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3-04 10:33:20.0
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正在推行"统一价",从而控制铁矿石市场的混乱局面,但这种形势的根源在于国有钢企与民营钢企长期以来的矛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自去年夏天以来一直在游说制定严格的铁矿石"指导"价格,并减少进口企业数量.
中钢协称这些举措将让整个行业用一个声音说话,转变生产失控的局面,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钢铁库存翻番,铁矿石进口量达到纪录高位6.28亿吨.
但分析师认为,中国越是努力统一市场价格,限制有资质进口商数量,就越可能造成混乱.全国共有超过1,000家钢企仍渴求铁矿石,五年来铁矿石需求已翻番,去年达5.68亿吨. 中国联合钢铁网高级分析师马忠普称,"大型钢企拥有进口合约铁矿石许可,但大批的小型钢厂则无.如果中国不能给予所有钢企平等和公平的机会,那麽问题就在于我们自己.这是中国合约定价机制的问题."
**统一战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曾希望在去年的基准价格谈判中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外,但这种想法由于现货市场极度兴旺而减弱.该协会指责不守规矩的贸易商和私营钢厂"忽视市场信号",反而帮助澳洲的力拓(RIO.AX: 行情)和必和必拓(BHP.AX: 行情)以及巴西淡水河谷(VALE5.SA: 行情).这是三家大型全球铁矿石供应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小型私人钢厂扩张,导致闲置产能超过1.3亿吨,市场更加难以保持钢材价格上涨.
咨询公司Mysteel的数据显示,自从2009年5月以来,钢材价格上涨了16%,铁矿石价格则同期上涨68%.
为了控制小型钢厂扩张,CISA请求政府授权其取消中国的多数进口许可证,并推行一个固定价格,但分析师感觉它让指令性经济本能冲昏了头脑--尤其是全球钢铁市场流动性增强.
"在市场经济下,试图维持任何产品的价格不变都是不可行的天真想法,不合时宜的做法让CISA成为国际笑柄,"一位要求不具名的资深产业分析师表示.
**趁人之危?**
半官方的中钢协指控,大型矿商趁机剥削现货市场与指标合约价的价差,削减合约数量,并迫使中国倚赖现货交运.
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2月在一场记者会上称,三大铁矿石业者卖给中国的铁矿石仅有50-55%是依照指标合约价,其馀则是以现货价卖出.
中国认为相较于日本,该国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因後者全部铁矿石均依照合约价交货.联合钢铁网的马忠普表示,铁矿石业者利用现货市场,来"恫赫"中国钢铁厂接受更高的合约价.
中国将坚持任何新的价格协议必须包括提高合约供应量,但其需求高涨恐使这个期望难以实现.
中国钢铁业者去年买进的铁矿石数量是五年前的三倍有余,新增加的部分多数是以现货价买进.相较之下,同期内日本进口量下跌了四分之一.
全球钢铁产量2009年达到12.2亿吨,较2004年增加14%,中国的经济成长正是产量增加的一大推手,因该国总产量占全球比重从26%劲升至46.5%.
即使矿商提高现货销售,中国钢铁厂其实并无立场埋怨.因日本钢厂即使在现货跌至指标价下方时仍然遵守合约价,但许多中国钢厂却对数百万吨的合约交货翻脸不认帐.
中钢协渴望制定统一价格,也使其与主要矿商正面冲突.因这些矿商希望取消指标价体系,转而采取现货价指标.
"如果矿商希望成真,中钢协谈判铁矿石价格的角色也消失了,"澳洲DJ Carmichael & Co铁矿分析师James Wilson称.
去年力拓与必和必拓给予中国钢厂买进现货或依照2009/10年合约价的选择,今年则可能较不具弹性,而坚持以现货价完全取代年度合约定价.
**利益冲突**
追根究底,中国两种定价结构问题仍在于国内钢铁业过于分散.
去年中国仅允许15家大型国营钢企签订长期进口合约,112家钢厂与交易商可进口铁矿石.这些国营大厂把多馀的铁矿石卖给小型业者,立即赚了一手.
中钢协希望把获准进口企业数量从目前的70家左右减少至40家,然此举可能使情势更有利于大型国企,迫使小型钢厂另辟蹊径.
"这正是问题所在: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回归现货市场,并在恐慌心理下买进."马忠普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