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7|回复: 4

[军事] 《大事件》:河南:33位抗战老兵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凰图片  2015-09-27 14:46


7.jpg
余春华 :1920年出生,现居河南省南阳市。19岁时,军校在南阳招生,报考进黄埔7分校15期步科,两年后毕业,留校任教,教授射击等,带了16,17,18三期,后分到胡宗南36军28师84团1营任少校营长,军长钟松,到部队几个月没来及开战,日军投降,不愿内战,留西安,到运输公司当搬运工,文革被押回原籍。兄弟四人三人参加抗战,大哥阵亡台儿庄,三弟曾参加三次长沙会战,去年在北京病逝。摄影:郭睿




6.jpg
康成安:1920年出生,现居河南省南阳市西平县盆尧乡。1942年灾荒,父亲饿死,葬父后,卖兵至湖北的国民革命军59军180师246团3连,师长刘振山,在宜县战斗中,感觉猛一沉,被日军在四五十公尺距离击中后腰,半昏迷中感觉日军摘下他的子弹带和上衣兜里的钱。约两个小时后,自己强撑着起来,伤口血已经不流了,混战逃难的人群中,把带血的大氅藏在稻草垛下,说部队已经过襄樊了,就在这里碰到了恩人: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男的在西平当过兵,一同到长寿店彭家湾,在这里养了58天,没有任何药及处置,伤好了。 在叶县南阅兵上见过汤恩伯,个不高,很凶狠厉害,那时的部队是11师。在唐河三点半吃过饭,团长说: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日本鬼子投降了。下面悄悄说:谁信啊,天天给追着打,咱们投降还差不多,真的不敢相信,连去徐州接受投降,从安徽涡阳,是跑步行军的,为啥?因为怕被周围的日军包饺子(歼灭)。到了徐州北面九里路山下面大军用仓库,接受了日军的武器、物资和驻地。1948年,回到老家务农。




5.jpg
李志岑:1925年生,现居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贾宋镇。1940年在贾宋镇上小学,地下党洛阳人郭佳环老师的训导,参加了郭老师组织的武术队。任队长,学习拳术。大洪拳、小洪拳、六合拳。从学校由郭老师带领到许昌,经过7天的培训,被编入原国民党51师342团直属特务连2排,任排长。其任务是组织一个娃娃排偷袭日军弹药库、战马,扒毁平汉、陇海铁路,炸毁日军据点、桥梁,侦察日军敌情等任务。先后转战许昌东韩庄,周口、商水、界首、驻马店,又奔山东菏泽、济宁、枣庄、台儿庄、江苏的徐州、邳县、沐阳、淮安、高邮、扬州、镇江、南京、安徽的芜湖、滁州。日军投降后,部队镇守蚌埠,后奉命调往南京到上海。抗战中,身负重伤3次,轻伤40多次。到上海后一直在住院养伤,于1949年在军长带领下投诚起义。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学习,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1951年随部队到朝鲜参战,大小战役80多次,身负重伤2次,轻伤30多次。经解放军医院鉴定为三等军残。




4.jpg
严德山:17师518团运输队。1926年生,现居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十六岁保甲长派兵,先到陶河区后到师管区然后到安康,部队番号两种叙述:38师 17师518团运输队做运输兵,由于挑不动挑担,给连长做勤护兵,还要上山捡烧火的干柴,听说南山(安康那面)新四军条件好,能吃三顿饭(当时一天两顿饭)就投奔了新四军,军长为李先念,师长陈大脚、陈大麻子,使用的武器是汉阳造,巩县出的,轻重机枪都会使。打仗不多,一次跟“老日”(日军)三对一,两个战友将其放倒,严德山用汉阳造的枪托结果了这个日本兵。1945年至1951年,属陈毅部,参加淮海,南下作战很多,已经升任连长。后来回家没有带档案,因此没有任何优抚。




3.jpg
陈洪范:1922年生,现居河南省平顶山市。简易师范毕业,当老师,但为报效国家,投笔从戎,参加宝丰招收的突击兵团学兵队。后到陕西新七军,与老乡张云集一起同连长(浙江人)换帖结成弟兄。后请假回家,考入黄埔7分校19期。抗战胜利并入本校成21期,内战在上海起义。




