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9|回复: 0

[哲史艺丛] 为什么唐朝之后,长安再也没能成为任何王朝的首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2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唐朝之后,长安再也没能成为任何王朝的首都

 王金百 历史学堂君 2024年09月20日 21:51
作者:王金百
编辑:莉莉丝


说起我国历代王朝的都城,西安绝对有一号。这座文化底蕴极高的城市,古称“长安”(如今长安乃西安市一个行政区),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美誉。这“十三朝”中的秦、(西)汉、隋、唐都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7年,在这1100多年里,长安都是我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但是为什么自唐朝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王朝将都城放在长安了呢?

 

在探知长安被甩出“都城圈”之前,先来了解一下,长安为什么会成为都城的热选城市。


IMG_6559.JPG

上图_ 黄河流域地图


一、经济与文明优势

 

在周王朝及以前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完全是在北方,主要是在黄河流域,所以说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那个时候黄河相对“温顺”许多,河水也清澈很多,黄河两边有大把适合耕种的良田。在无与伦比的的优势条件下,必然孕育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文明。所以在完全以农业为经济主导的时代,黄河流域有着绝对优势的经济地位。

 

正因如此,中原地区成为了华夏大地经济与文明的中心。

 

然而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并没有在黄河流域,黄河孕育出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又与长安有什么关系?虽然长安不沿着黄河,但是却沿着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这条横穿关中平原东西的大河,不但源源不断地给黄河添加水利助力,更是冲刷出关中平原这么一块巨大的宝地。


IMG_6560.JPG

上图_ 左图示意长安城的位置,右图示意长安城周围的河流和水渠分布

 

这块宝地拥有着黄河流域同样的特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同样孕育着农耕文明。而且,西周文王、武王时期的都城就在关中平原之内。但随着周成王时代都城的东迁,再加之这里毕竟置身黄河流域之外,关中地区一度被中原各诸侯国所忽视。然而,随着秦国的崛起,大本营关中平原,又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其都城咸阳(长安附近)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政治地位更是空前提高。而继秦帝国之后的西汉,同样是占据了关中平原之后而统一全国,并且定都长安,关中平原的政治地位得以延续。这为长安拥有“首席都城”之地位打下基础。

 

IMG_6561.JPG

上图_ 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分区图


二、地理优势

 

相对于经济与政治,地理上的优势,才是让长安能够成为“首席都城”的第一要因。

 

长安所在之地——“关中”,绝对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宝地。因为关中四面环山且十分险峻,在秦汉时期,想要进入这块平原地区,唯有翻越崇山峻岭。而在这延绵千里的山岭之间,方便行军的,唯有四个地势相对平坦的峡谷通道。


IMG_6562.JPG

上图_ 关中四塞(东面是潼关、西边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是武关)


如此,只需要在四道峡谷之中,占据险要地理位置修建关隘,就可以轻松抵御敌军的入侵。这四个关隘分别是:


1. 位居西北的萧关,乃通往西北甘、宁之要道;

2. 位居西南的大散关,乃联通汉中与巴蜀之要道;

3. 位居东南的武关,乃通往南阳盆地的必经旱路,也可以直插荆襄水路要塞;

4. 位居东侧的先函谷关,后潼关,故又称涵潼关隘,此关口比邻黄河,是抵御水旱两路进攻之要塞,这个关口也是关中连接中原的主要通道,因此尤为重要。

 

正是有了这四个要塞关隘的保护,在那个辎重运输困难的年代,想要突破关中平原的防御体系谈何容易。再加之,相对稳定与充裕的经济基础,使得关中平原成为建立都城的理想之地,而位于渭河等几条河流流域汇聚之地的长安,就成为了关中平原的最佳地点。长安也就成为继秦帝国之后,各大王朝首选的建都之地。


IMG_6563.JPG

上图_ 长安地理位置示意图

 

那么既然长安及所在的关中平原地区优势如此明显,为何会最终被王朝摒弃,而最终跌落“都城神坛”?


