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前年是4960,到去年是5055,到今年是5113。两年新增153个孩子,明显少了。这是个很好的趋势。最好别用到这个系统。”在阿里巴巴内网,所有人都在追这个数据,年复一年。
这是“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找回孩子的累计总人数。2016年,公安部携手阿里巴巴打造了这个平台,俗称“团圆”系统。
8年时间,公安部打拐办坚持运营,阿里巴巴坚持人员和技术投入,“团圆”系统累计找回5113个孩子,找回率98.5%。
这场“打拐持久战”的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
2015年3月20日,一部名为《失孤》的国产电影上映,主演刘德华饰演一位坚强的父亲,雷泽宽。1998年的一天,雷泽宽两岁的孩子走失,他从此开始了长达15年的漫漫寻子路。
影院里,有人看得失声痛哭,有人看得咬牙切齿。更加刺痛观众的,是电影情节并非虚构。现实案件中,主人公原型名叫郭堂刚,1997年,他两岁的儿子被人贩子抱走拐卖,此后10年,他骑着摩托车跑遍30个省份,跑坏了9辆摩托,只为找回孩子。
从社会参与角度看,说2015年是中国的“打拐年”并不为过。电影《失孤》为全民打拐做了一场舆论动员,手机的普及则为全民打拐提供了新的可能。那一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12.93亿户,人手一部手机。一个个移动互联网应用,把一部部手机,连带手机背后的一个个人连接成网,爆发出巨大的新能量。
借助手机的联网能力,可以集结全民力量,组织成一张打击犯罪势力的大网 / 图虫创意
公安部打拐办看到了这个机会。2007年,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加挂“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的牌子,打拐办就此成立。战斗8年后,打拐办提出建设“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想法。2015年11月中旬的一天,他们找到阿里巴巴员工魏鸿,希望阿里能助一臂之力:“我们出思路想法,你们跟进程序技术。”
魏鸿把这个提议带回了杭州,向阿里时任首席安全官刘振飞汇报。刘振飞只觉得相见恨晚:“这个技术不难啊,怎么就一直没人做?”一口答应了下来。当年11月25日,“阿里巴巴打拐办”成立,组建“团圆”公益项目团队,对内招募志愿者。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再到上百人,阿里巴巴“团圆”志愿者团队迅速壮大。
2015年,阿里巴巴“团圆”公益项目团队成立,全部成员均为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共创
当时,“公益”正是阿里内部的头号热词。那一年的9月10日,阿里巴巴16岁生日当天,马云给全员发了一封邮件,标题是《期待你的礼物#公益三小时#》。马云提议每个阿里人每年做3小时的公益志愿服务,“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公益、支持公益”“是必须的要求,但不是强制的要求”。
在中国慈善公益界,这封邮件影响力巨大,被视为中国企业员工公益的拐点。邮件中的几个金句广为流传:“一个物质高度发展但是人情冷漠的世界绝不是我们向往的世界。”“改变世界很难,但参与公益的目的是改变我们自己。也只有改变我们自己,这世界才会有一点点的改变。”
刘振飞想,自己是做技术出身,阿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用技术做公益是他们的优势,也更能发挥他们的价值。所以当公安部打拐办抛来橄榄枝时,他的答应不假思索,内心充满兴奋。
公安部向阿里寻求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中阿里的平台属性以及“六边形战士”的全能。要确保儿童失踪信息触达的广度,就得依托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要确保信息触达的精度,则需要综合应用各项数字技术。
此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两边经常开会,讨论“团圆”系统该怎么建。阿里方面把自己的产品技术一项项列出来,看哪些能派上用场、怎样组合在一起才是最优方案。
除了“淘宝”等流量大户,阿里手里还有两个关键产品:高德地图和钉钉。有了高德的地理定位能力,打拐办就能根据孩子的走失地,准确圈定信息分发的“同心圆”;有了钉钉的组织数字化架构,全国的警察就能开展线上协同,高效分发信息。
除了人口拐卖,遇到孩子意外走丢或主动出走的情况,及时的讯息响应也能为搜寻提供助力 / 图虫创意
经过半年的研发、测试、完善,2016年5月15日,“团圆”系统正式上线。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平台上线前的几个小时里,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就验证了系统的先进能力。
