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4-7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有影帝
ZT--杨恒均:响应温总号召,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
温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讲:“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温总理春节前的这段话,本身就让很多中国人“更加幸福”了一把,其中就包老杨头。在这个湿冷的广州的春节里,每每想起温总理的这几句话,我的温度就骤然增加好几度,幸福感也油然而升…… 然而,说到“幸福感”或者“幸福指数”之类的,我就立马郁闷了。在我看来,这种东西纯属个人内心世界的感情事儿,是一个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现状所持的心态,应该是心理医生关注的对象——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和他是否有工作,是否有医疗保险,是否蜗居,并无必然联系的——有钱人常常发愁,阿Q每天都乐呵呵的。 如果说幸福是和工作、生活水平以及医疗保险挂钩的话,那么,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就和联合国公布的人均GDP排名差不多,可事实并非如此。例如,过去几年里,中国“民意”测验机构对中国人幸福指数的测定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大陆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但比香港和台湾人高,也比美国和欧洲等各西方发达国家要高出很多——这一指数又部分地和人民对政丨府的满意度重合,也就是说,中国人民不但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感觉幸福,也对自己的政丨府更加满意。 据说,在这类对“幸福”的感受上,只有北朝鲜人民比中国人民“更幸福”,可一想到这里,我就有点不敢“幸福”了,难道“让中国人民更幸福”,就是要我们更上一层楼,向北朝鲜人民看齐? 大家别以为我在冷嘲热讽,不是的,此时的我特真诚。我想说的是,当纯属个人感觉与感情的“幸福”被“更”字度量,并作为国家“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得多一个心眼了。大家不应该忘记,1949年后的三十年里,无论从国家控制的新闻媒体里,还是从文学、歌曲等文艺作品中,中国人民都生活在无限的幸福之中…… 按说,从住房条件、医疗保险和教育水平等各方面来说,那时都比现在差太多档次了,可是,作为主宰了人民喜怒哀乐的国家政权,就能够不惜一切手段,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如此的“幸福”——你能告诉我,这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 西方的政客们从来不敢过问人民是否感到幸福(happy),他们担心的倒是选民是否对他们的执政感到“幸福”(happy, 与“高兴”同一个词),老百姓一旦对当政者不高兴了(happy),当政者就得下台,就不那么“幸福”了(happy)。所以那种幸福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北朝鲜,那种幸福关系才是让人糊涂的。例如,当朝鲜当局在2月15日为金正日庆祝68岁的生日时,我们看到世界上几乎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北朝鲜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幸福气氛。当金二世为自己庆祝自己的生日,坐直升飞机去把糖果分配给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糖果的朝鲜儿童时,那孩子和她们的母亲脸上流露出的激动与感激之情,分明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最高版本…… 我非常赞同温总理说的,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努力工作,争取像过去三十年一样,在改善民生和追求公正与公平上做出更大的成绩,但至于被改善之后的人民,是否就一定会感觉到“更幸福”,我觉得温总理不必太介意,更不要设定为奋斗目标…… 也许有读者会指责我,温总理希望人民更幸福,难道有错吗?你又何苦说风凉话?你这个老杨头安的什么心?唉,其实啊,我没安啥心,只是有些担心—— 我担心的是,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家,有些人会忘记温总理前面说的更加努力要追求公正和改善民生的那些事,而只去关注后面那个“让人民活得更幸福”的伟大目标,从而,他们顺理成章地借用了一切不民丨主的政权曾经让人民感觉到幸福的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挡住人民的眼睛,塞住人民的耳朵,迫使信息封闭没有言论自由的人民非“幸福”勿视,非“幸福”勿听,最终,“人民们”别无选择地终于认识到:原来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民啊…… 如果不信我说的,你去看CCTV,然后再来看我的博客,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看CCTV有助于提高幸福指数…… 由于“幸福”是一个人的内心感情和感受,外人并无确切的丈量办法,因此我认为,应该学习一下现代西方国家,与其树立“让人民更幸福(happy)”的目标,不如时不时直面人民,并问一下他们:你们对我们的工作还高兴吗(happy)?有什么不幸福的地方(unhapp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