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0

[人世间] 报复性存钱的年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9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复性存钱的年轻人

人物作者 每日人物 2024年07月27日 21:00
IMG_1397.JPG


据央行报道显示,2022年,在我国人民币存款的新增水平创下历史新高以后,在2023年间,存款又增加了25.74万亿元。

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人们更喜欢存钱了。在所有的存钱人群中,“报复性存钱”群体能够脱颖而出,与其目标感极强、相对极致的存钱方式密不可分。这样的趋势也体现在社交平台上,存够100万提前退休、挑战每个月花费300元、挑战报复性存钱100天......俨然成为一条竞相追逐的赛道。以豆瓣为例,“靠利息生活”小组,从五年前的不到一万人,到如今加起来已经超过七十万人,在小组中,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存钱。

报复性存钱是怎样的表现,会有怎样的后果,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或许不仅仅与存钱方式的选择相关,也与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态度有关,它关乎人们对于未来的期许,也关乎每个人对于自由的想象。




文 | 易方兴
编辑 | 李天宇
来源 | 人物(ID:renwumag1980)


吃的门槛



每一个“报复性存钱”的人,几乎都是从“报复性省吃”开始。

26岁的武汉女生徐依依,把存钱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她和男友每月吃饭的花费不超过300元,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两年。依靠存钱,他们不光开上了一台价值20万的车,今年3月,还在武汉为一套总价83万、114平方米的新房付了首付。

7月10日,住进新房的日期还没到,她仍然住在出租屋里。早上她拉开窗帘,光照进这个大约50平方米的房间,还是很闷热。自打两年前从650元一个月的单间搬到这里,厨房就成了家里的省钱核心。

厨房不大,一个水池、一处切菜的空间、一个燃气灶就占据了大半。她先煎了一个荷包蛋,蛋是男朋友从老家带来的,上次一共带了100枚,用牛奶箱子装着,够吃几个月了。自己买鸡蛋,一是费钱,二是也“不如村里自家下的土鸡蛋好吃”。

徐依依想吃凉面了。她倒进了半锅水,从冰箱里拿出一根黄瓜,切好丝,水开了,抽出一撮挂面扔到锅里。她每周买一次蔬菜,30元的蔬菜和一捆几块钱的挂面,能吃一星期。配上自己调的凉拌汁、黄瓜丝、煎鸡蛋,很爽口。“这一顿早饭花费不到3元。”

午饭最重要,徐依依会做双倍的量,这也是她和男友的晚饭。40块钱买的20斤大米,能吃一个月。至于吃什么菜,要看冰箱里有什么。一个人的存钱方式,总能从冰箱的食物构成里看出来。打开冰箱门,冷藏区基本都是蔬菜,冷冻区塞满了从老家带过来的肉、鱼和腊肠。徐依依从冰箱里取出了半包榨菜、一棵娃娃菜、一些香菇。用这些食材做了一荤一素——炒娃娃菜、香菇炒肉。不到6元。

IMG_1398.PNG
▲ 冰箱里,徐依依从老家带来的香肠、肉、粗粮。图 / 受访者提供

加起来不到10元,这是她一天在吃上的全部花费。其实这算是花费大的。7月5日,她的三餐是炒面、烧茄子和土豆炒香肠,花费7元;7月6日,早上吃泡面,中午吃锅巴饭,共6.5元;7月17日,番茄炒蛋和孜然味的牛肉烧土豆,花费5元。她会经常从农村老家搬来一大堆肉、菜和蛋,很省钱,“如果老家带来的肉吃完了,也可以买鸡胸肉,便宜”。

除了吃,其他的几乎不花费。有一回,男朋友在“5•20”那天给她买了花,她发了一顿脾气。对于大大小小的节日,生日、情人节、七夕、圣诞节......她都要再三禁止男友送礼物,“不然我真的会生气”。他们庆祝生日的方式,就是网上找个餐厅团购吃一顿。这几年最奢侈的一次,是团的198元双人餐,她备注了“过生日”之后,店里还送她一个杯子。