2.jpg
崔运:黄埔十八期,93岁。1922年生,现居河南省汝州市。1940年考入黄埔7分校第18期,总队长朱亚英。1943年毕业毕业,到洛阳,编入国民革命军15军64师190团2营4连,军长武庭麟(宜川人),剿过匪,师长姚北辰(毕业于日士官大学),团长孔均,祁县人。第二年打洛阳。15军两个师,65师守龙门,龙门守不住,撤到洛阳南关了,不知道哪一师,守的是西关,64师守的是邙山,守了17天17夜,日本人装备好,坦克大炮,邙山守不住,撤到城里了。1挺重机枪,马克辛。一个排三十多个人,剩下17个人,打不过。退城里。进城以后重机枪不能打坦克,已经不行了。日本把洛阳包围了,在洛阳南关突围,直跑,日本人进城,没有追击。突围到了衡水(洛阳北)不行,到了西峡口,没有人了,在湖北接兵后又到了西峡口训练。日本人进攻西峡口,两山夹一川,日本人吃亏了,我们打了胜仗,在西峡口战中,胳膊上被穿过去。军长武庭麟,师长刘建杰,团长空军。徐州会战在开封驻扎2年,保安旅,两个旅,在第八团,第10师师长自缢。战争结束回家后,劳教两年,划为四类分子16年。




1.jpg
刘振恒,又名刘振举:1917年生,现居河南省平顶山市。1941年当兵,派到禹县自已去当兵,在国军36支队,第一战区,属洛阳管,当时的师长是戴民权。第二年在孟津黄河边守河防,使用的枪是汉阳造79步枪。1944年回村务农。




8.jpg
冯聪民:1919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和街,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前,正在上学的冯聪民与几个同学商量参了军。在一次战役中,用手枪打死一名日军,又与警卫员向日军车里扔了两颗手榴弹,炸死11人,俘虏17人。




9.jpg
杨国选:99岁,黄埔。1918生,现居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37年考入黄埔7分校16期11总队步兵科,毕业在第2战区70师209团后勤押运军粮。1941年参加中条山会战,后在蚌埠皖北师管区上尉,负责征兵,上海战役以少校营长起义,1956年被判七年刑,在黑龙江服刑。1969年,返回家乡。




10.jpg
何启明:1926年生,现居河南省平顶山市。1940年参加抗战,在第1战区担架第8团,给王中良排长当勤务,后到第9军前敌指挥部,又到第1战区工兵13团1营2连,部队驻洛阳西。1944年日军攻打洛阳,何所在部队负责破坏洛阳到陕州的铁路,部队撤退,在卢氏看到很多学生被杀死。最后一直到西峡口,第二年老日(日军)打过来,何所在部队负责破坏到西安的公路,把路挖开,上面铺上木板,下面装上炸药,情况不妙时就爆破。还埋地雷,反坦克不用去保险,不用安破片,炸人的雷,则要去掉保险,安上破片。老日(日本)投降后,部队到洛阳。交上来的枪,擦得干干净净,连马蹄铁也擦干净,站的很直。因为部队名声不好,工兵13团撤销,军官去军官队报到,士兵到安徽去工兵9团,何启明不愿去,就回到老家。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岳喜才:1935年生,现居河南许昌。1942年高小毕业,秋季,被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西安校区教导总队招收为学兵。在临潼地区接受军事学习、文化教育,开荒劳动。大半年后(1943年),到骑兵第一旅人事科任文书上士。主要负责档案管理、官兵调动任免及机关的文案,与地方政府开具抚恤通知等。几个月后(约44年)提升准尉。当时部队在潼关、陇海铁路附近。日军在黄河对面中条山地区驻扎,在和日军对峙期间,岳所在部队在外围,经常有零星的小规模摩擦。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随部队从潼关出发东进,到河南开封、商丘附近接收日军骑兵的马匹、武器、人员等。接收工作后,1946年前后骑兵第一旅司令部驻郑州德化街。1947年骑兵第一旅司令部又搬迁许昌市天平街(共济)大药房,许昌解放前夕脱离部队返家务农。




