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4|回复: 1

[军事] 技术派|各核大国争相研发新洲际导弹,大国长剑发展情况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派|各核大国争相研发新洲际导弹,大国长剑发展情况如何(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魏利群
2024-10-02 07:21
来源:澎湃新闻
 ∙ 澎湃防务 >
字号

中国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消息引发了大众对这种武器的关注和讨论。

10月1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官方微信号重磅发布:《东风破》,包括洲际导弹发射在内多种东风系列导弹亮相——战鼓阵阵惊雷动,东风起势震苍穹,洲际导弹指天涯,太平洋上展雄风。

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此次导弹发射,是火箭军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有效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中方提前向有关国家作了通报。

洲际导弹是核大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核心投掷工具,也是核大国争相研制的重要战略武器,有“大国佩剑”之称。那么,目前各核大国新一代洲际导弹发展情况如何?技术趋势又如何?

5.png

中国洲际导弹发射升空照片 中国军网 图

中国:固液并存,保证核威慑可靠性

9月26日,中国军网向外界公开了发射洲际导弹的照片,这是解放军近40年来罕见公开现役新型洲际导弹发射照片。但这次发射官方也没有公布导弹型号和射程。中国曾在过去多次阅兵式展示过三种洲际导弹:东风-5系列、东风-31系列和东风-41,其中东风-5系列采用固定发射井部署,东风-31系列和东风-41采用机动发射。

央视“玉渊谭天”刊文称,综合现场报道,这次洲际导弹发射采用无依托野外发射——随到随走,打了就走。文章称,有网友分析认为,此次发射的是东风-31AG洲际导弹,美国军力报告曾称东风-31A导弹射程超过1.1万公里,可以打到美国本土,而东风-31AG比东风-31A新。对于网友的猜测,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关于型号,不方便细讲。

6.png

东风-31AG导弹换装了新的底盘。

东风-31AG洲际导弹在2017年朱日和阅兵式上首次对外公开,引起关注。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该导弹第二次亮相,官方解说是这样介绍这款导弹:东风-31甲改核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固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机动性能好、生存能力强、部署转换快、打击精度高。

7.png

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41导弹。

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的东风-41更是备受瞩目。受阅地面方队战略打击模块压轴登场,其中最后出场的是东风-41核导弹方队。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撑。根据央视当时的报道,我国自主研制新一代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采用了信息化发射平台,具有单车集成化程度高、发射系统功能全等优势,它的突防能力、打击能力、生存能力都有着质的变化。东风-41导弹发射车具有强大的机动性,无论高原、戈壁、雪地或沙漠等任何极端地域,在国土范围内都能实现全域机动、随机发射。

东风-5洲际导弹虽然在1984年就首次在国庆阅兵中亮相,但经过几十年的改进,性能早已今非昔比。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5B核导弹首次公开亮相,阅兵官方解说称,东风-5B为分导式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中国国防实力的显著标志,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强盾牌。2017年,《科技日报》刊文提及东风-5C导弹。东风-5C采用固定发射井发射方式,是东风-5型洲际导弹的最新改进型。有一种保守的说法,东风-5C的射程一定会超过1万公里,是真正的大国利器。

从阅兵可以看出,中国是少数既拥有液体洲际导弹,又装备机动式固体洲际导弹的国家,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和可靠性。由于中国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坚定奉行自卫防御核战略,不搞军备竞赛,明确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坚持将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因此,战略核武器威慑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8.png

美国“哨兵”导弹将采用众多新技术,性能大幅提升。

美国:陆基上新弹,海基涛声依旧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哨兵”导弹,即使近期被曝出成本飙升105%,美国空军很可能也会硬着头皮继续推动项目,因为服役了近50年的现役“民兵-3”导弹已经“垂垂老矣”,再没有新导弹替换,未来将面临无弹可用的境地。目前,拥有大约400枚“民兵”-3洲际导弹,大约配备了800个核弹头,其中200枚导弹采用单弹头,另外200枚采用多弹头,最多可携带3个核弹头。

