足够明确而又不会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的迅猛动作,向对手表明其立场和底线的根本原因。




741.jpg
即使武器装备不如人(苏-24/34缺乏自卫能力、苏-30SM数量不足)、战区态势不如人(其他国家提前一步介入空袭)、国际环境不如人(仍然经受美国等西方的联合封锁),俄罗斯也绝不瞻前顾后错过军事介入的最佳时机。本期《观棋》就到这里,周三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2:16 PM , Processed in 0.0751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