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经济学家史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和沃尔弗斯(Justin Wolfers)即将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年5月特刊Papers and Proceedings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钱能让你无止境地感到幸福。在这篇题为《主观幸福与收入:何时有满足的迹象?》(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come: Is There Any Evidence of Satiation?)的论文中,两位作者下结论说,幸福感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大致是线性的,前者也不会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减弱。即使有餍足点的话,我们目前也尚未达到。
史蒂文森和沃尔弗斯的研究似乎与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在1974年的研究结论相矛盾:后者认为经济和幸福数据形成了一个“悖论”,即过了某一点之后收入增加并不能令幸福感增加。伊斯特林曾经写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在贫困国家,人们一旦能买得起生活必需品就会更幸福。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所做后续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收入在15,000美元以上时,更高的平均收入并不能保证更多的幸福。
在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任经济学家的伊斯特林并不认同这项新的研究。他对MarketWatch说,当你在较长时间段内考察那些收入趋势向上走的人会发现,更多的钱不会让人更快乐。如果你在某一时点比较不同收入人群,你会发现收入更高的人通常更快乐。但你不能据此得出结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越高人越幸福。伊斯特林悖论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其它因素也可能使那些指望通过增加财富来提高幸福感的人们失望:其它研究显示,与那些不太看重财富地位的人相比,那些注重物质的人会感到不太幸福。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2011年对1,700对已婚夫妻的调查显示,在计算“婚姻关系质量”时,那些称金钱对自己不太重要的夫妻的得分会高出大约10%至15%。这意味着他们更少发生冲突,有更稳定的关系。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ouple & Relationships Therapy期刊上。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贾森•卡罗尔(Jason Carroll)告诫说,收入水平和物质享乐主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