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在2010年正式启动,2022年被正式命名为“哨兵”导弹。“哨兵”导弹采用三级设计,发动机壳体材料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相比“民兵”-3导弹,重量减轻不少,这有助于增加燃料与有效载荷。有分析推测,“哨兵”导弹射程将达到1.3万公里。“哨兵”导弹可配备多弹头,最多可装备3个核弹头。导弹应该采用惯导+星光制导+GPS的复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在100米以内。为了提升突防能力,导弹还将配置具备末端机动的Mk-21A再入飞行器以及新型诱饵装置等干扰装备。此外,“哨兵”导弹未来也可装备高超声速弹头。

根据规划,美国空军计划采购660枚“哨兵”导弹,其中400枚导弹用于部署,260枚用于飞行试验或作为备件维持未来50年的寿命预期。导弹计划在2024年进行首飞,在2029年开始交付部队,在研制期间,还将对指挥控制系统、发射井以及其他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导弹研制的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曾宣称,该导弹性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可持续进行升级,服役到2075年。

与陆基核力量不同,美国海基核力量选择了“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建造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但导弹沿用现役“三叉戟-2D5”潜射弹道导弹的改进型,没有为新潜艇研制新的导弹。

目前,第一艘“哥伦比亚”级潜艇正处于建造之中。该艇将成为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将达到2.08万吨,也将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核潜艇。据美国预算办公室最新估计,该级第一艘潜艇标价为175亿美元,比海军的预测高出17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进一步指出,主舰之后的11艘潜艇每艘将耗资92亿美元,比海军预算多出15亿美元,12艘核潜艇预计耗资1200亿美元。

该级潜艇配备了16个导弹发射管,发射管直径仍然为2.21米,能够容纳“三叉戟”II-D5系列导弹,“三叉戟”II-D5LE(LE为英文life-extension的缩写,意为延寿),该导弹在“三叉戟”II-D5基础上换装了新型制导系统、改进型核弹头等,最大射程超过1.2万公里,最多可携带14个核弹头,综合性能较“三叉戟”II-D5导弹有较大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也在建造新一代核潜艇“继承者”级,但导弹也选择沿用“三叉戟”II-D5LE,已经放弃自研洲际导弹的英国在导弹选择上没有决定权,如果要保持海基核力量,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未来,如果美国海军研制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英国核潜艇才有机会配备新弹。

9.png

“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具备很强的投掷能力,可携带10个分导式核弹头。

俄罗斯:陆基固液并重,海基“十余年磨一剑”

据“参考消息网”9月24日援引外媒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常被专家称为“毁灭世界导弹”的RS-28“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在发射井内爆炸。俄罗斯官方未对外媒报道进行评论,如果真的发生爆炸,这将是该导弹入列后第一次遭遇重大事故,但即使遇到事故,俄罗斯还是会继续列装这种导弹,因为这种导弹对俄罗斯太重要了。

“萨尔马特”是俄罗斯研制的最新型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该型导弹在2017年12月进行了首次试射,2023年底开始进入战备值班。导弹长35.5米,直径3.5米,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起飞质量高达208吨,投掷质量超过10吨,能携带10-15枚核弹头,导弹使用惯导、卫星制导和星光制导,最大射程可达1.8万公里。

“萨尔马特”服役后将彻底取代R-36M洲际导弹(北约代号SS-18,名称为“撒旦”),该导弹拥有突破目前及未来全球所有反导系统的能力。它不仅可沿最佳弹道让弹头抵达目标,而且能从不同方向进行打击,比如南极方向,这迫使敌方必须四面进行导弹防御。

除了液体洲际导弹,俄罗斯还将继续发展固体洲际导弹,保持“液体洲际导弹+固体洲际导弹”的陆基核力量装备模式,这在核大国中是比较少见的(美英法目前只装备了固体洲际导弹)。去年12月,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说,俄正在研制用于取代“亚尔斯”陆基战略导弹系统的新型机动式战略导弹系统。截至2022年初,俄罗斯部署了173枚“亚尔斯”洲际导弹,包括153枚公路机动式“亚尔斯”和20枚固定部署的井基“亚尔斯”导弹。

