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哈尼亚在伊朗德黑兰出席伊朗新总统的就职仪式。
随着哈马斯“一号人物”被杀,引发全球对加沙战争升级为中东全面战争的忧虑。
当地时间7月3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声明证实,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于当日凌晨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遇袭击身亡。伊朗方面表示,正在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很快就会公布。
◆7月31日,一名支持者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手举哈尼亚的画像。
同日,哈马斯发声明称,哈尼亚及其保镖在凌晨于其所住的大楼遇袭身亡,指控以色列策划并实施了此次暗杀——“在犹太复国主义懦夫针对他在德黑兰住所的一次暗杀行动中,哈尼亚牺牲了”。声明中,哈马斯发誓将对袭击方进行报复。
以色列政府拒绝对哈尼亚之死发表评论,但这次袭击被广泛认为是以色列的行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于近日对包括哈马斯与真主党在内的伊朗代理人进行了毁灭性打击,但并未直接谈及哈尼亚遇袭一事。不过,他在讲话中发誓,“要让任何针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此前,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哈尼亚的照片,额头上印着“消除”字样。有分析称,此举暗示以色列政府承认其实施了暗杀。但此后不久,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就将该图片删除。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以色列没承认刺杀哈尼亚是他们所为,但这项行动明显不单只为了杀死哈马斯的高层,也是为了羞辱伊朗政府,让外界看到伊朗安全机构遭到以色列全面渗透的窘况。
哈马斯高层中的温和派
对哈尼亚的定点清除,标志着本轮加沙冲突开始以来哈马斯最高级别政治官员身亡。
袭击发生一天前,哈尼亚正在德黑兰出席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就职典礼,并与后者就加沙地带的最新情况进行交流。据悉,伊朗会为哈尼亚进行为期三天的公众哀悼。8月2日,他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下葬。
哈尼亚被外界视为哈马斯的“一号人物”,与巴勒斯坦各派领导人保持着良好关系,其中包括哈马斯的对手。法新社称,多年来,哈尼亚一直是以色列的“头号通缉对象”。
1962年(也有称1963年),哈尼亚出生于加沙地带的沙提难民营。1983年在加沙伊斯兰大学就读期间,他加入哈马斯的前身“伊斯兰学生联盟”。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后,哈马斯正式成立,哈尼亚作为该组织主要创建者艾哈迈德·亚辛的亲密助手而得到晋升。此后,他因参与抗议活动三次被捕入狱。1992年获释后,他被流放至黎巴嫩,于一年后返回加沙。
1997年,哈尼亚被任命为哈马斯办事处负责人,随后在该组织中步步高升。2004年,作为哈马斯领导人的亚辛和阿卜杜勒·阿齐兹·兰提西遭到以色列的暗杀,哈尼亚随后被任命为该组织秘密“集体领导”的成员。
2006年,哈尼亚作为哈马斯第一候选人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后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为自治政府总理,成为巴勒斯坦史上首位哈马斯总理,至今仍是唯一一位在民选中获得授权后就任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
2007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冲突,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法塔赫实际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阿巴斯解除了哈尼亚的总理职务。然而,哈尼亚并未承认阿巴斯的命令,继续在加沙地带行使总理权力。
自2006年起,哈尼亚便是加沙地带的实际领导人,直至2017年2月被叶海亚·辛瓦尔(Yahya Sinwar)取代。2017年5月,他从加沙地带迁居至卡塔尔。直到遇刺前,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土耳其与卡塔尔,主要工作是为哈马斯筹集资金与进行政治宣传动员。
在哈马斯领导层中,哈尼亚被视为温和派,是一名务实主义者。作为与埃及和卡塔尔调解人的关键对话者,他在以色列与哈马斯陷入僵局的人质和停火谈判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在7月23日,哈尼亚作为哈马斯代表与巴勒斯坦其他13个政治派别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北京宣言》。其最重要共识是实现14个派别的大和解、大团结,最核心成果是明确法塔赫是所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最突出亮点是同意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最强烈呼吁是要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实现巴勒斯坦真正的独立建国。