12.jpg
郭永昌:1927年生,河南许昌人。已去世。




13.jpg
王炎兴:1925年生,现居河南省许昌县河街乡。1942年春,王信德跟随父亲到许昌县石固参加地方抗日游击队。1942年冬抓壮丁进入国民革命军34军警卫团。连长陈志卿,排长胡丰勋。1943年,34军在河南灵宝与日军遭遇,打了一场惨烈的战斗,王信德所在的警卫团执行保卫胡宗南司令部的任务。1944年,34军后撤到陕西大荔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信德自行退伍,后在北京,1948年回到许昌老家务农至今。




14.jpg
王喜敬:1928年生,河南许昌人。抗战时在国民革命军73军27师。




15.jpg
刘长友:1926年生,现居河南省许昌县河街乡。1942年正月十五,被抓壮丁,补充到国民党第93军,军长陈牧农,先去重庆,后来参加“桂柳会战”后开小差回家,在湖北又被另一支部队抓住,编在 3营13连1排3班,集训后,刘长有被调到连部当连长李济宁的通讯员。部队到河南郏县阻击日军,中央军抵挡不住,后退到河南南阳诸葛亮庵附近,又和日军作战,所在的连打到最后只剩下三十几个人,后93军撤退至河南山窝子里的正平县进行长期休整,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刘长友回到了老家许昌。




16.jpg
尹俊明:1923年生,现居河南许昌长葛市。中学毕业在西安考上黄埔18期汉中-分校,毕业前曾到洛阳西工学习机关枪,毕业后分配到青年军203师607团任少尉排长,驻四川泸州,日本投降时己离开部队。




17.jpg
李静月:1922年生,现居安阳县曲沟镇东夏寒村。1943年,从安阳师范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19期7分校工兵科。毕业后,被分配到30军27师工兵连,任中尉副连长,军长黄小松,师长戴炳南。1944年调入在重庆军事委员会干训团54队工兵科,每队50人。抗战胜利前夕,接命令,50名工兵到青岛进行爆破,迎接美军登陆,在途中碰到美军,打着胜利的手势,知道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老人在重庆亲历国共和谈,见过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后随30军驻守太原,太原失守后回到安阳,教书一辈子。1949年后,老人在历次运动中受到很大冲击,1980年平反。




18.jpg
雷富立:1920年9月18日出生。17岁时经人介绍到29军37师炮兵营当兵,“七七事变”后随张自忠、张克侠在湖北一带与日军作战,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期间29军改为59军,任180师538团7连连长。退役后回安阳参加工作。接受采访时说过,“鬼子来了我还打”。




19.jpg
许雪堂:1925生,现居河南安阳滑县。1942年加入冀鲁豫军区7分区,分区司令赵紫阳,李静一,后来变为9分区。在封丘、延津、长安和日军打过3年仗,当时日军部队有很多南韩人,黄眼珠。在封丘跟日军打仗时被炮弹皮蹦伤了腿,回家养伤后就没再回部队。




20.jpg
牛学礼,又名牛文治:1925年生,河南安阳人。抗战时在冀鲁豫军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胡福增:1927年生,河南安阳人。抗战时在“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22.jpg
薛友开:1927年生,现居河南安阳滑县。1942年灾荒,在邻村同伴的介绍下参加了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冀鲁豫军区,被分到31旅93团2营1连。薛友开在道口经过短暂新兵训练。在内黄安阳与滑县孫县作战。先后经历国共内战,去过朝鲜战场,1958年转业到河南滑县汽车运输公司。




23.jpg
杨振家:1916年生,现居河南安阳。抗战期间,在冀南军区7旅19团1营1连1排,后来到129师学习,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河北省南宫县作战。




24.jpg
王连绪:1923年生,现居河南安阳。1938年,王连绪和父亲逃荒到山西,加入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军部当勤务员,后来跟“八路军”的摩擦中被俘虏,加入贺龙部队,也参加百团大战,抗战胜利后返回老家。