10.png

从2005年首次试射到2024年官宣正式服役,“圆锤”导弹进行了近40次发射。

预计俄新一代机动式战略导弹系统会充分吸收“亚尔斯”和“圆锤”潜射弹道导弹的先进技术,重点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比如采用新型速燃发动机、新型突防诱饵和高超声速弹头,降低被美国反导系统拦截的概率;此外,进一步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继续采用优化过的无依托发射技术、长期可储存技术,并且解决影响战备程度的数据保障、战场通信等方面的问题。

海基方面,今年5月,俄罗斯国防部已签署命令,正式将莫斯科热能工程研究所股份公司研制、沃特金斯克机器制造厂股份公司生产的R-30“圆锤”(Bulava)潜射弹道导弹纳入俄罗斯海军现役装备序列。从2005年9月进行首次海上试射到2024年纳入装备序列,“圆锤”导弹修成正果。

“圆锤”导弹基于“白杨-M”公路机动洲际导弹发展而来,采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弹长12.1米,弹径2米,弹重36.8吨,导弹最大射程超过9100千米,可携带6个分导式核弹头,核弹头当量在10-15万吨之间。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星光制导,有消息称该导弹还可能使用了卫星制导,其命中精度达到120米-150米级别(CEP)。“圆锤”导弹将装备于“北风之神”级新一代核潜艇,俄罗斯计划建造7艘“北风之神-A”级潜艇,计划在2027年全部交付部队,加上已经列装的3艘“北风之神”级,俄罗斯将拥有10艘“北风之神”系列潜艇,完成海基核力量的现代化工作。(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24-10-6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派|各核大国争相研发新型洲际导弹,大国长剑发展情况如何(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魏利群
2024-10-05 12:09
来源:澎湃新闻
 ∙ 澎湃防务 >
字号

法国:高卢“独苗”,持续改进或再战30年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和北约的核对抗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也不时展示核肌肉,回应俄罗斯的核力量展示。今年3月,法国国防部发布一则声明称,法国从潜艇向北美方向发射了一枚不带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导弹试射达到目的。

去年11月,法国首次试射M51.3导弹,该导弹也是法国海军现役唯一潜射洲际弹道导弹M51的最新改进型,M51.3导弹计划在2025年左右投入使用,将部署在法国“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并逐步替代M51潜射弹道导弹。

冷战结束后,法国撤销了陆基核导弹,核力量模式从“三位一体”转为“二位一体”,隐蔽性好、配备远射程的海基核力量成为法国核力量的核心装备,随着具备洲际射程的M51导弹入列(上一代法国潜射导弹M45射程约6000千米,没有达到洲际射程),海基核力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M51在2006年进行了首次试射,2010年随“可怖”号战略导弹核潜艇一同服役,成为法国海基核力量的新核利器。

M51导弹长约12米,直径达到了2.3米长,外形短粗,类似于美国“三叉戟”导弹。M51导弹可以采用多种新技术和设计,这也让其几乎具备了当今世界上先进弹道导弹的所有特征,技术水平在目前固体潜射弹道导弹中性能仅次于美国的“三叉戟”-2D5导弹。M51导弹最多可携带10枚TN75核弹头,最大射程1.1万千米。这款导弹也让法国海基核力量拥有了全球威慑能力。

6.png

法国M51导弹发射升空。

M51导弹服役后,法国军工并没有让该导弹止步不前,陆续推出了多个改进型。M51.3导弹从2014年开始研制,使用了法国近十余年军工领域的科技成果,与目前使用的M51.1和M51.2型导弹相比,M51.3导弹射程更远,据分析可能超过1.1万千米。并且采用改进型制导系统和突防装置,核弹头的目标精度更高,躲避防御系统的能力更强,可满足法国未来30年甚至更长的战略威慑需求。

M51.3导弹服役后将陆续装备于现役的“凯旋”级核潜艇,并且正在建造的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也将装备这款导弹。2021年,法国宣布正式启动第三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发生产项目,该型潜艇计划建造4艘,本世纪3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第三代战略导弹核潜艇主要用于取代本世纪30年代初开始逐步退役的“凯旋”级,项目代号为SNLE-3G,还未正式命名。该潜艇计划建造4艘,首艇计划于2035年投入使用,随后每五年交付一艘。

