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3|回复: 2

[军事] 《出鞘》2015-10-09:重拾列宁的枪:苏联解体后俄军征战纪实(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9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11-2 01:13 PM 编辑

新浪军事 2015.10.09 22:58:08


1.jpg
俄罗斯民族素有“战斗民族”的绰号,这除了因为他们性格彪悍,常做些匪夷所思的事外,还与其骨子里那种推崇武力解决问题的作风有关。比如最近在叙利亚,俄就再次发扬了“谈不拢就抄家伙上”的传统。那么苏联解体后俄军都参与过哪些内外冲突呢?本期出鞘,小编将为您盘点一下。




2.jpg
1991年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第一任总统毫不掩饰对罗马尼亚的亲近,表示要走“融入欧洲”道路,这对当地斯拉夫族居民来说如晴天霹雳。于是,当地斯拉夫族居民决定从摩尔多瓦分离出去,成立“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摩政府决定用武力予以镇压,1992年3月2日,摩尔多瓦内战爆发。




3.jpg
当时俄接管的前苏联第14集团军还驻扎在德左地区,但在俄总统叶利钦的要求下,这支部队表示“中立”。内战一直持续到6月底,双方约有1500人丧生,最后由于民众大规模抗议和俄第14集团军的干预,内战终告结束,并由俄罗斯、乌克兰、摩政府、德左军四方共组维和部队驻扎当地。




4.jpg
值得一提的是,内战最后一枪居然是俄第14集团军打响的。该军的一个坦克师奉命镇压德左军科斯坚科营的叛乱,该营指挥官企图推翻当时的德左政府。2001年11月,俄从“德左”撤走了部分装备和驻军。但因费用高昂、“德左”当局反对等原因,俄至今总共撤走遗留军火总量的二分之一。




5.jpg
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独立,成为苏联境内第二个正式退出联盟的国家。格鲁吉亚民族主义者加姆萨胡尔季阿当选为格鲁吉亚独立后的第一位国家总统。而行政区划上隶属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议会却成立了忠于苏维埃政府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1991年底冲突扩大,造成约1000人死亡。




6.jpg
1992年1月,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投,绝大多数南奥塞梯居民支持独立,为了避免与冲突进一步扩大,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达成停火协议,双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交战双方同意组成俄罗斯-格鲁吉亚-奥塞梯混合维和部队,俄罗斯军队进驻南奥塞梯,欧安组织派军一个团监督。




7.jpg
而同样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也同样不太平,早在1989年,阿政党就公开要求脱离格鲁吉亚,要么加入俄罗斯,要么独立。阿布哈兹的“独立行径”显然是不能容忍的。格政府指责阿布哈兹建立非法武装,并谴责当地苏军向其倒卖武器。1992年1月,格阿冲突全面爆发。




8.jpg
1992年2月,绰号“银狐”的前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回到故乡格鲁吉亚,出任格国务委员会主席。委任基古阿为格军司令,继续进攻阿布哈兹。由于不满谢瓦尔德纳泽领导的亲西方政府,已经接管原驻阿布哈兹苏军部队的俄罗斯也主动卷入冲突,给格军进攻制造困难。




9.jpg
此时,却突然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逃到车臣的前格鲁吉亚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带领一支武装返回格鲁吉亚,试图推翻谢瓦尔德纳泽。“银狐”谢瓦尔德纳泽闪电般地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好,一周之内格鲁吉亚加入独联体,他获得了俄罗斯的大笔军援,将全部力量用于进攻加姆萨胡尔季阿。




10.jpg
几乎在加姆萨胡尔季阿不明不白死掉的同时,阿布哈兹武装把亲临前线的谢瓦尔德纳泽围困在阿布哈兹首府苏呼米的一座孤楼中。为缓和局势,叶利钦决定帮助谢瓦尔德纳泽。俄黑海舰队派出一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在载了一个海军陆战连之后,被火速调往阿布哈兹执行强势“维和”行动。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991年9月塔吉克斯坦宣布从苏联独立后,国内各种政治、宗教、利益集团斗争激烈,政局持续动荡,迫使首任总统纳比耶夫于10月辞职。但时隔一月,纳比耶夫再次当选总统。次年3月,反对派举行大规模集会,5月,反对派与政府军发生武装冲突,纳比耶夫向反对派让步,局势有所缓解。




