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祖籍潮安金石,理论上,蔡澜是潮州人。蔡澜的父亲蔡文玄天资极优,出身极苦,三岁丧父,当过兵,在汕头办过报,二十来岁挣扎到南洋讨生活,后来一个人在新加坡开广告社,替人绘画招牌、日历和广告布幅。蔡文玄的广告社接了邵仁枚和邵逸夫兄弟创办的海星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前身)的电影广告,认识了邵家两兄弟,白天替他们处理文书帐目 ,绘制电影广告布幅,扫地抹桌,晚上则到邵氏所属的英华戏院卖票兼职带位。 ▲图片摘自山东画报出版社《蔡澜家族》。
三年后,他回汕头到小学执教,认识了蔡澜的母亲,生儿育女。▲蔡文玄与婚礼中的大女儿,图源《蔡澜家族》
1938年,全家移居新加坡,蔡父是邵氏中文部主任,而母亲则在当地教书,生下有四男一女,组建幸福家庭。▲1941年,蔡澜在戏院三楼出生,为了纪念他出生在南方,取名“蔡南”,因与家中长辈同名,后改为“蔡澜”。左起蔡澜、母亲洪芳娉、弟弟蔡萱、大姐蔡亮、父亲蔡文玄、大哥蔡丹。关于兄弟姐妹的名字,蔡澜说“大哥叫蔡丹,因为出生时小的像颗仙丹,大姐叫蔡亮,因为生下来时哭声嘹亮”。▲蔡澜(左)与弟弟蔡萱感情甚笃。
▲蔡澜(后排中间),蔡澜的身高突破了家族基因。
▲蔡家四姐弟,左起大姐蔡亮、弟弟蔡萱、蔡澜、哥哥蔡丹。姐姐蔡亮后来成为了新加坡最大学府之一南洋女中的校长;哥哥蔡丹喜欢做生意,于是他子承父业,成为了一位商人;弟弟蔡萱在新加坡电视台当监制。
▲蔡父是邵氏的关键人物,早期邵氏的剧本都要他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开拍。蔡父极其热爱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常常写诗作画,因为常思乡,梦见北岸的柳树,笔名柳北岸,其诗集《无色的虹》获得1988年泰国曼谷的东南亚文艺奖。
▲蔡父的作品以诗歌见长,以上是其代表作。
蔡澜身边尽是高人,也尽是高寿之人。邵逸夫先生,蔡澜的上司,活到107岁;而蔡澜的父亲活到90岁,母亲活到98岁。▲《蔡澜家族》中,蔡澜提到其父过世,各方吊念,极尽哀荣,说明蔡家儿女都很争气。
父亲爱抽烟,母亲嗜酒,但都高寿,这大概也是蔡澜就算摔了,也不忌烟酒的原因。▲《蔡澜家族》选段。
▲鲁豫采访蔡澜时就大为惊讶,知道蔡澜好酒,不知道的是,他连吃早餐都要搭一瓶白兰地。鲁豫不敢相信“您不会这么早喝酒吧,还不到10点”,蔡澜兴奋地一边开酒,一边笑答“没问题嘛,现在巴黎是晚上啊”。
▲《今夜不设防》里蔡澜更是烟酒不离身。
蔡澜虽不是名校毕业,但因为极早进入社会,在鱼龙混杂的电影圈打拼,又极爱世界各地旅行,有心人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见闻广博。爱电影是家传的兴趣,父亲是戏院的经理,家就住在戏院的三楼,“一走出来就看到银幕”,蔡澜从小就泡在电影院,边吃饭边看戏,常常一天连看五场电影,为了看懂外语片还特意去夜校学英文。1959年,18岁的蔡澜去到日本留学读电影课编导系,学成后受到邵逸夫赏识进入邵氏电影。蔡澜在自传里坦言“长大了才懂得承认干电影这行,完全是父亲的功劳”。▲蔡澜(右)在邵氏公司设于日本的办事处,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邵氏的驻日代表。
▲蔡澜曾被邵氏派到韩国、台湾等地当监制,期间经常背包旅游,游历各国,他自言年轻时性格扭捏,全凭自己改造自己,成为一个社牛。
蔡澜前半生的主业是电影制片,这个职业受邵逸夫先生影响甚多:“他说做监制,任何一个部门你都要知道,你懂的事情多了以后,求生的技能会越来越多,做人的自信心就强起来了。”后来他为成龙监制了《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霹雳火》……▲1984年成龙电影《快餐车》片尾字幕,当时成龙的系列电影片尾署名几乎都是蔡澜监制。
▲90年代盗版开始肆虐,邵氏电影遇上低潮,为了赚钱蔡澜还拍过三级片,被外界叫做“咸湿监制”,但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人生污点,而是造福人类。