这样的报复性存钱方式,在2022年达到了顶点,当时她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每个月到手都会被扣绩效,说好的4000块钱月薪,也从来没有按量发放过,因此,她更加极致地开始存钱。现在,这种“报复”似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刻——攒出了一套新房的首付。

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她与男友去看房。如今房价下降不少,她觉得也是个机会。房子114平方米,原价96万,徐依依和男朋友像唱双簧一样砍价,一直砍到晚上8点多,最后砍到了83万,“其实我想要砍到80万。”徐依依说。

新房首付二十多万,是两人这几年狠命攒下来的。在武汉生活4年,徐依依月薪4000元左右,男友此前月入7000元,后来涨到了1万。现在,他们每个月能攒下来六七千元。这还是扣除了1800元房租和3250元车贷之后。在她的理念中,报复性存钱并不是为了攒而攒,而是把钱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比如他们两年前买了一台20万的车。

交了首付,每个月又多出2000多元的房贷,依靠继续存钱,生活不成问题。下一步是装修,“买的毛坯房,装修可能得存钱到明年了。”她加了社交平台上各种装修公司,问到的最低价是12万,所以她决定只花12万装修。

在别人看来近乎于生存挑战,却是徐依依的生活日常,省吃俭用,撬动了某种未来。事实上,这也是报复性存钱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对另一些打算入坑存钱的人来说,每天做饭并不现实。一来出租的房子不一定能用厨房,二来上班族每天吃午饭要在公司。但人们也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应对之策。

“报复性存钱是有门槛的,门槛首先就在吃上。如果天天点外卖,那绝对算不上报复式存钱。”在北京国贸工作的王阳为了存钱,专门买了个绿色的小型电煮锅,每天中饭和晚饭,都靠这个电煮锅完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也靠吃外卖活着。在寸土寸金的国贸地区,一顿外卖吃掉三十多块钱是普遍现象,如果希望多几片肉,还要更贵。算下来,一个月要花2000块钱在外卖上——这花费,接近很多人一个月的房租。

“钱没少花,得到的除了一顿预制菜,还有犹豫。”每到中午,公司里就会弥漫出一股选择困难症,身旁的同事们会互相问:“今天中午吃什么?”大家一顿建议,最后点到的也不一定好吃。

王阳干脆选择在公司做饭。在生鲜超市,一袋小白菜2.8元,土豆、西红柿这些跟米饭一起煮煮就能熟的菜,也都不超过10元。煮好倒点酱油就能吃。为了健康,他还对照了中华膳食指南,严格遵守每天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盐分的摄入标准,一天下来也只需要十多元钱。

“在嘴上勒紧裤腰带”,就连国外也如出一辙。7月18日,“日本男子为提前退休,21年只吃凉水泡饭攒1个亿”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五位。这位45岁的男性在社交平台秀出自己的晚餐,餐桌上没有任何肉类,只有白米饭、一颗腌梅干和一块玉子烧(鸡蛋卷)。

他不敢辞职,节衣缩食,拼命攒钱,也不结婚。他写道:“今天的晚餐是这些,看起来很朴素很日常对吧,但鸡蛋对我来说已经是奢侈品了。我拥有9300万日元的存款(相当于430.3万人民币),已经这样生活了二十多年,吃什么都觉得挺好的。”

IMG_1399.PNG
▲ 45岁的日本攒钱男性发在社交平台上的晚餐。图 / 网络



绞尽脑汁的存钱爱好者


通过压缩吃饭成本,只是报复性存钱的第一步。

对于一些没养成存钱习惯的人来说,只能依靠一些更直接、粗暴的存钱技巧,来让自己进入正循环的财富增长中。

在北京工作的“95后”陈平,月收入8000元左右,从去年至今,尝试了至少10种存钱方法。他喜欢打游戏,最早产生存钱念头,始于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他的购物车里,那台笔记本价格是12999元。毕业工作以来这三年,他每个月都月光,甚至用了信用卡。想买电脑时,他刚把信用卡还清,银行卡余额是一个刺眼的0。