12.jpg
8月,反对派组织2000名武装人员包围总统府。9月,纳比耶夫被迫辞职,伊斯坎达洛夫代行总统权力,但库利亚布州反对新领导人的亲伊斯兰政策,呼吁俄罗斯罗斯和中亚各国向塔吉克斯坦派兵,10月,吉萨尔和库利亚布州的民兵武装开进首都杜尚别,占领总统府、最高苏维埃大楼等重要设施。




13.jpg
以赛义德.努里为首的部分伊斯兰反对派领导人及其追随者1992年11月逃到阿富汗等邻国,在阿富汗成立了流亡政府并组建武装力量,1993年又在阿富汗成立了反对派政党伊斯兰复兴运动,拥有6000余武装队员,与塔吉克斯坦政府相对抗,经常组织武装袭击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的瓦罕河谷地区。




14.jpg
当然,提及苏联解体后俄军参与的最著名的战争,那么毫无疑问当属车臣战争。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首位总统。




15.jpg
在这种情况下下,当时的俄联邦虽然坚持维护对车臣的主权,但其具体措施则是非常软弱的:承认杜达耶夫的总统地位、解除对车臣银行的账户冻结、车臣还得到了给自己的公民发护照的权利、在1992年5月甚至将北高加索军区一半(实际是95%)的武器移交给车臣,其中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




16.jpg
俄国内政局在1992年后逐渐趋于稳定,但车臣民族不事生产又崇尚武力,其对周边地区的犯罪活动始终未停止,同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石油出口变得异常重要,车臣既是石油产区又是通道,车臣武装威胁着整个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




17.jpg
时任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可笑的。数年的政治动荡极大的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面对经验丰富熟悉地形的敌人,俄军从高层到基层出现一系列的战略战术错误,损失惨重。




18.jpg
尽管进攻准备不足,然而在火箭炮和空军的掩护下,俄军于12月29日抵格罗兹尼,并实行围城。12月31日,俄军地面部队向城内进攻,遭顽强抵抗,一夜间竟有超过1000名俄军阵亡。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惨烈巷战后,俄军终于攻占格罗兹尼,车臣武装退往南部山区。




19.jpg
俄军之所以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折戟沉沙,是有原因的。俄军在开战之初就把车臣武装看成了乌合之众。可惜车臣人并非他们想的那样,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前就仔细分析了俄军的弱点,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战术,同时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的军火武器,还接受了大批国外雇佣军。




20.jpg
而在民心上,遭受俄国压制数百年的车臣人具有极强的反抗意识。车臣武装战前打开武器库,向仍留在格罗兹尼的居民发放武器,从十几岁的少年到白发老人,统统领取了武器,甚至部分妇女也武装了起来,组成志愿队。当战争已经打成全民皆兵的民族、宗教战争,其最残酷的一面都将释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此外,苏联解体后俄军的迅速腐败也是战事失利的重要原因。随着从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撤军及部队的大量裁减,俄境内的军用仓库达到了超饱和程度。俄军中的一些人于是借此倒卖武器,只要给钱哪怕你是车臣武装也一样卖,与此同时俄军基层部队的武器配件却严重不足,装备缺乏保养和维护。




22.jpg
那段时期可以说是俄独立后军力最虚弱的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看准时机,于1999年3月24日,对俄传统势力范围南联盟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虽然俄军在战争期间曾派出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和侦察船对北约舰队进行侦查,但在整个战争期间并没有对南联盟有实质性的武装保护。




23.jpg
直到1999年6月11日,俄军76空降师200余伞兵抢占科索沃省首府的斯利季奇机场,与英军对峙,俄军才实质出兵南联盟。不过,尽管这次行动后来被形容为“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其实对峙双方都清楚:面子,还是要给的。本期的出鞘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明天关注下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9:03 AM , Processed in 0.0650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