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1

为什么55年授衔会留下无尽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人民军队迈向了正规化、现代化的关键一步。然而,几十年来,围绕此次授衔的各种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是十大元帅,十大将?毛泽东为什么不要大元帅军衔?谁的军衔高了?谁的军衔低了?不一而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争论呢?如果让我们从现代军衔制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下55年的这次授衔,我们会看到一些端倪。

很多描述此次授衔的资料文献中都使用了“评衔”这个词,也就是说,这次授衔固然有很多客观标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很多主观的因素在起作用。很多资料中都着重在分析十大元帅、十大将为什么会实至名归。但是,我们也看到,这其中还是有一些很模糊的情况。例如,很多资料中都提到陈毅的元帅军衔的授予,是由于周恩来的坚持。由于陈毅当时已经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按照规定应该按照政府工作人员对待而不参与评衔。但是贺龙呢?贺龙当时的职务是国务院副总理兼体委主任,是不是也应该按照政府工作人员对待呢?但是没有任何资料认为贺龙军衔的授予有任何问题。还有像粟裕该评元帅还是大将,萧克该评大将还是上将,许光达、徐立清让衔等等争论,都给这次授衔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话题。

中国的军衔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军衔和职务的不对等,这个问题在55年和88年的军衔制中都存在。88年的军衔制有了很大改进,但是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军衔和职务的不对等,就是同一个职务的编制军衔不唯一。如果对比美国军衔,我们会发现,美国的军衔原则上是和职务对应的,担任什么职务就挂什么军衔,非常明确。连长就是上尉,营长就是少校,军长就是中将,总参谋长就是上将。所以我们会发现,在美军中其实很少用连长、营长、师长这样的职务称呼,基本上就是用军衔来称呼。中国的88年军衔有了很大改进,但是还是有一职多衔的情况存在,这样就存在着相同军衔的人职务不同的状况,这在战时是很不利于统一指挥的。55年的军衔制就更混乱了,刘伯承以元帅身份任军事学院院长,粟裕以大将身份任总参谋长,贺龙、陈毅以元帅身份,但是实际在军中并无具体职务,只是担任中央军委委员,而同为中央军委委员的邓小平并无任何军衔。

现在来看,55年的军衔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衔制,而更像是中国古代的爵位制。爵位制有几大特征:第一是荣誉性的,只代表等级而不代表具体职务;第二是终身的,非经特殊情况不会剥夺;第三是名额有限,一般每一级有多少人都会加以限制。55年的军衔制由于有着爵位制的特征,造成了几个结果:一个是元帅和大将的军衔在88年无法得以恢复,因为这些军衔成为55年的十大元帅、十大将的终身称号(甚至死后)了;另外就是上将无法继续晋升,相应地中将和少将的晋升空间也被大大压缩。55年授的中将、少将没有一个正常晋升的(也许我记得有错误,大家可以指出),这势必会引起大家对军衔制的不满,这也间接得导致了55年军衔制在实施了10年后被废止。
发表于 2009-8-20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0 10:37 PM , Processed in 0.0314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