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8|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967期:“莆田制造”的信誉转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10-6 12:54 PM 编辑

腾讯新闻  2015-05-21


1967.png



1.jpeg
作为国家出口鞋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世界知名运动品牌就把莆田作为代加工工厂。莆田当地有独立成品生产能力的工厂在2000多家左右,然而随着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攀升,品牌商纷纷转向东南亚选择代工企业,已在莆田“行走”30多年的制鞋产业开始出现疲态。在今年互联网+模式的推动下,莆田鞋业向自主品牌转型,寻到重生之道。(图/文 陈吉)




2.jpeg
莆田曾是一个被网购消费者“一票否决”的城市。从当地寄出的运动鞋基本都被贴上了“高仿”、“假货”的标签。2010年开始,莆田市政府不断加大打假力度,并为厂商提供政策扶植和优惠。然而,习惯了代加工模式的莆田鞋企并没能寻找到好的方向,最终成长起来的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图为儿童运动鞋包装流水线,赵先生正在给每双成品鞋装盒,每天他经手的鞋子有一千双以上。




3.jpeg
单纯的打假并不能解决假货蔓延问题,疏导这些制假生产链转型升级才是关键。莆田市政府决定联手购物网站,让一部分高质量的自创品牌先发展起来,一方面让更多企业找到新的出路和方向,另一方面可促使更多售假商家转型,成为自创品牌的分销渠道。图为连翠萍,22岁,莆田人,她是某鞋厂行政人员,因为企业生产量增加,她也被补充到流水线参加生产,她的爸爸和妈妈都在同一鞋厂上班。在莆田,全家人从事制鞋业的现象非常普遍。




4.jpeg
在这场市场真假博弈的背后,不仅是一次脱胎换骨似的信誉转机,也是百万制鞋大军的就业转机。2015年4月中旬,22岁的天蓝从贵州六盘山的偏远山区来到福建莆田一家制鞋企业,这是时隔一年后的重返,一同回到莆田的还有她的父母和两个弟弟。全家5口,分布在制鞋车间流水线的三个岗位,都是技术工种。天蓝2012年开始从事制鞋行业,两个弟弟做鞋也有两年,技术比较娴熟。




5.jpeg
2015年新年伊始,莆田市政府和购物网站推出“中国质造”,即“通过和当地政府建立全套完善的扶持、监督、管理机制,扶持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长,并带动传统制造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图为吴晓,莆田人,他的很多亲戚在当地各个鞋厂打工,当地鞋企达2000多家,规模企业达250多家,当地职工占比50%以上,总数十万人左右。




6.jpeg
4月初,莆田一些自主品牌在政府的持续推动下,在网购平台获得关注,销量陡然增加。加盟企业进一步投入研发力量,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更多符合用户意愿的新产品。图为车间一面白板上展示了一款新款运动鞋的基本材料组成。




7.jpeg
8岁的男孩东东周末也跟随妈妈做些鞋类宣传品的折页。东东是莆田人,爸爸妈妈都是鞋厂工人,周末爸爸妈妈加班,他就跟着去厂里包装间玩,久而久之,他也能做些简单的手工活打发时间。




8.jpeg
除了莆田本地人,制鞋厂里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外地人,他们很多来自四川、贵州、河南等地。小晓,四川人,从事做鞋多年,是班组的熟练工,现在她主要制作儿童运动鞋。她说,自己经手的鞋,质量都没得说,亲戚家的孩子穿的运动鞋都是经自己手做好从厂里网购的。




9.jpeg
厂里效益好,工人们的工资就能提高,不过现在的工作时长从最初的7小时增加到10小时左右。小胡,四川人,在鞋厂从事鞋面缝纫工作,每天经手几百双鞋面。她说,2012年工资比较不错,此后的两年各个鞋厂普遍效益不好,今年一些自主品牌的鞋厂效益见好,对进厂的技工要求也相对比较高。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eg
唐帅(左)和弟弟刘杰,贵州同乡刘建,被在鞋厂的老乡叫到莆田,到某企业做技术工人,他们以前都在当地其他鞋厂做过工,目前在企业从事热压成型工作。唐帅过去因鞋厂不景气回了家乡,现在鞋厂的形势好了很多,月薪能拿到3000多元。




11.jpeg
中午12点,某鞋厂午饭时间,小张和家人在一个座位上吃饭,她和亲属吃住在厂里,下班时间,常和家里人到附近商场逛逛。




12.jpeg
在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一女职工直接在车间自己负责的机器旁小憩,宿舍离车间有10分钟距离,很多职工午餐后就直接在机器旁休息。




13.jpeg
虽然工作节奏很紧张,不过,女孩子们忙里偷闲,也不忘梳妆打扮。中午,缝纫车间,小胡在梳妆。




14.jpeg
小吴,河南人,刚过17岁,是跟亲戚来厂里打工的。因为年岁小,他主要负责相对轻松的鞋的保障工作,厂里的年长者都非常照顾他。




15.jpeg
工作繁忙就容易出一些小意外。缝纫车间,24岁的小娟在缝纫时不小心被针扎了手,止了会儿血后,她继续手里的鞋面缝纫活。




16.jpeg
胡先生,贵州人,包装工,由于一次性搬运太多,鞋盒散落下来。他在一家规模企业工作了三年,他说,今年的外销量增加超过去年100%以上。




17.jpeg
婷婷,20岁,贵州人,在运动鞋配对工序岗位,她是年初随家里人进厂上班的。在很多规模企业,职工队伍都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组成的。企业为便于管理,基本会接纳一个家庭的组合,把技术能力强的放在重要岗位,技术能力弱的放在工序简单的岗位。她说会把好自己经手的每只鞋的质量关,他们都希望和企业一起努力生产好鞋,做出最优质的自主品牌,同时不断提高职工待遇,形成良性发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9 09:54 AM , Processed in 0.0620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