那几乎是个从零开始的时刻。“我对自己很愤怒,也很愧疚。”怀抱着这种强烈的情绪,他搜索要怎么把钱存下来,“最早看到一些自媒体文章,教人们怎么在存钱这件事情上上瘾”。

有一条很简单:鼓励人们用现金支付。一个周末,他还真去银行取了1000块钱,正赶上当天同学聚会,吃完饭大家AA,当他掏出两张100元纸币的时候,所有同学都像看原始人一样看着他。

“只要还参加这些社交,无论是用电子支付还是纸币,存钱就别想了。”陈平总结。他几乎把所有的“存钱上瘾”的办法试了一个遍,包括拒绝及时满足、随时记录支出、动手DIY制作生活用品等等,都“中看不中用”。唯一有用的可能是关闭自动续费,但他的WPS和百度网盘会员是双十一买的,“当时一冲动买了五年,要到2028年这个办法才能用上”。

IMG_1400.PNG

▲ 图 / 剧集《凪的新生活》


最后,他把存钱的希望,寄托在强制储蓄这条路上。

他开通了一系列能存钱的功能。比如,一些支付平台上会推出“笔笔存”,他设置每消费一笔,都会存5块钱到一个账户中;还有“心愿存”,他写下目标,目标变成了软件里的一颗星星,每个月工资一到账,就会自动转1625块钱到那个固定账户中。他希望赶在双十一之前,存到一万三,买下那台电脑,时间还剩8个月。

强制储蓄的办法远不止这些,还有“365存钱法”、“12存单法”、“52周存钱法”等等。无非就是每天或者每周、每月,固定往一个账户里面存钱。还有一些存钱APP甚至要花钱开通会员,等于还没存上钱,就已经开始消费了。他选择了52周存钱法,这种方法需要第一周存10元,第二周存20元,以此类推,一年下来能存13780元。

相比之下,最奇葩的是“故事存钱法”。在社交平台上,有人会撰写不同的爽文故事,然后代入自己的经历,故事里的所有花费,都需要在现实世界存入对应的金额。他喜欢猫,所以选了一个“猫咖经营”的故事。

3月15日,陈平发工资的日子,也是他开始执行这么多计划的第一天。那天,他工资被“心愿存”扣掉1625元;然后往“52周存钱法”里存了10元;在路边买了一瓶2元的矿泉水,又被强制储蓄了5元;接着他开启故事存钱:第一天,主角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橘猫,决定开一家猫咖,花费了15万元。这个故事要求他在现实世界里,存入15元。

之后的每一天,存钱的数额都在增加。在坚持了20天之后,他的钱用光了。他只能找父母借钱来继续存。

像陈平这样绞尽脑汁的存钱爱好者,如今正在变多。豆瓣小组“用利息生活”的创始人寻我,见证了这个群体的扩张速度。五年前,她刚建立这个小组不久,组员不到一万人,如今,组员加起来超过七十万人。

寻我觉得,“要想实现用利息生活,第一步一定是先学会存钱”。她把这一条写到了小组简介里。如今,小组里颇为流行的一种存钱方式,叫做“36存单法”。

具体方法是,每个月存一笔三年期的定期,这样三年后每月都会有一笔定期到账。再把当月要存的钱和到期的钱合到一起,继续存三年。

孙暖是这个方法的坚定执行者。她从2022年3月开始执行这个计划。当时她存入了第一笔1万元的三年定期,利率是3.45%,三年后,她可以连本带息得到11035元。她每个月都坚持存1万元,也眼睁睁看着利率从3.45%,一直降到了现在的2%左右。

“上了十年班,以前都把钱放在稳健理财里,后来发现一点都不稳健,最终还是选择了银行定期。”孙暖说。之所以说是报复性存钱,是因为有时候钱不够,她还会东拼西凑凑够1万存进去,有一回,还是向父母借的。现在,她已经存了28万。她无比盼望到2025年3月,收到第一笔1035元利息的那一天。