25.jpg
马洁英,又名马兴武:1924年11月出生,现居河南省濮阳县老城区西大街。1939年年仅15岁便投笔从戎,加入晋冀鲁豫边区抗战保安司令部所设的军人干校青年队。1940年加入黄埔军校18期1分校,两年后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40军39师116团1连任排长,在一次战斗中腿被打断,被百姓救起后送至西安陆军医院,出院后在68军119师356团5连任排长,1949年强渡台湾失败后部队被打散,辗转回到老家。由儿媳妇和孙子照顾。




26.jpg
石尽祥:1919年生,河南濮阳人,抗战时在国民革命军“中央直属高射炮团”。




27.jpg
卢喜才:1907年生,现居河南濮阳南乐县。家贫无法成婚,到距家不远的大名县龙王庙丁树本的独立团当兵,两年后升为连长,由于卢喜才的姐夫是共产党,所以卢喜才也被怀疑是共产党,被打并赶出独立团。后来求自己亲戚冀鲁豫军区2区副区长杨勇汉介绍,到驻扎内黄井店4区机枪连当上了一名轻机枪手,后来到刘伯承129师重机枪连任班长。先后在河北南宫,大名与内黄,安阳与日军作战。后来内战时受伤在孫县住院,伤好后不愿打内战回到了南乐老家。




28.jpg
宋兵福,又名宋兵夫:1922年生,现居河南濮阳南乐县。1942年,,因为河南家乡灾荒,无法生活,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加入冀南军区7旅19团1营1连。后被推荐考取了延安大学学习。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在陕西延安附近跟日军作战,也与胡宗南部经常摩擦。1950年复员回到了老家南乐谷金楼乡宋村。




29.jpg
翟位东,字旭初:1920年生,现居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1938年在河南禹县考入黄埔1 6期7分校步兵科,在西安王曲上学一年半,毕业后分配到第四集团军1 7师,师长是耿志介,翟旭初去了运输连当少尉排长,第一次作战是在汜水伏击两辆“老日”的运输车,运输车由伪军护送。翟旭初所在部队缴获了十几支步枪、一挺轻机枪,全部上缴师部,师部当时在郑州。后被派回河南招兵。




30.jpg
翟耀宗,字绍光:1914年生,现居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1942年毕业于农专职业学校,后加入西北军抗战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5战区第68军暂编36师2团5连,任军需上士,后被调到师政治部任准尉司书,工作内容是书写、收发及通讯指导等(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是曹承斌,湖南衡阳人,副主任是伍成刚,秘书丘锷岺,第一科长王宏模,南阳人;第二课长王如琛,禹县人,徐汉卿湖北孝感人)。曾在信阳、南阳、老河口一线对日作战,特别是在湖北云阳一役,与日军作战取得胜利,翟耀宗所在部队移防开封陈留一线。时任师长崔贡琛,副师长张公干(二人均为中共党员,解放后在政府和军队工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翟灿有:1927年生,现居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王街村。1942年灾荒,跟随本村翟耀宗一同到河南省泌阳县古城参军,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8军暂编36师2团2营5连,师长六刘汝珍,后为著名起义将领。一开始翟灿有作为卫生兵,到团部卫生队工作,半年后因战事吃紧,被调到战斗一线,下连当兵。1943年所在部队改编为143师(师长黄樵松)428团(团长仍为王宝谦)。参军南阳保卫战,坚守南阳城北大门,战斗七天七夜,空前惨烈,保住南阳。得到抗日嘉奖,后到湖北云阳驻防,休整待命,突然得知日本投降,上级命令到漯河市接受投降。受降后所在部队奉命移转开封,路过家乡,听到传言说“弄不好还要打内战”,下决心不当兵了,回家种地,从此再没有回部队。




32.jpg
王海顺:1923年生,现居河南省临颍县大郭乡大郭村。1942年灾荒,被抓壮丁,到国民革命军19军38师5连3班,曾在山东作战,受伤后在陕西住院,日本投降后回老家农村务农。




33.jpg
范学山,1927年生,现居河南南阳。抗战时在国民革命军15军65师,参加过洛阳保卫战,随连长突围出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抗战老兵致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7:31 AM , Processed in 0.0989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