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回复: 0

[哲史艺丛] 管理学教科书式案例,刘邦能当榜一,几招摆平了员工非分诉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5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理学教科书式案例,刘邦能当榜一,几招摆平了员工非分诉求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4-05-04 18:31 
0.jpg


毛主席曾经说过,汉高祖刘邦是封建帝王里头最高明的一个。这是很高的评价。就连主席经常挂在嘴边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没有当得起这份赞誉。那么汉高祖刘邦到底有什么过人的能耐呢?我们今天就从汉初的上市分红问题看一看,刘邦的手腕到底有多么高明。


一、汉王朝的分红危机


古往今来大多数组织都不是倒在敌人手上,而是因其内部出现问题导致组织松散无力,最后才被外敌趁虚而入。《红楼梦》里,探春有一句话就能很好地道明这个规律: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也是所有组织的最终归宿。而这种情况的发生,无一不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所致。所以,如何处理利益分配问题,是管理学王冠上的明珠。在管理上把这个弄明白了,其他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一国一家一团体,无不如此。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开国时期的利益分配问题最突出,此时王朝初建,百废待兴。而皇帝却需要用各种政治经济利益赎买功臣们的兵权,回报他们的功勋。支付不到位,新生的王朝就会土崩瓦解。比如后唐庄宗李存勖。


1.jpg


应对的办法要么就是全面妥协。比如宋朝和东汉。这么干的结果就是利益集团在开国初期就会急剧膨胀,国运撑死不过170年,北宋建国167年即遭遇靖康之耻,虽说史学界公认的东汉灭亡时间是公元220年曹丕篡位,但实际上在公元189年董卓入京之后,东汉朝廷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这么算下来,其国祚也就165年而已。


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法,就是:全面违约。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通过屠杀功臣抑制了利益集团的生长速度,使王朝得以突破200年寿命,直冲300大关。


而刘邦与开国功臣之间的问题,比后代王朝尖锐的多。上面两种办法都不能用。因为后世王朝开国功臣与皇帝之间的矛盾,仅仅只是薪资待遇问题。可刘邦那一代人牵扯到的是股权分配问题。


2.jpg


话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2000年前,华夏大地一直处于分封制社会,皇帝给功臣列土封王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相对而言,秦始皇的大一统事业仅仅持续了不到15年时间,相对于过去的2000年历史而言,15年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当时汉朝老干部的思想依旧停留在过去的分封制思维中:我们帮你打天下,你刘邦就应该像夏商周一样给我们列土分封。


可问题是,当时的刘邦根本就不具备列土分封的条件呀。楚汉争霸初期,刘邦被项羽逼得差点跳楼,情急之下曾经许诺,谁帮我干死项羽,函谷关以东的土地,老子一寸不要,全都分封给我的恩人们。


项羽灭亡之后,刘邦也确实履行了当初的诺言,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分封给了韩信、英布、彭越、张耳等人。这倒不是因为刘邦守信,而是上面那些都是狠角色,刘邦要是敢违约,你信不信这些人马上就能送老刘跟他项老弟团聚。


3.jpg


这也就是说,汉朝建国后的直辖版图,仅仅相当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前的秦国版图。在那种情况下,如果要分封功臣,刘邦就只能从自己本就不多的直辖领地分封。


那么当时汉初的功臣集团,一共有多少人呢?


司马迁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一共134人。


若是都实行分封,岂不就意味着在刘邦的领土内,一下子多出了134个小国家。最保守的估计,也得割走134座城池啊,不仅是土地的问题啊!若是真的搞分封,你说这些骨干们是回自己的小公司当老板,还是继续在大汉集团打工呢?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巨大的人才流失。中央政府势必会得到极大的削弱,没有一个强势中央镇压,华夏大地随时都可能梦回战国。到时汉帝国别说170年寿命啦,能有70年国运,都算同志们有良心了。


那刘邦能拒绝功臣们的诉求吗?不行。


上一个敢吃独食的,刚在乌江自刎,坟头的土都还没干透呢!要是刘邦敢有样学样,他的下场不会比项羽好。


当时摆在刘邦面前的情况是:全额兑付,不行;违约赖账,也不行。


4.jpg


二、汉初三杰只是背锅侠


那管理学大师刘邦是如何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


项羽死后,刘邦就在洛阳召开大型庆功晚会。在宴会上,刘邦借着喝多了,向大臣们抛出一个灵魂拷问:同志们哪,请都对我说实话,我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取得天下?