虽然钱不多,但这样每个月都能收到钱,安全感拉满。“有点像提前领养老金。”孙暖说。

IMG_1401.PNG
▲ 图 / 剧集《公主小屋》



存钱的“敌人”



不少人决定报复性存钱,最大的契机,是切身感知到赚钱来之不易。

徐依依读的师范大学,考了教师资格证,她喜欢英语,梦想是当小学英语老师。但最后,毕业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房地产电话销售,这家公司宣称“每月无责底薪4000块钱”。

此前,她连续经历失败打击一一应聘两家教培机构,有的连试讲都没完成就被打断了。后来到了房地产公司做销售,需要天天打电话,每天打五六百个,持续了两个月,最后只有一个人同意来看房子。

而说好的无责底薪4000块钱,也没有足额发,第一个月领到了3000多,第二个月只有2000多。她去理论,人事说她“来了一两个月,一个客户都没邀约上,没给公司创造利益”,她边哭边争论,最后对方直接把她微信删了。

这份工作干了两个月就结束了。“脸上长痘,晚上失眠,有时候会偷偷流眼泪,老是觉得自己不行,觉得大学4年白搞了,证书也白考了。”那段时间正好是夏天,武汉很热,她舍不得开空调。“那会儿炒菜可素了,偶尔奖励自己一个小鸡腿。”身上只剩大学里攒下来的几千块钱,靠这些钱生活。然后她开始自学PS,200集的课程,她来来回回听了三遍。

她还买了数位板,用PS画了一个微信服务的界面,把钱包里的数字改成了8888.88元。

IMG_1402.PNG
▲ 学会自己绘制界面后,徐依依把微信钱包余额改成了8888.88元。图 / 受访者提供

求职时的卑微让徐依依决定“报复性存钱”。2022年,她获得了一份新工作,工资也是4000元,但比上一份工作稳定,终于能正式开始攒钱了。“我是那种攒了一点钱之后越来越抠,之前反倒是没有那么抠搜。”

成为一个报复性存钱的人,还需要与身边的消费主义对抗。

相比徐依依,仲华能存钱的上限就高出很多,39岁的他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月薪超过3万。仲华的省,体现在穿衣上。至今,他常穿的五六件衣服还是来自于18年前的大学时代。

这个7月,父亲来北京看他,想着监督他去买两件新衣服,仲华带父亲去了北京燕莎奥特莱斯,他和父亲约定,“折扣高于6折的,不看。”

一家品牌店门前,挂上了“(买)3件打5折”的招牌,仲华和父亲各挑选了一件,没凑够3件,就在收银台前面等待,和其他顾客“拼单”,结果结账时,售货员说“打五折的是部分商品”,仲华选的两件衣服分别是“65折、72折”,仲华跟拼单顾客说了声抱歉,转身离开。

捆绑式消费、会员式吸粉,打开手机就是各种跳转、优惠券、“家人们”。“我就是单纯厌恶现在无孔不入的消费引导。”仲华前几天清理了一下手机,清掉了自己在30多个品牌里的会员身份。

“我就是想让大数据猜不到我,或者猜我是个穷鬼。”即将“奔四”的他,正和姐姐一起偿还父亲前几年创业欠下的100多万外债,公司前段时间又裁员,他3年前就强行让自己“消费降级”,进入报复性存钱的队伍。

苏北在杭州工作,她读大学时,正赶上建筑系辉煌的尾巴,等到一毕业,设计院里所有的景象都变天了:以前是项目排着队找上门,现在再小的项目都要去抢。
苏北是“00后”。刚毕业头两年,对她来说是最辛苦的日子,有时候熬夜干活儿到凌晨,一个星期做出来的项目规划,最后可能只等同于一张废纸。收入有限,所以她牢记了每家餐厅的打折时间——达美乐披萨是周二、周三,肯德基是周四,麦当劳是周一......在这之外,她的午餐更多是用全家便利店里的饭团解决。