两天前的5月13号下午,团队正在做上线前的最后测试,河北衡水警方上传信息:有不法分子趁一对夫妻打盹,抱走了他们两岁的女儿吉吉(化名)。
“团圆”系统开始运转。1小时内,事发地衡水火车站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所有智能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信息。30个小时后,一位司机师傅发现了孩子,比对照片确认后报警。5月15号凌晨,孩子安全获救,犯罪嫌疑人落网。
平台和技术的力量,让人贩子陷入了汪洋大海般的“人民战争”。除了“打拐”,这套系统在应对儿童失踪事件时,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孩子失踪,家人报警、警方核实后,系统推送信息,含照片、身高等详情,还留有负责民警的手机号,方便群众反映线索。信息以失踪点为圆心扩散,每小时扩大100公里半径;3小时内,消息就能精准推送到300公里内的用户。
公安机关的侦察经验反馈,这发挥群众力量的“黄金3小时”,正是找寻失踪儿童的关键期。
“天下无拐”,是阿里“团圆”公益项目团队志愿者们的共同心愿。从2015年11月25日项目成立以来,每名参与者都毫不吝啬地拿出业余时间,投入这场以产品技术为武器的战斗。即便是本职工作最忙的时候,也都确保在“团圆”系统上的投入度,持续打磨和优化。旁人都能看出他们憋着一口气。
“这些是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安全部的李玮说,“不觉得自己在坚持什么,而是应该的。”研发迭代“团圆”系统,不仅是个“叠砖头、垒房子”的过程,敢不敢、能不能突破关键技术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信息推送的精度和效率,争取孩子找回率的最大化,高德团队果断投入研发力量,搞定了独家的LBP技术(基于位置的推送技术)。投身公益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能惠及更多公益项目,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比如去年,高德推出的轮椅导航功能,开创性地帮助残障人士实现了出行自由。
得益于技术进步,全社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完善 / 图虫创意
最让团队惊喜的,是“团圆”系统的星火燎原。两年后,全国已经有25款APP接了进来。平时存在业务竞争关系的“对手”们,这一次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钉钉的高海明说:“为了孩子,大家形成了统一战线,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参与的平台越多,失踪信息的覆盖面就越广,就越能尽快找回孩子。
得益于巨大的覆盖面和精准的触达能力,“团圆”系统还表现出了“不战而胜”的威慑力。曾经有个不法分子抱走孩子回家后,收到“团圆”系统推送的信息,他自觉无路可逃,又把孩子送了回去。
8年间,阿里内部的“团圆”项目群有人来、有人走,但从未停止闪动。大家都把“团圆”这个为了找孩子开发的系统,当作自己的“亲孩子”。志愿者团队里,有的为人父母,最能理解丢失孩子的痛苦;有的本人小时候,就经历过“差一点走丢”“差一点被拐”的惊心动魄。
韩军东是“团圆”系统的首批志愿者之一,2021年因家庭原因离开了阿里。临别前,他找到魏鸿,向她提了个小请求:“离开后,我还能不能继续参与‘团圆’的工作?”要跟并肩战斗了5年战友告别,魏鸿没忍住眼泪,哭着回答:“当然可以。”
过去8年,阿里人每次看到“团圆”系统的数据,心里都五味杂陈:“希望‘团圆’被更多人熟知,更希望没人用到它。”每年的5月15日,公安部打拐办也会通过官微,感谢阿里巴巴和广大志愿者对“团圆”系统的支持和贡献。
微博“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此前发布过一张 “全家福”,互联网几大超级流量平台都参与到“团圆”系统的共建当中
公安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拐卖案件数较2019年下降66.6%。这与“团圆”系统的数据趋势一致,“天下无拐”的梦想正在成真。而在打拐之外,面对孩子意外走丢或主动出走的情况,“团圆”系统也持续发挥着巨大作用。
“团圆”系统针对即时增量,协助公安机关第一时间找回失踪的孩子。在此基础上,2020年底,公安部又发起了针对历史存量的“团圆行动”,大力搜寻过往案件中的失踪被拐儿童。
截至2022年6月1日,公安机关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1198名,其中就包括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
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多重因素的齐头并进,“科技寻亲”的力量已不容小觑。各方通力合作之下,还会有更多的故事,以“团圆”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