同志们不知是套路,回答的也很诚实:那是因为陛下愿意与天下人共同分享利益。而项羽这个黑心老板经常克扣员工工资,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跟着他混。


这是大实话,也是刘邦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最后逆袭项羽的原因。作为最大受益人的刘邦,又怎么可能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但是他今天就是来狡辩的:不不不,同志们,你们说的都不对,我能得天下,是因为有张良、韩信、萧何这三个天下奇才帮助我啊。你们再看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都用不好,又怎么能够打得过我呢?


这就是“汉初三杰”这个说法的源头。史书记载:群臣皆服。


5.jpg


可他们真的服气吗?


这怎么可能嘛!


这好比你们团队在组长的带领下历尽艰辛完成了一个项目,结果老板说这都是组长的功劳。请问组员们能服气吗?刘邦这番话,就相当于把打天下的功劳全都安在汉初三杰的头上。这样一来,不就是贬低了各位干部的功劳吗?


但是大家一时半会就没办法反驳刘邦的歪理,为什么呢?


先说萧何。众所周知,刘邦功臣集团的核心是丰沛子弟,这些人出身都很低,在上芒砀山闹革命之前,樊哙是沛县杀狗专业户,周勃是丧葬一条龙技师,夏侯婴是市政府司机,就连刘邦也仅仅是一个派出所所长。而萧何却已经做到了市委办公厅主任的位置。请问在丰沛子弟里,谁敢跟萧何比资历?当年人家在县里跟领导推杯换盏的时候,你们还在端茶送水呢!


6.jpg


我们再来看看张良,张良的父祖两代人曾经辅佐过五代韩王,号称五世相韩。妥妥的先秦刹帝利一枚。在以布衣将相为主体的刘邦集团里面,张良这个老贵族的成份是最高的。


再来说说韩信,韩信是刘邦集团的三军总司令。在楚汉战争期间,曾拿下赵、魏、燕、齐等诸侯国,又是垓下项目的首席操盘手。论军功,刘邦集团里头,谁能跟韩信相提并论呢?


那些干部们,谁敢说自己的资历、功劳、身份比这三位还要高呢?无奈之下,大家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

既然无话可说,那你们待遇自然不能超过这三人。如此一来,刘邦只需要把这三位的待遇敲定,就能平息干部们列土封王的呼声了。


这三位里头,当时待遇最高的是韩信,他的爵位是楚王。这是个坏榜样啊,他的成功极大刺激了同志们开宗立庙的野心。所以,刘邦在给功臣分红之前,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取消了韩信的楚王体验卡,把他贬为淮阴侯。


7.jpg


三杰里头的张良是人间清醒,直接表示自己啥都不要了,只求领导给条活路。张良是这么说的:我的家族五世相韩,秦国灭了韩国后,我一心复仇。如今以布衣之身成为帝王之师,这已经是布衣能做到的极限了。我现在只希望能跟随赤松子云游天下。


张良可是家财十万,僮仆三百的先秦刹帝利,居然说自己是布衣之身,这不是相当于王思聪说自己没钱嘛!很显然,这就是推脱之词。


那张良为什么要推脱呢?真是因为淡泊名利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张良看出了这事背后的危险。刘邦的汉初三杰理论是歪理,同志们口服心不服,你要是接受了刘邦的封赏,就相当于承认他的说法,这是在与同志们争功呀!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些为刘氏集团浴血奋战打天下的人谁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你说他们能不恨三杰吗?这样一来,本应作为仇恨焦点的刘邦不就解套了吗?大家会认为:不是老刘不厚道,而是三杰挡了道。


所以张良的选择是最明智的。既然张良不愿意给刘邦当枪使,而韩信这个人又有政治污点,没法立为正面典型,那么最适合当挡箭牌的,就只剩下萧何了,于是刘邦把他列为了功臣第一。


8.jpg


对于刘邦的暗箱操作,同志们表示不服。当时为了争功,这群人已经到了不要脸的地步了。但凡自己参加过的战役,都说成是自己打的,比如说被他们推选出来的功臣第一人平阳侯曹参吧。


《史记》记载: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按他们的说法,曹参一共攻灭了两个国家,占领了122座县城,俘虏了2个敌国领导人。如果是真的,那曹将军真是战功赫赫呀!


