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0|回复: 0

[转贴] 称霸地中海的迦太基,为什么会输给后起之秀罗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3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称霸地中海的迦太基,为什么会输给后起之秀罗马

 计白当黑 历史学堂君 2024年09月12日 21:07
作者:计白当黑
编辑:莉莉丝


公元前146年,罗马人焚毁了一座北非城市,为了阻止这座城市重振声势,他们还在废墟上撒了粗盐。遭到罗马人仇视的城市就是迦太基城。建造它的伽太基人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却败在后起之秀罗马人手中。事实上,将它拍在沙滩上的后浪,不止罗马一个。


IMG_4210.JPG

上图_ 迦太基古城遗址


  • 政治失和


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人建立了以迦太基城(今突尼斯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为首都的奴隶制国家。以此为依托,商业、航海和农业迅速发展,势力范围涉及北非和西班牙大部,包括地中海中的西西里岛、科西嘉岛、撒丁尼亚、马耳他等岛屿,是当时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翘楚。


迦太基采用贵族寡头式政体,设有300人的元老院,拥有立法权和决策权。每年在富有的伽太基人中选举两名“苏菲特”,职责类似于罗马的执政官。除此以外,伽太基还设有公民大会和104名成员组成的百人会议。当伽太基熟练玩转这套政体时,罗马尚处蒙昧晚期。可以说,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实际上是伽太基政体的2.0版本。


IMG_4211.JPG

上图_ 汉尼拔·巴卡(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统帅


由于伽太基政府的核心成员来自于商业奴隶主和农业奴隶主两大集团。商业奴隶主热衷于海外扩张,主张用武力捍卫和拓展伽太基的海外利益,农业奴隶主沉迷于维护和巩固在非洲的既得利益。双方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点差异,导致作出重要决策时往往分歧明显。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出身于商业奴隶主哈米尔卡家族,他转战罗马本土15年,从未得到来自本土的后勤支援。原因是农业奴隶主掌握了当时伽太基的权柄,“他们对海上的征服并不感兴趣,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非洲的领土上。”


汉尼拔在意大利本土的成功,农业奴隶主倍感压力,视其为主要竞争对手。哈米尔卡家族重经商不重政治,本身又不在伽太基城,政治影响力不大。两大利益集团的明争暗斗,为汉尼拔的唯一败绩送上了神助攻。政体的结构性矛盾,使伽太基的顶层设计存在着先天缺陷。


IMG_4212.JPG

上图_ 标注处为 迦太基 位置所在


  • 军事失当


伽太基先后三次败于罗马之手,暴露了自身军事力量的薄弱。伽太基历来重视经商,社会精英主要从事经商。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伽太基组建了庞大的雇佣军团。雇佣兵在战争中,不仅能得到大量战利品,而且每次出征能得到象征着荣誉的腕环,可谓名利双收。


凡事有利必有弊。使用雇佣军不必本国公民服役,可是雇佣兵来自各地,集结和训练需要很长时间,同时,缺乏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随着战争的消耗,雇佣兵很难补充。汉尼拔转战意大利,从高卢征召雇佣,兵力始终维持在5万人,与十倍于己的罗马军队鏖战15年,结果可想而知。


IMG_4213.JPG

上图_ 第二次 布匿战争


伽太基和罗马之间的“布匿战争”共有3次,历时近120年。第一次布匿战争就长达23年,长期对峙消磨了雇佣军的意志和战斗力,结果伽太基在与罗马的初次对决中败北。为了支付巨额赔款,伽太基又挪用了雇佣兵的报酬,导致雇佣军哗变,最后靠罗马军队方才平息事端。糟糕的军制,让伽太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罗马长期采用公民兵制,激发了公民的扩张意识。218年,汉尼拔在波河一役中,斩杀3万罗马军人。噩耗传来,“平民不顾元老贵族的反对和阻挠,推举民主派领袖盖约·弗拉米尼为执政官,负责统帅军队。”


在公民的积极参与下,罗马再次组成了13个兵团,用以对抗汉尼拔。据统计,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全体罗马公民有13.7万人,参加军队就有10万人,至少组成了22个兵团。兵制的后天不足,造成伽太基营养不良,无法和罗马持久抗衡。


IMG_4214.JPG

上图_ 迦太基钱币


  • 国家失衡


对于国家的不同理解,是伽太基和罗马的主要区别之一。伽太基是建立在松散的国家机器之上,殖民地之间只存在着繁忙的经济联系,没有形成牢固的国家观念。伽太基人只关注金钱和利益,彼此间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足。


法国历史学家杜丹评价:“以海上贸易为主的商业,是迦太基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但是它的历史表现了一种文明的浮浅与虚弱,其中人类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是争取财富,而没有在经济权力之外,并靠着经济权力去努力获得政治上的、知识上的和道德上的进步。”这种将财富凌驾于土地之上的体制,本身缺少精神层面的向心力,农业基础又相对不足,碰到团结坚韧的罗马人,自然无法整合各种力量,与之决一死战。


IMG_4215.JPG

上图_ 罗马战士


在与伽太基人争夺地中海之前,罗马人通过扩张战争,获得了巨量的土地,仅最后一次维爱战争中,吞并了7.5万公顷的土地。罗马的对外侵略,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平民的土地的需要。“据统计,从公元前343年到公元前264年,大约把6万份地分给拉丁人和罗马人,其中罗马人约占4万份。”


绝大多数自由农民希望罗马继续扩张,以便增持更多的财富。他们普遍认为:“战争除了对国家有利,对个别公民也是有利的。”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罗马将国家意志和个人命运有机融合,整个国家更具生机和活力。伽太基金钱至上的观念,使国家形同散沙,在与罗马的对决中屡战屡败也在情理之中。


IMG_4216.JPG

上图_ 罗马准备分两路击垮迦太基


  • 战略失误


三次布匿战争中,伽太基一再出现战略失误。第一次布匿战争时,罗马有意以墨西那为跳板,进占西西里岛。对此,伽太基经验丰富的海军竟然无动于衷,坐视罗马夺取墨西那和叙拉古。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名将费边采用“拖延战术”,伽太基放松警惕,促使罗马军队闪击北非,一战定乾坤。


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前,伽太基率先攻击罗马盟友努米比亚,此举显然破坏了上次战争签订的和约。在和罗马谈判过程中,伽太基两次违约,而且国内民族主义漫延,引起对方的不满。战和不定的态度,给罗马再次组织进攻提供了借口。战略上接二连三的犯错,加快了帝国迈向深渊的步伐。


IMG_4217.JPG

上图_ 迦太基遗址出土的文物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他认为当一个新兴大国崛起时,必然会挑战传统强国,两国相互竞争过程中,战争成了不可避免的选项。伽太基和罗马显然符合这一理论,后者的制度优势顺利克制了前者的经济优势。伽太基的出现,对罗马的持续扩张和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才是罗马痛恨伽太基,不惜施以毒咒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

【1】《古代腓尼基和伽太基商业帝国兴衰的历史概说》 王锐

【2】《伽太基的陷落》 陈良

【3】《战略、制度和文化的较量——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和伽太基》 时殷弘、惠黎文  

【4】《浅论布匿战争爆发的原因》 杜建军、刘自强  

【5】《布匿战争中罗马取胜原因新论》 路运洪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7 10:37 PM , Processed in 0.0462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