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2

中美如何突破“不卖不买”的僵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1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昨天在结束访华前会见了中国总理温家宝,两人同声表明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新时代的中美关系。而正如一般预料,他们就牵涉两国的重大课题上未达致具体共识,凸显在力量天枰上日益均等的中美之间未来将继续面对一系列拉锯和博弈。

温家宝说:“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希望美国改变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提高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同时两国应加强在能源、环保、高科技等领域的相互投资与合作,促进双边贸易趋于平衡。”

  奥巴马说:“美方致力于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平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保护知识产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国严格管制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在全球度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对华贸易、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对美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但在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尚未转型前,同样面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政治压力的中国政府必然不会轻易让人民币升值。

问题是,中美淡淡相交双方能活下去吗?从双方会谈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外交辞令互相恭维以外,中美并没有迫切亲近的意思。

以企业家的思维来看,中美关系中,中国不是做生意的精明者。简单说,中国制造产能过剩,说明中国内需饱和。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述求迫切,中国是供方,美国是市场。以销定产,美国是顾客就是上帝。这样排列,中国还有话说吗?国营企业就会打官腔,玩外交辞令,民营私企只有失去市场而倒闭。首先走人的就是香港台湾商人。

这时的需方市场不变,供方坐以待毙。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企业深入西方市场内设厂开工供应。因为国际贸易保护政策造成了供需失衡,有通行证的海外华人就抢占市场优势。印度巴西和日本并不受影响,因为国内失业率并未上升。出口反而更旺,抢占了中国丢夫的阵地。

这些最简单的营销原理,在没有直接实践经验的经院派学者脑中,是无法活用起来的。因为不是直观数字运算,而是市场需方的主导力量所为,”顾客是”上帝”这个概念,只有李嘉诚王永庆牢记不忘。其他人,都是滿肚满脑的爱国者导弹。

我一生中有反抗上帝的战例,那就是深入对方市场,在他同街开上一个生产厂。但一定是新厂开张之日,才会与上帝翻脸。并送上一顶战略伙伴的桂冠。

中国制造急于卖,而美国高科技不愁销。谁更主动?

中国突围的办法是尽全力放和帮助中国人去海外设厂,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做不到这条,就按美国的条件称臣。商战不是请客吃饭那样简单。
发表于 2009-11-21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介是谁写的哈?去米国设厂就能抢中国生意了哈,俺倒,知道那设厂的成本有多高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介斯的口气,就是啥都要听米国的,因为米国是上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4 12:39 PM , Processed in 0.0334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