可问题是,这份战绩单里面的水分极大,那2个国家和122座县城,大多数是曹参在韩信的带领下攻占的。当时打这些地方的,可不止曹参一人,还有周勃、陈豨这些将领也参与了战斗呢。他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自己灭了2个国家,打下122座县城?


为了争功,这么没品的事都干得出来,你要是挡了他们的路,还不得被恨死啊!


于是萧何就被记恨上了。在曹参的列传中曾这么记载,萧何、曹参当年在沛县时关系很铁。但自从这件事情之后,两人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9.jpg



三、刘邦的极限施压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请看刘邦接下来的骚操作。

萧何同学获奖之后,刘邦分封了第一批功臣20余人。可之后几个月里,关于授勋的事却石沉大海了。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刘邦没有干别的事情,只是一门心思对曾经跟他有过节的人进行打击报复。比如在彭城之战期间,把他追杀得像丧家犬一样的丁公,又比如项羽的旧将利几。


刘邦这一手可把其他的功臣们给吓坏了,这领导睚眦必报,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他记过小纸条呀。这种恐惧的情绪逐渐在功臣们心中发酵。


不久之后,这帮人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他们成天三五成团拿着刀剑在刘邦的皇宫里头砍石头,劈柱子。这种行为就相当于在董事长家门口磨刀了。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有一次刘邦跟张良在花园里散步。偶尔看到了这帮抗议员工成群结队在小声嘀咕。于是刘邦就好奇地问道,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张良说,这是在那造反啊。刘邦大惊,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掀桌子?张良说,还不是因为分红问题闹的。你现在奖赏的都是自己的亲近之人,诛杀的都是跟你有过节的。他们这不是害怕哪天刀子落到自己头上吗?刘邦又问,那该怎么办啊?张良说,那容易,赶紧把跟你过节最深的那个人封侯。这样大家的情绪就稳定了。


于是,刘邦就把曾经多次背刺他的雍齿封为了什邡侯。


10.jpg


人们在说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往往都在赞叹张良的智慧,却忽略了这个故事在逻辑上存在的漏洞。


那是皇宫呀,天下安保最严密的地方,不是菜市场!发生这么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刘邦会在散步的时候才偶然发现?他的信息渠道要是真的那么弱,早就被政变了。


张良和刘邦这段对话,只不过是彼此所需要的一个台阶而已。事实上,这正是刘邦所需要的效果。


在商业史上有过这么一个故事,传说马来西亚一家橡胶鞋鞋厂的老板梅龙想要给员工们降薪,但又怕刁民闹事,于是就放出风声,说由于经济不景气,公司准备大规模裁员。消息一出,人心惶惶。员工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被裁掉的那一个。就在大家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梅龙老板突然跑过来跟大家说:抱歉伙计们,由于经济不好,公司打算给大家降薪。员工们听说不用炒鱿鱼,欢天喜地地接受了降薪。


刘邦收拾功臣的这一手跟梅龙如出一辙,经过他这么一恐吓,在员工们眼里,相比于掉脑袋,刘邦开出的待遇似乎也没那么难接受了吧?


11.jpg



文史君说


自古以来,利益分配问题都让无数管理者寝食难安。汉高祖刘邦在分封功臣的时候,通过一系列无中生有的操作,既达到了打压功臣的目的,又成功地把仇恨的焦点转移到了萧何身上,还没有造成组织内部动荡,堪称古往今来最为经典的分蛋糕案例。


参考文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 01:11 PM , Processed in 0.0426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