在电影业干了40年,蔡澜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电影制作,电影是一个团队作业,而蔡澜却更向往个人主义,而还有什么比写文章更个人主义的的事呢?蔡澜从小兴趣多多,诗词、书画、摄影、饮食,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江文坛人才济济,南下的文人正都挤在这个弹丸之地求生,每个人都有独门的本事,如何突围而出,以蔡澜的聪明,他选择了食评这个偏门又有商业前景的写作路径。蔡澜自言刚开始写食评的原因是为其父打抱不平,因为蔡父来港出门饮茶,找不到座位还遭到店家无礼对待,蔡澜便写评论控诉店家,慢慢变成专写有关食物的文章,出美食书籍,搜罗全世界的美食,再到电视台饮食节目的主持人,再到享誉华人世界的美食品牌——蔡澜可谓饮食圈第一人无疑。后生也有试图走这条路的,但无一达到他的高度,有他的文才的没有他那么会吃,有会吃的没有这样的文才,有文才又会吃的没有他的人脉与入世,有他入世的又没有他的格调与长情,总之,在美食家这个领域,蔡澜做到了独步天下。▲蔡澜做过很多美食节目,比如《蔡澜叹名菜》、《蔡澜食尚》、《蔡澜品味》等,他的美食节目最大的特点身边定有美女相伴,奉行他的人生宗旨,“尝尽天下美食,阅尽美女无数”。
▲去年初,当年一起做美食节目的苏玉华(最右)还有到场支持蔡澜的书法展,而他显然更关心的是昔日老友黄霑的女儿黄宇诗。图源水印。
早期蔡澜的影响力还固定在香港与东南亚,后来更辐射到内地,在微博介绍自己也非常有趣致“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蔡澜曾说“世界大事,无论执着还是放下,唯有吃吃喝喝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可能是电影制片这个职业锻炼了他,要在那样势利的地方生存与周旋下来,蔡澜从来没有文人的不谙世事和矫情,反而深谙世味,深具行动力,会交朋友,会看人,是组局的人。蔡澜在《人间好玩》一书中也说,“走千里路,结交无数朋友,是人生一大乐事”。他与邵逸夫亦师亦友,他和邵氏的演员岳华、王羽、何莉莉等相处甚欢。有报道说,在邵氏有人闹意见,只要经蔡澜出面斡旋后,各方人马都能把大事化小,把工完成,再把酒言欢,亦舒与哥哥长年不通来往,却也和蔡澜保持着书信来往。▲蔡澜(前排左三起)、方逸华(邵逸夫的第二任妻子)、邵逸夫,方逸华和邵逸夫于1997年结婚,那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3岁。蔡澜担任邵氏驻日代表时第一次遇到方逸华,大家都称她方小姐,蔡澜写过一本《在邵逸夫身边的那些年》,其中透露自己总是夹在方逸华和邵氏人之间充当和事佬。
真正让蔡澜出名的,是电视节目《今夜不设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访谈类节目。“1989年,54岁的倪匡喜欢上了一个妈妈桑,经常拉着蔡澜和黄霑去她的夜总会喝酒。有一次,蔡澜偷偷跑去买单,才发觉一晚竟要花一两万港币。他当下惊呼:“酒又不是最好,女人也不是最美!不甘心,不如把构思卖给电视台!”三人一拍即合。1989年,三个风流才子齐聚一堂,开了个抽烟喝酒的深夜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 那时他还只是一个不太有名的监制。在三个主持人里,黄霑是冲在最前面的话最多的男主角,但经常也会说错话。倪匡因为广东话不灵光,偶尔才说了那么两句,属于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打法,不能指望他。而蔡澜则是看似不出头但其实最有眼色,最会查漏补缺,最稳的托底那个。 节目里三兄弟齐上阵,出来的效果无敌,前卫大胆,自由奔放,非常有料,林青霞、张国荣等人都上过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创下了高于70%的收视率记录,BBC甚至专程派出团队来拍摄了专题片。▲《今夜不设防》左起倪匡、蔡澜、林青霞、黄霑。图源水印。
▲左起倪匡、王祖贤、蔡澜、黄霑。
▲蔡澜自己说做《今夜不设防》太开心了,他因为这个节目位列仙班,也大概是从这里受到了启发,日后做节目必带上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