7.png

法国第三代战略导弹核潜艇SNLE-3G设想图。

强突防、高生存……新洲际导弹有何特点

作为一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战略威慑的重要基石,洲际导弹的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美国军事战略转向大国竞争,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地缘对抗加剧,大国对核武器的依赖性加强,更加重视以洲际导弹为基础的核力量现代化。目前,各核大国根据自身情况,一方面改进现役洲际导弹,提升作战性能,另一方面视情况积极规划研制新一代洲际导弹,增强核威慑力。虽然各核大国新一代洲际导弹发展性能不一,但也有一些共同的技术趋势,向强突防能力、强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一体化作战的方向发展。

首先,新一代洲际导弹的设计更加注重模块化、通用化和系列化,使其在作战中可灵活部署,后续升级也更加方便,且有助降低研发成本和后续运营成本。比如美国的新一代洲际导弹“哨兵”在研制之初就提出导弹必须采用方便后续升级的冗余设计,尤其是在软件方面能够随着时间进行升级。再比如,俄罗斯陆基战略导弹“白杨-M”和“亚尔斯”以及新型潜射“圆锤”导弹之间也具有一定技术通用性,“圆锤”导弹基于“白杨-M”导弹研制而来,70%的技术源于“白杨-M”导弹,且30%左右的部件和战斗部与“亚尔斯”导弹可实现通用。

其次,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全射程突防能力,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大力发展和部署反导系统,中段和末段反导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助推段反导也在不断探索,美国通过在本土以及海外部署反导系统,企图获得单方面核优势,美国推进部署反导系统也刺激俄罗斯等几个核大国发展反导系统,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基本完成覆盖全境的“沃罗涅日”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和“冻原”天基导弹预警体系,A-235反导系统和S-500机动式反导系统也已经装备部队。随着导弹防御系统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和部署范围的扩展,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面临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各核大国改进现役洲际导弹或研发新一代洲际导弹时非常重视提升突防能力,比如采用速燃发动机、隐身材料和涂料、综合干扰系统及机动弹头等,进一步提升突防能力。

再次,开始配备高超声速战略核弹头。高超音速武器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喷气式推进器之后航空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这种集成了高速、高毁伤、高突防的诸多优势的武器对未来战争具有深远影响,不仅作战运用层面具有巨大价值,对未来战争态势的改变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而且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难以拦截,这在俄乌冲突中已经被证明。俄罗斯配备高超声速弹头的“先锋”洲际导弹已经投入战备值班,美国也计划为新一代洲际导弹“哨兵”配备高超声速弹头。

8.png

俄罗斯试射“先锋”高超声速导弹,助推级是RS-18洲际导弹。

最后,进一步提升命中精度和生存能力。为了高精度打击对方导弹发射井以及核武器基地,新一代洲际导弹对命中精度有更高的要求,冷战后期出现的洲际导弹携带的弹头精度其实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得益于由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和天文导航系统组成的复合制导,弹头精度普遍达到150米-280米之间(CEP),这对于大当量核弹头而言,其实已经够用。现在随着卫星导航以及新型惯导设备的加入,导弹命中精度有望进一步提高,新一代洲际导弹的弹头打击精度低于150米,甚至低于100米。

随着侦察监视能力提升、洲际导弹命中精度提高以及常规远程武器的出现(反潜能力提升对战略导弹核潜艇生存能力也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无论是陆基洲际导弹还是配备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也愈发重视生存能力,无依托发射技术、新的伪装技术和高机动底盘等技术提升了公路机动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铁路机动发射洲际导弹也有重出江湖的势头,固定部署的井基洲际导弹使用抗打击能力更强的发射井;各核大国目前均正在建造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重点增强潜艇的隐蔽性,更有利于降低噪声的造型,新型核动力系统、消声瓦、内部减震降噪设备等进一步降低噪声,提升潜艇的生存能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5 07:36 AM , Processed in 0.0350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