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977期:最后的铁匠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4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9-24 03:58 PM 编辑

腾讯新闻 2015-05-31 本期作者:白石


1977.jpg



1.jpg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打铁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已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在长春市吉林大路与世纪大街交会处附近的一个铁匠铺内,64岁的老铁匠田洪明却用自己的行动和执着诠释着这个古老的职业。(图/文 新文化报 白石)




2.jpg
老田的铁匠铺很小,大概只有30平米。写着“烘炉”两个字的木板就是老田铁匠铺的招牌。




3.jpg
田洪明干打铁这一行已经四十几年了。1970年,田洪明向乡亲借了23块钱,挑着扁担从山东潍坊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长春,走街串巷打铁“闯关东”。打铁手艺是他13岁时和爷爷学的,没想到这门手艺后来竟成了他的饭碗。




4.jpg
打铁既是一件体力活也是一件技术活。铁钎在火炉里被烧得通红后,老田用铁钳子熟练地把它从火炉里拽出来,然后放到铁砧上用铁锤不断地锤打。




5.jpg
很多人不愿意学习打铁,最主要是因为打铁的工作太脏,而且时常会被烫伤。




6.jpg
田师傅介绍:“刚学习打铁时,火星经常溅到手上,一不小心铁锤就会被直接扔到地上,正打的这个铁器也就废了。都说要趁热打铁,就是这个道理。每天干完活,帽子和衣服上总是会有被火星烧出的大大小小的窟窿。有一次还不小心烫伤了眼睛。”




7.jpg
田洪明因为常年从事打铁的工作,双手比起其他人的手要粗糙不少。




8.jpg
70年代初,百姓家的菜刀还有农耕器具都是出自打铁匠之手。打上一个马掌也得3毛钱,每月收入将近30元,在当时也算是高薪职业。如今,纯手工的铁制品工艺渐渐地被机械化所取代,打铁匠这一职业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9.jpg
以前长春还有其他几家铁匠铺,现在像他这样传统的铁匠铺只剩下这一家了。“如今,打铁这生意不好做啊!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了,铁匠手艺没了用武之地。”除了一些工地打打铁钎子、铁镐头,别的活儿基本都没了。时代变迁,年过六旬的他仍不愿放弃守了一辈子的行当,只因那份坚持。图为闲暇时,田洪明通过电话联系新的业务。




10.jpg
“这两个箱子跟了我一辈子,立下了汗马功劳。”老田用手指着火炉旁的两个工具箱意味深长地说。这两个箱子是爷爷当年送给他的“传家宝”,田洪明闯关东的时候从老家挑来的,里面是凿铁工具。一起带到长春的还有一个风箱,如今拉杆已经严重变形。




11.jpg
2014年3月,田洪明所在的街道为他申请了特殊工种津贴。当时竞选的有很多人,最终他获得了长春市政府颁发的5000元津贴。他把获得的证书如视珍宝。




12.jpg
打铁的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对老田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舞。目前,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组长曹保明已经为田洪明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故事将载入历史。图为田师傅打出的最小铁器马掌钉和“八锔子”。




13.jpg
打铁这个传承千年的古老行当逐渐被城市人遗忘,田洪明不免担心起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了,他的几个徒弟有的改行做了瓦匠,有的当了司机。“不管怎样我都要把铁匠铺开下去,站好‘铁匠’的最后一班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9 11:22 AM , Processed in 0.0519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