实际上,恰恰是因为经济与地理上两大优势的丧失,而导致长安失去了首都地位。若二者比较之,经济地位的下降则更为关键。

 

  • 先说地理优势的丧失。


前文提及,关中平原的优势在于易守难攻,防守住四大关隘,似乎关中则可高枕无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地理的进一步探索与认知,通往关中的道路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四关。至少,从汉中通往关中就开发出了四条通道。


更可怕的是,从中原通往关中平原已经不再需要必经潼关,从山西南端(今运城一带)可以渡过黄河直插关中。这条道路简直成了关中平原防御上的噩梦,唐高祖李渊灭隋,梁太祖朱温灭唐都走的这条路线。关中平原已经不再是无法攻克之地。


IMG_6564.JPG

上图_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

 

  • 其实,地理优势地位的下降,更多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下降之中。

 

在我国封建王朝统治时代,都城必定是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城市,长安自然也不会例外。由于人口的飞速增长,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的农业产出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长安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需求。面对这样的窘境,从其他地方调配物资支援长安,乃是唯一选择。

 

经过东汉、三国,尤其是南朝时期,江淮以及江浙地区得到了大力开发与长足发展。等到了隋唐时期,南方已经成为了国家的经济支柱,尤其是粮食产量,更是远高于北方。因此,江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长安需求物资的主要来源地。

 

但是,从江淮到达长安,这条“物资补给线”上,简直是困难重重。这困难一方面来自长安地处西部,与东部江淮距离遥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关中平原四面环山的险峻地形。


IMG_6565.JPG

上图_ 隋唐大运河

 

在唐朝,借着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物资从扬州上船出发,到达洛阳就得半年,这只是完成了一半的行程,这半程相对轻松,因为全是水路。物资再从洛阳转至长安,那就更费劲了,得先靠陆运,将物资绕过黄河天堑三门峡,再进入渭河水运至长安。这一套下来,成本高到惊天,时间更得一年开外。这种经济上的制约,已经让关中平原易守难攻地理的优势,完完全全地变成了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大劣势。


如此低效长距离的物资运输,更加致命的问题就是,一旦发生战争,敌人只需要掐断你的物资运输线路,都城长安就会瞬间崩溃。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率先占领了洛阳,掐断了长安的粮道,这招釜底抽薪几乎让唐王朝崩溃。

 

为了缓解长安物资供应的压力,隋唐的前几位皇帝都不得不采取长安与洛阳两地奔波的执政方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隋炀帝和武则天都不愿意待在长安了。换句话说,隋唐时期的长安,名义上是首都,但是其地位已经比较尴尬了。


IMG_6566.JPG

上图_ 游牧骑兵

 

  • 此外,还有这个重要因素,也令长安不能够再做为王朝都城,那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已经由西转东。

 

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主要集中在西北,贺兰山与阴山成为了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战斗的前沿。但是,随着两汉时期对匈奴等民族的强力打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相继入侵,并在中原北方建立政权之后,西北这一片的游牧民族要么是在战斗中消亡,要么就是被汉化而融入中原,西北一侧的入侵问题得以缓解。


而在唐朝之后,五代十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崛起,最具代表的就是契丹、女真与蒙古。而北方抵御入侵战争的前沿,也从贺兰山与阴山,转至太行山与燕山一带,所谓“燕云十六州”成为战略要地。而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则进一步下降,甚至黯然失色,一落千丈。


IMG_6567.JPG

上图_ 燕云十六州

 

总而言之,长安以及所在的关中平原,在唐朝之后,所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自然也不再可能成为首都。但随着当今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西安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名城,再次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西安的再次腾飞,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

【1】《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郭建龙/著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2】《简读中国史》 张宏杰/著 岳麓书社出版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8 04:59 PM , Processed in 0.0371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