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又一次回到“宇宙中心”,
春节期间,马面裙火爆全网。
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前两个月,
曹县马面裙销售额接近5.5亿元,
去年全年的汉服销售额,超70亿元,
这个山东县城有2282家汉服企业,
▲
因为日常穿着包容度高,
马面裙成为近年爆火的汉服单品。
生产地集中在杭州、广州、曹县,
和前两者作为传统纺织业中心不同,
曹县颇有横空出世和野蛮生长的意味。
价格带集中在100-200元,
走薄利多销路线,
尽管销量数据喜人,
▲
“宇宙中心”曹县
曹县的汉服一条街上,
处处可见外地来的记者和博主,
直播间从早到晚亮着灯。
从演出服到出口日本的棺木到马面裙,
当地人谈论着汉服和棺材造就的财富神话:
又有一位博士返乡了,
做耳机的、打五金的老板改行去卖汉服了……
我们探访了几个乡镇,
找到当地最大的汉服直播基地的负责人。
编辑:洪冰蟾
我叫姚弛行,2012年嫁到曹县,是曹县媳妇。我先生是本地人,干了10年的电商,不想做家族的传统行业,他就把我薅进来了。
传统行业是什么?一手托起棺木,一手托起汉服,说的就是我们家。
这次马面裙的爆火,让我从进入腊月开始,一直忙到现在了。本来计划春节放假前多备点货,结果没到年二十九,布料就已经做完了,马面裙在网上卖爆了,我们想那就早点放假。结果高兴不了多久,电话就被打爆了。因为放假,人人都会刷抖音,马面裙就一爆再爆。
没办法大年初一就开门了,员工不上班我就先来,给员工开了双倍加班工资,我们午饭都不吃,早饭也不吃,根本没时间吃。过来试穿的客人,有全家一起来的,有抱着孩子的,有怀孕的,跟赶大集一样。
现在你来曹县,能看到五六个乡镇都在做汉服,一条街全是汉服的作坊,有缝纫的,有烫熨的,我们会去采购在平台上销售。
▲
网传的00后、90后放弃北上广,回到家乡曹县,不是骗人的。
我自己就是个例子,我原来是在北京的航空公司工作,后来在工作上面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突破了,结婚以后跟着丈夫家做木雕生意。本来我们已经离开曹县,在大城市定居了,因为预判到汉服的市场前景,我们举家搬了回来,孩子也回到老家上学。
我们做一线生产的,对汉服文化的热潮很敏感。
两年前就在说马面裙要火了。我儿子上学的升旗仪式都在穿,全员穿。一些特殊的场景比如景区里面,十个人里可能有七八个人在穿,日常生活中的比例倒是没那么大。
市场的需求量暴增,但产量是跟不上的。以我们举例,产能从一开始一天100条到现在1000条,直播间的销售额每天维持在十几万。因为我们预估今年会比往年更好,所以扩张了生产线的规模。即便如此,现在需求打比方到100,我们才做到20。
现在的难点主要是面料短缺,织布产量跟不上,很多曹县的汉服老板三天两头跑到杭州广州去进布料。
马面裙火爆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它融入到生活当中去了。这个单品的形制、穿着习惯、搭配包容性,都很适合日常。同一个码,100斤的女孩能穿,125斤的也能,不用焦虑身材。性别的包容性也很强,不光女生,有些男生发现自己穿了也挺好看。第二就是穿上比较精美,织金仿妆花的工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果碰上比较难得的布料,加上非遗技艺,比如苏绣、缂丝绣,还有中国传统色和纹样,大家就更喜欢了。还有一点就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这几年流行新中式,因为年轻人想穿一点自己民族传统的衣服,总不能想来想去只有东北大花袄吧,马面裙正好推到这个节骨眼上了。
▲
市面上的马面裙,便宜的有一两百,贵的上万。曹县的主要在一百多块,印花的比较多一点。两三百块的,就有织金妆花工艺,颜色饱和度高,比较适合拍照。
能做到低价,和我们是小城市有关系。这里运作成本不高,拿地、税收都有政策优惠。曹县是人口大县,人工便宜。同样一条马面裙,放到杭州和广州,成本要翻番。我们把电商做成一个仓储式的直播,我设计,我制造,我囤货,我售后,不需要经销商,都是靠自己来播,这也省去了中间商的成本。00后负责设计,阿姨们负责缝纫
直播基地就在生产车间隔壁
特别好玩的是,我们的员工从00后,到50多岁的阿姨,都有。
00后负责设计,操作电脑。四五十岁的阿姨把孩子送去上学,到工厂计件制作,平均收入月薪六七千。
曹县有一个口号叫“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有些孩子从国外或者大城市回来,想看看家乡这个网红城市这么多年的改变,真的是放弃了北上广。他们在大城市,可能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你回家乡,可以做个鸡头。
曹县在鲁豫交界处,在黄河的古道上。刚来的时候,觉得这是个要山没山,要水没水的地方,盐碱地的水都是咸咸的,很不适应。
虽然没有太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地方的人是吃过苦的。山东人淳朴、实在、讲义气,很努力很务实,要么种地,要么打工。
所以曹县虽然不大,从东到西,开车快两个小时,七八十公里路,但很多产业都远近闻名。比如庄寨镇的木材加工,你们用的红酒盒子,大部分都是曹县生产的。还有孙老家镇的棺木让曹县声名大噪,曹县棺木占据60%日本的市场。
曹县能在汉服上弯道超车,也是有原因的。它是书画之乡,最早是做影楼壁布,就是小时候去照相馆拍照,那些印着各地风景的背景布。因为这个生意,接触到客户更多的需求。
比如小孩子拍照时的衣服能不能做一下?都做壁布了,手工活谁家阿姨不会呢?渐渐地就发展成做演出服,比如大型景区的表演服装,广场舞的服装。如果你打开淘宝,会发现前几位的演出服很多是曹县做的。
从加工厂到外贸到电商,从一块壁布,到全民广场舞的服装,再到马面裙。汉服产业链的形成是环环相扣,一个阶段都不能少地递增过来的,它并不是爆发的,我们为弯道超车做足了准备。
▲
大集镇的演出服一条街
至于我们家,最早的时候,我丈夫的母亲是做木雕,父亲是个木工,他们做一些家具,从家庭作坊慢慢发展起来。90年代,一个日本商人找到他们做装饰用的木雕。日本老龄化严重,棺木市场变大,商人就问棺木能做吗?他们就按照日本人给的形制做,质量上乘产量又有保证。
这两个行业,一个是出口的制造业,一个是国内的文化产业,看着是不相通。很重要的是我们的眼界。做出口之后,我们就把眼界打开了,我们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里,看到外面是这么发展的,会思考自己的事业要怎么发展,我们能快速融入到全球化的市场里去。
人家说我们曹县存住了日本人最后的体面,做棺木的时候,我们研究对方国家的文化需求,做汉服的时候,我们也在研究自己的传统。
做什么都踏踏实实的,上下五千年文化,够我卖好几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