对于哈尼亚遇袭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中国高度关注有关事件,“坚决反对并谴责暗杀行为,对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深感忧虑。”林剑还说,“中方一贯主张通过谈判对话解决地区争端,加沙应尽快实现全面永久停火,避免冲突对抗进一步升级。”
“以色列羞辱了我们的国家”
7月30日深夜,哈尼亚遇袭数小时前,以色列宣称对贝鲁特南部达希耶郊区发动了一场空袭,并杀死黎巴嫩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福阿德·舒库尔(Fuad Shukr)。真主党于次日晚间证实舒库尔在袭击中身亡,此次袭击还造成另外四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儿童。
以色列军事情报局前局长、退役将军阿莫斯·亚德林(Amos Yadlin)将此次袭击描述为“以色列国防军针对两名顶级恐怖分子的两次高质量行动,一次在贝鲁特,一次在德黑兰”。
以方表示,此次空袭是为了报复7月27日在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发生的火箭弹袭击。那次空袭造成12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儿童。这是自去年10月真主党开始与以色列交火以来,以色列吞并领土上平民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舒库尔被认为是此次行动的策划者,但真主党罕见地否认其参与了此次袭击。
◆7月27日,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遭遇了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
舒库尔是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最资深军事指挥官,被认为是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最重要的军事顾问之一,负责精确制导导弹项目。而达希耶地区是真主党在贝鲁特的大本营,戒备森严、人口稠密,周围设有检查站。
黎巴嫩方面对此次袭击感到震惊,因为以色列的盟友曾保证该国将采取“有限的回应”,“不会引发战争”。黎巴嫩总理米卡提谴责此次袭击是“犯罪行为”,该国外交部长哈比卜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想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会遭到袭击,我们以为这些是以色列人会尊重的‘红线’。”
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袭击了以色列南部后,以色列誓言要杀死所有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遇袭前,以色列已经暗杀了哈马斯“二号人物”萨利赫·阿鲁里(Saleh al-Arouri)、卡桑旅副指挥官马尔万·伊萨(Marwan Issa)以及卡桑旅指挥官穆罕默德·戴夫(Mohammed Deif)。
同时,哈尼亚的诸多家人早就在以色列的轰炸下殒命。2023年10月,以色列空袭了他在加沙地带的房子,造成其14名亲人死亡。同年11月,其孙女与长孙在以色列空袭中丧生。今年4月,他的三个儿子与四个孙辈因以色列空袭丧生。不久前的6月,他的10个家人——包括80岁的姐姐——在以色列空袭沙提难民营时丧生。但哈尼亚说,这些杀戮不会迫使哈马斯在与以色列进行的停火谈判中软化其立场。
有知情人士告诉伊朗国家电视台,这一次,哈尼亚是“直接被导弹击中的”。他与陪同他出席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的哈马斯代表团住在德黑兰北部的一处宾馆。该宾馆由伊斯兰革命卫队管理与保护,属于一个名为Neshat的大型建筑群的一部分。7月31日凌晨2时左右,有爆炸物精准命中了哈尼亚所在的楼层。
◆7月30日,哈尼亚在德黑兰会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国媒体8月1日声称,哈尼亚是被藏匿于房内的爆炸装置暗杀的。据报道,相关装置在约两个月前被秘密运入其下榻的宾馆,对方在哈尼亚进入房间后远程遥控引爆炸弹。
然而,伊朗法尔斯通讯社否认了这一说法,称“这些谎言正在不断传播,而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哈尼亚是被炮弹击中的”。
亦有传言称,以色列借助社交平台WhatsApp的信息,在哈尼亚的手机中植入了间谍软件,从而确定了后者的位置。这一观点很快遭到亲哈马斯人士的质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哈尼亚的手机中安装了相关软件。该人士表示,“这一传言似乎想体现出他在如此敏感的政治背景下缺乏基本安全常识。众所周知,WhatsApp具有各种安全漏洞、易受攻击,因而不是安全通信的适当选择,特别是对于参与关键谈判的人士而言——这简直是对哈尼亚专业能力的侮辱。”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此次选择在伊朗境内暗杀哈马斯领导人,再度突破了“红线”。今年4月,伊朗与以色列针对对方领土的攻击突破了原有“红线”,此次的空袭则进一步打破了“不在伊朗境内攻击哈马斯领导人”的原有默契。此前,以色列在伊朗的袭击行动主要针对其核设施与科学家。
◆今年3月26日,哈尼亚在德黑兰出席一场新闻发布会。
伊朗信息部长伊斯梅尔·哈提卜(Esmaeil Khatib)今年早些时候宣称,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构)在伊朗的情报网络已被摧毁。