苏北最头疼的,是低估了各种存钱方式的复杂程度。“从入门到入土只需要3个小时。”她看过一个社交平台的对比各家理财的帖子,利率高低、是否方便,还有非要手续费强买强卖的。有个人说自己花了一周把网上一百多款产品对比了个遍,列出了好几个看上去极其头疼的表格,“看吐了,看到最后,竟然发现还是个广告”。

IMG_1403.PNG
▲ 图 / 剧集《钱断情始》



人群中的极简主义者



进入报复性存钱之后,对人的影响和改变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每一分花费,都需要反复斟酌。

社交是不可能社交的。对极简的人来说,花钱的社交只会带来痛苦。徐依依记得有一年夏天,她参加公司团建,“热得要死,本来就不想去,但每个人必须得去,我一想反正公司花钱,就去了。”

最后要回家之前,公司负责人非要让员工都玩一个滑梯项目,门票50块钱。“当时平均一天也就赚100元。”她很不情愿地滑了,团建结束,离家很远,她也舍不得打车,一路闷闷不乐地坐公交车回家。

还有一次,是跟同事一起去哈尔滨旅游。那次旅游对她来说有点肉疼。她住在宾馆,餐餐点外卖,“有时候一天要花60多块钱。”同事们喜欢去密室,人均要80多块钱。“大家都去,我不去就显得不合群,也只能被拖着去了。”

那之后,对于社交活动,她就基本不参加了。“我喜欢一个人,有朋友的话,感觉有点麻烦。”

这样导致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孤独。每一个报复性存钱的人,或许都会进入这样的孤独。“比起跟别人一起去玩我不喜欢玩的东西,我觉得还不如孤独。”徐依依说。

对待报复性存钱的人,亲密关系里的人也会带着复杂的情绪。徐依依的男友说,对女朋友的所有要求几乎都是“多对自己好一点”——虽然他自己也是从农村闯出来,本身已经挺节省了。

在她的父母眼中,自己就节省了一辈子,别人家的父母都说自家孩子不知道省钱,“可我们却希望女儿和男友大手大脚一点。不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还苦。”

IMG_1404.JPG
▲ 图 / 剧集《都挺好》

可在徐依依看来,这更像是一种鼓励。她对自己好一点的方式就是“存得再多一点”。“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在人群中的他们,每天对于落差的感受都更为直接、强烈。

在北京,王阳每天从地铁十号线国贸站E口下车,穿过用水晶灯、大理石地板、天南星科植物点缀的国贸商城里宽阔的过道,穿过四季如春的恒温空气,穿过一家家流淌着消费主义气息的奢侈品店铺,最终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吃着2.8元一份的水煮白菜。这样的落差,相信对每个人来说冲击都很大。

不光如此,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也变成了“好可怜”,每到中午,当他把白菜放进锅里时,对面的同事会伸头过来看,“王阳今天又吃水煮白菜了”,接着,远处的同事们也会围过来,往他的锅里瞄一眼,露出同情的眼神。

某种意义上,这种同情,会让人有羞愧感,如果对于存钱的信念不够坚定,非常容易动摇。“我明白我的同事都是很善良的人,她们不会真的嘲笑我,反而是有些心疼我。”这是王阳能坚持下来的原因。王阳也在不断悄悄对比计算着,这一天相比于同事吃的外卖,自己能多省多少钱,以此来获取能量。

在公司做饭坚持了一年,同事们也慢慢习惯了他的存钱之道。后来甚至会主动给他“投喂”食物。“今天我米饭多了,分你一半”,“你吃饺子吗?我这里吃不下了”,“我这有水果”......就这样,从最开始的羞愧,慢慢反而让他有了好人缘。

长期压抑欲望的报复性存钱,有时也会产生攀比、焦虑和反弹,有人被传染,有人中途废弃。

用上了多种存钱方法的陈平,在距离“12999元买电脑”目标越来越近的一天,他看到所用的故事存钱法的博主,竟然发布了一则《存钱停更》说明:“我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每天存钱了,非常抱歉喜欢我的宝宝们,猫咖系列以后不会更新了。”

“连写存钱方法的博主都存不下来钱,那我还存啥?”最后,陈平拿着已经存的8000元钱,买了台配置差一点的笔记本电脑。如今,他看着配置更好的电脑总有些后悔——“为啥我当时没再坚持坚持?”

