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并不总是融洽友好。由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员领头、于去年8月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Facebook用得越多,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就越不满意。在去年一项涉及约600名Facebook用户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社交网站上“嫉妒心理大肆蔓延”。
研究表明善意嫉妒可成为很好的激励动力。在2011年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的一项研究中,荷兰研究人员对200多名大学生展开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发现,当他们激发出这些学生的善意嫉妒(而非崇拜或恶意嫉妒)时,这种心理会推动他们想多学习并在一项考核创造力与智商的测试中表现得更出色。研究人员还发现,尽管崇拜也许让人更好受些,但它不会像嫉妒带来的痛苦与挫败感那样激励出更佳表现。
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研究人员萨拉·E.·希尔 (Sarah E. Hill)称:“那些令人痛苦的嫉妒心原因之一与进化有关,它提醒我们别人获得了我们看重的东西。”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希尔博士与其他人展开了一系列实验来检验嫉妒是否会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些都是仿效竞争对手的成功步骤所需的技能。试验结果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一半受试者被要求回忆过往的嫉妒心理;另一半则未受此要求。接下来,这两组受试者观看了虚构同龄人的模拟访谈。回忆了过往嫉妒心的一组观察得更细致,并且对与面试对象有关的细节回忆得更清楚。换句话说,嫉妒让他们变得更敏锐。嫉妒不仅会激发我们去实现更高的目标,或许还会在认知方面为我们实现目标带来激励。
嫉妒心理在职场同样也能发挥作用。在2010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篇论文中,商学院教授塔尼娅·梅农(Tanya Menon)与利·汤普森(Leigh Thompson)透过数百名管理者及其所在企业的视角,对职场嫉妒现象进行了为期10年的调研。虽然这些个案研究表明不受约束的嫉妒会毁掉一个人的职业甚至是企业本身,但论文作者也发现嫉妒也可得到妥善的利用。他们写到,你的“嫉妒反射”,能将你指向正确的方向,将你的时间与注意力集中在对你很重要的领域上。他们指出:“就把它看作你重视之物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