但此次精准打击,揭露了伊朗安全机构日益加深的脆弱性。经济学家兼分析师艾哈迈德·阿拉维(Ahmad Alavi)将此归咎于“伊朗安全机构内部的腐败与低效”,在他看来,这让伊朗暴露于复杂的外国情报行动中,“当资源被滥用且监督被削弱时,外国特工不可避免地会利用这些弱点”。
伊朗知名政治家、佩泽希齐扬的亲信贝马内什(Ali Akbar Behmanesh)更是直言,此次袭击给了伊朗一记沉重耳光,“它羞辱了我们的国家,破坏了我们的整个安全机构,表明我们在情报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伊朗:将为客人“讨还血债”
当地时间8月1日,伊朗在德黑兰大学为哈尼亚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悼念仪式,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不少人举着哈尼亚的画像和巴勒斯坦旗帜。
◆8月1日,数千名伊朗民众在德黑兰参加纪念游行活动,被暗杀的哈尼亚及其保镖的灵柩穿过人群。
此次悼念仪式实行了严密的安保措施,从早晨6点至中午12点,德黑兰市中心的空域禁止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所有空中交通。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出席仪式,并发表悼词。“你在我们家中杀死了我们尊贵的客人,从而为你遭受严厉报复铺平了道路。”哈梅内伊说,“为我们的尊贵客人讨还血债是我们的职责。”
◆8月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中)在已故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葬礼上带头祈祷。
美国《纽约时报》援引伊朗消息人士的话称,7月31日上午,哈梅内伊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紧急会议上下达了直接打击以色列的命令。报道披露,伊朗军事指挥官正在考虑再次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对特拉维夫和海法附近的军事目标进行攻击,但会避免袭击平民目标。
暗杀事件发生后,伊朗代外长巴盖里分别与沙特、埃及、土耳其、卡塔尔、阿曼等国领导人或外交官员交谈。巴盖里对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表示,伊朗将使用其合法权利对以色列采取“果断行动”。
亦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出席德黑兰研究报复以色列会议的人员包括伊朗盟友哈马斯、伊斯兰圣战组织、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以及伊拉克抵抗组织的代表。“伊朗和抵抗组织成员将在德黑兰的会议之后对局势做一次彻底的评估,以便找到报复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最有效的办法。”一位直接了解德黑兰会议情况的伊朗高级官员如此表示。
葬礼上,刚刚就任总统的佩泽希齐扬与议长加利巴夫等伊朗政要向这位一直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的人表示敬意。佩泽希齐扬说,伊朗将捍卫其领土完整和荣誉,并让“恐怖分子占领者后悔他们的懦夫行为”。
加里巴夫向聚集的哀悼者发表讲话,称暗杀哈尼亚是以色列的“战略错误”,并警告说以色列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他还表示,“以色列忽略了我们之前的声明——‘打了就跑’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他们的第二个错误。”
哈马斯军事部门在一份声明中放话说,哈尼亚之死“将战斗提升到新的层面,而且将会有重大影响”。伊朗在誓言报复时也声称美国因为支持以色列,也须对哈尼亚之死负责。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则指责说,杀害哈尼亚是一种“懦夫行为”。阿巴斯办公室发表声明,呼吁巴勒斯坦人民与军队团结一致,“保持耐心,坚决反对以色列的占领”。
与此同时,黎巴嫩真主党方面也声称将对以色列的袭击进行报复。8月1日晚,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数十枚火箭弹,以回应以色列的袭击。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讲话中说,“以色列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越过了红线”。
自去年10月以来,以色列与真主党的冲突不断加剧。以色列一方面在加沙发动袭击,另一方面也要应对真主党的骚扰。今年3月,以色列从被动反击转为主动出击,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宣布:“我们正在从击退真主党转向追捕真主党,凡发现真主党的地方,我们都会前往。”到了6月,以军宣布批准在黎巴嫩开展军事行动的计划,真主党方面则发出“将爆发全面冲突”的强烈警告,黎以局势骤然升温。
对于外界可能的报复,以色列也有所准备。在7月31日的电视讲话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承认:“未来的日子充满挑战……自从贝鲁特发生袭击以来,威胁潜伏在四面八方。我们做好了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
◆7月31日,内塔尼亚胡发表电视讲话称,以色列做好了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
以色列空军司令托梅尔·巴尔(Tomer Bar)亦提到,“我们在防卫上做好了万全准备。几百名防空部队官兵以及制空人员都携带最好的装备部署在全国各地,准备执行任务。”
地区冲突升级难以避免?