苏北有个拉着她去针灸的朋友,买了好多的理财产品,“她的手机里面有六个理财APP,上班摸鱼的时候,全部拿来管理这个理财。”之前还一度倒挂,放置了三四个月,才慢慢涨回来。她投了所有的钱,几万块,一年多之后提现出来了,多了两千的收益。

那一年半里,她看到朋友一直非常焦虑,动不动就说这个事。“我就觉得没必要这么焦虑,这一年半,就这个收益,回报也太低了吧,像是什么全民的娱乐活动。”

自从开始有存钱的想法,她还经常被大数据推送那种“储蓄十万,回老家躺平靠利息吃饭,每天就花十块钱”的视频。看得多了,她也能感受到一种焦虑。这种焦虑,通过大数据,会无差别地传递给所有人。

“存款就是分数一样的,有点像还在学校被排名,总觉得怕落人后,具体为了什么,也说不清,反正是钱嘛,谁还嫌少咋的。”苏北说。

兜兜转转,苏北得出的结论依旧是——老老实实开源节流。

IMG_1405.JPG
▲ 图 / 剧集《昨日的美食》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想方设法去开源,才能看见更多的未来。

如今,报复式存钱俨然已经成为一条赛道。徐依依本来也想通过发点存钱视频来赚点外快,进入之后才发现这里有多么卷。有人主打一个汇报存款进度“月薪5K5,已存11万”;有人主打低月薪上班族“月薪3000,上班带饭一个月不超过250”;还有人做成写日记的形式“自律存钱vlog”......

到现在,她的“小宅宅日常”也只有不到3000个粉丝。不过这也给她带来了一些广告。广告按条算,一条100块,一般都是卖一些食品,上个月接了6条广告,一共赚了600元钱。但她最大的梦想还是自由,“我不想给别人打工,我看别人做短视频,可以天天出去旅游,边玩边赚钱,很向往。”

IMG_1406.PNG

▲ 图 / 小红书截图


寻求收入的“第二增长曲线”,几乎是所有渴望存更多钱的人们会考虑的事。“用利息生活”小组的组长寻我,也会做兼职。前两年行情好,最高的时候,她总的劳动收入是现在的3倍,而且还不辛苦。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收入降低了,工作时间也变长了。

她从2016年开始做兼职会计,一开始是400块每个月,两个门店合计800,过了一年变成1500块,再然后2000块,每天远程工作,七八点就要开始算数据,9点之前给老板。“几年里,除了一次去外地考试,是晚上去网吧导数据,从没请过假。”

这份固定兼职做了很多年,直到老板邀请她去外地全职做会计,她没同意,才离开了。

但在小组里,有一部分人并不能算得上“报复性存钱”。他们爱钱不假,但相比之下更重视回报,更想通过高收益的方式获得快速的资本提升。比如投资理财那个组,大多是股民、基民,寻我说,亏损是常态,也是大部分人的命运。也正因为如此,五年前,《人物》第一次与寻我访谈的时候,当时组里涌入许多股民,“组里主基调变得激进,和我的初衷不同,所以又建立了储蓄组。”

而同样是存钱,也会有程度的差别,所有人都会被问到“存钱干嘛”的问题,所以,存钱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考虑“怎么来规划这些钱”。不同的人,路径可能不尽相同。而对寻我来说,她可能算得上是相对主动的那种——她会努力寻找可投资的东西。

当年,寻我是靠借家人的10万块钱买的房,让她亲眼感受了房价给身家带来的变化。五年前,她又买过一套法拍房。她觉得买法拍房更有性价比,这是一处公寓,距离景点只有几百米,“这几年房价虽然跌,但这个公寓一点没跌。”

她在计划投资更多的房子。“今年上半年,我差一点就买了一处门面,这个房子,距离我们这里最有名的两处景点都不远,而且价格非常低。当时我们公司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也总觉得吃不消,我就在想,拿下这个房子,自己经营民宿,我就可以从只能出卖时间、力气的人,变成了有资本的人。”

她有时候会自己检讨,自己有一些“穷”病,比如爱省钱,花了太多时间在“省钱”上,而不是再造财富上。

在过去,她会买淘宝上的红包省钱卡,回忆起当时,她说,“过去我会花钱买省钱卡吗?难以想象,真奢侈”。现在,除了消耗品,卫生纸、牙膏、洗发水以及米面油等,她觉得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平时没什么好买的,花不了多少钱。而且现在淘宝会送红包,我一般直接用送的红包买消耗品,不送就不买,因为也不是刚需。实在有了刚需就花钱买,但确实没什么刚需,人活着有一个家,家里的东西足够日常生活了。”

现在,她会比较其他的人,老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她有一个朋友,是几年前炒股认识的,当然,他家本来就非一般家庭,开户时就有大几十万,后来加到一百多万给他练手,他也相当认真,“现在我猜人家(资产)是几千万以上,因为他说他股票上千万。和他一心一意炒股相比,我的省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消费主义遇到报复式存钱的人,最终会败下阵来。寻我说,自己根本不会受到消费主义洗脑。比如,她最贵的一个包,是过生日家里长辈送的,也才不到500元,香港的一个牌子。公司也有同事买奢侈品包,几万块钱,而且还不止一个。“要知道,我一个距离景点才几百米的公寓才20万,他们居然用N分之一的公寓买包。”

IMG_1407.JPG

▲ 图 / 剧集《二十不惑》




等待“那艘小船”出现



而对于报复性存钱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终极抱负,除了对不想陷入匮乏的担忧之外,都有着对于自由的终极渴望。

寻我对于自己的理想直言不讳:“我很俗气,就是想获得很多钱,然后自由。”对她来说,这是个“强烈但不急切”的目标,“仿佛是我唯一的目标”。

她为此设置了一套计算公式——最基础的自由标准是:需要至少拥有现金=(现在的工资收入现金+五险一金+福利)*(退休年龄-现在的年龄)

她小时候家里没钱,结果长大了,第一个男朋友嫌她穷。尽管她愿意陪对方过苦日子,但对方拒绝了。这段感情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伤心难过遗憾都没有了,“但也感谢他让我对钱感兴趣”。

成长中的选择也大多与钱有关。比如,她大四的时候想考研,但是家人希望她出来工作。那时候就想,工作就工作,攒几年钱,等有钱了再回到校园,但是一直没回去。这也成为一个遗憾。“现在虽然也不想回学校了,但还是渴望时间是自己的,我可以安静地看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些年,依靠存钱,在小县城里,她存下来100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这给了她足够多的信心和安全感。原生家庭是给她带来贫穷阴影的,某种意义上,她依靠存钱实现着阶层的跃进。

一个记忆深刻的事情是,对于买法拍房,她记得当时的场景,那一天,在城市主干道旁,距离景点几百米的地方有一处法拍房,有120平方米,只要60万左右。“我嫌环境差,但不可否认,这个位置非常好,只是我不想要,还有我总会感慨,20年前,我们是怎么都不可能想象这个房子只要我们想要,(它)就是我们的。

随着钱越存越多,她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当她只有十几万时,只会看十几二十几万的房子,但现在,十几万的房子直接PASS。

寻我说,“我一直在『等待最优的投资机会』,包括位置、价格、投资回报等等。我希望获得自由,所以,名牌包、车,都无法诱惑我。”

对于人生观,寻我打了个比方,生命的过程像是一次远航,她在起航最初,没有太多的资源,或许只有一块木板,边游边伸手,够到其他的木板,一点点努力、积攒,也许有机会能打造出一艘小船呢?而寻找这个过程,是充满希望的。

而对于她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不断存钱,等待“那艘小船”出现。

IMG_1408.PNG

▲ 图 / 剧集《公主小屋》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11:03 AM , Processed in 0.0370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