伊朗及其盟友誓言报复将加剧人们的担忧,即加沙战争或将升级为更广泛的地区冲突。这种担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即加沙局势与伊以冲突。
一方面,作为关键代表的哈尼亚被杀后,加沙停火谈判或将陷入僵局。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战争已持续10个月,暗杀消息在巴勒斯坦内部激起愤怒。哈尼亚曾在多哈谈判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卡塔尔称此次袭击是“危险的升级”,或将使停火谈判陷入危险。该国首相阿勒萨尼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如果谈判一方暗杀另一方的代表,调解怎么能成功呢?”
批评人士称,内塔尼亚胡正试图破坏停火谈判。“其支持率低至历史最低点,导致他不愿结束战争,因为这或将导致以色列极右翼政府的垮台,并引发提前选举。”
对此,国际危机组织研究员、哈马斯问题专家阿兹米·克沙维(Azmi Keshawi)认为,如果以色列拖延谈判,他们可能会发现哈尼亚的继任者更难实现妥协:“哈尼亚其实并非强硬派,他是一个能够促进团结的人,也愿意妥协。现在他不在了,(以色列)可能需要与哈马斯高层的强硬派人士打交道。”
哈尼亚的去世也可能影响巴勒斯坦各派刚刚签订的《北京宣言》。虽然哈尼亚在哈马斯内部的地位不能与已故领导人亚辛等人相提并论,但哈马斯高层领导的接连丧生,或将引发该组织内部的权力斗争。而如果巴勒斯坦各派别重启对加沙地区的争夺,将会导致新一轮分裂,这也会影响到战后加沙地带的治理。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7月31日表示,华盛顿对哈尼亚遇刺事件并不知情,也没参与其中,加沙停火协议仍然至关重要。美方官员领导了一项长达数月的外交努力,以防止加沙战争升级为更广泛的地区冲突,但眼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此外,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也正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当两国之间的“红线”不断被突破,任何报复行动,即使是适度的,也可能导致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以色列时报》援引以色列前国家安全顾问沙巴特的分析称,伊朗很可能在策划一场“以牙还牙”的暗杀行动,但这样的行动需要时间。
黎巴嫩美国大学政治学者伊马德·萨拉梅(Imad Salamey)指出,伊朗及其“代理人”将会被迫做出回应,“(以色列的袭击)或将激起伊朗在黎巴嫩、也门与伊拉克的代理人使用更先进、更致命的武器进行协同报复”。但他认为,伊朗可能更倾向于低强度的冲突,“目的是将以色列拖入一场旷日持久、代价高昂的消耗战”。
◆以色列袭击贝鲁特南部达希耶郊区,居民区的建筑被炸毁。
伊朗学者雷扎·莫拉迪(Reza Moradi)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伊朗将会联合真主党与也门胡塞武装共同袭击以色列,真主党将继续与以色列在边境交火,胡塞武装则会在红海与其他海域袭击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莫拉迪认为,伊朗的报复会避免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而将目标集中在以色列的军事基础设施上。
伊朗问题专家、国际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内加尔·莫塔扎维(Negar Mortazavi)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推测,伊朗不希望造成事态的大幅升级。她认为,伊朗将沿用今年4月报复以色列的策略,在尽可能降低袭击影响的情况下展示其军事实力。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暗杀事件发生后表示,拜登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缓和局势”,但如果以色列遭到袭击,美方将出面保卫以色列。奥斯汀还说,尽管存在报复威胁,但他相信可以避免更大范围的冲突:“我不认为战争不可避免,我坚持这一点。”
“美欧外交官正就中东局势展开紧急讨论。”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对外行动署副秘书长莫拉7月31日在德黑兰举行了“关键会谈”,同一天,美国白宫中东和北非事务协调员麦格克在沙特展开相关对话,他接着还会访问埃及。知情人士透露,一系列会谈重点是“说服德黑兰不作出回应,或采取象征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