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1

[休闲时尚] 90后女孩不上班、租房住,却为二手旧物豪掷千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6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0后女孩不上班、租房住,却为二手旧物豪掷千金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4-04-25 18:55 


在上海市中心最热闹的街区,

90后女孩王梓暄闹中取静,

在弄堂里过着隐居般的东方生活:

研究茶道、花道、香道,

与从全世界淘来的东方古董为伴。

王梓暄在工作室作画
她说自己不是富二代,不买奢侈品,
却会为了喜欢的古董掷千金。
收藏的爱好始于她在伦敦留学期间,
回国几年后,
她决定逃离打工的人生轨道,
以最热爱的古董收藏为生,
自己开工作室,自负盈亏。
4月,一条来到王梓暄的工作室拜访,
和她聊一聊当代人如何过一种东方生活。
自述:王梓暄
编辑:马诗韵
责编:陈子文

IMG_1960.PNG


王梓暄与一条收藏顾问Grace一起品茶
我很喜欢弄堂的氛围,但从来没有考虑过把工作室开在梧桐区,这里太热闹了,附近就是安福路和武康路。
IMG_1962.JPG
天井花园
去年,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这间老房子,最吸引我的是那扇残破的铁门,打开后有一个天井——我后来把它打造成了一个花园——当时觉得别有洞天,像一句古诗“壶中别有日月天”,讲的是道家清静无为的生活。
我没有犹豫就租下了,闹中取静。我家就在附近两公里,骑车过来只要10分钟。

进入玄关后是主要的展示空间,会定期根据季节或主题调整陈列。春天,有很多具有山野气息的植物

IMG_1964.JPG

里面一间更像个人空间,在上一个展览中复原成了夏目漱石的书斋
我曾在伦敦留学,回国之后一直思考:我是怎样一个当代的东方人?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当代的东方人是什么样,大家穿西装,穿球鞋,戴棒球帽,就跟西方人看起来一样,除了黄皮肤和五官体格。我觉得我们可以去探索一下,在当代怎么样过一种东方生活。

用天井里种的花来插花
我最早接触的是花道,我去看了西方花道和东方花道的展览。西方更注重感官体验,讲究花在自然中的丰饶,因此英国人也以园林自豪。而东方人在花道中更专注,更讲究私密的精神世界。一次只看一朵花,好像要把自己看进花里,思考它是怎么看待世界的。
IMG_1966.JPG

茶室品茗

关于茶道,我是先喜欢茶道具,反复使用它们,才渐渐爱上了喝茶。工作室最里面是茶室,一方小小天地,就像茶道宗师千利修的茶室一样。就算你再有钱、再厉害,来到这里就要专注于茶。
我会根据不同来客,选择不同茶道具。有个朋友平时都喝酒,只有跟我在一起时才会喝茶。在这样的春天,我就会给他找一个饰有野花草的迷你高脚杯。我说,今天以茶代酒,健康一点。一些喝茶多年的朋友,他们说你小小年纪,怎么泡的茶层次很好喝,我说我有自己的魔法。
IMG_1967.JPG

点香的佛龛与风帽观音

香道是新学的。工作室的小龛供奉了一尊不太起眼、我却很喜欢的风帽观音,平时我会在这个区域点香。
很多人会说喜欢我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生活,但不是我的“方式”。现在所谓的“东方生活方式”,是让我困惑的一个现象。你要先有生活才会有方式,而不是模仿“中式老钱穿搭”,跟风去购买东西。如果你本身不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就会和真实的自己产生距离,让人误解。
IMG_1968.PNG

点一支线香
我不是富二代,我的消费观念比较极端: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节俭的人,每天骑车或步行上班,穿衣打扮的开销也不多,我几乎不买奢侈品,觉得没有任何必要,但是对于特别心动的东西,我会豪掷千金。

进入古董行业,你当然不能没有钱,但也不必特别富有。开工作室前期的资金,是我自己的积蓄,父母有时候给一点,也只是略表支持。我的心得是,在这个行业,钱越多反而越不够花,因为你的审美、认知、目标都会往上走。


收藏的扇子

我从最早几百元的收藏开始慢慢积累,主要是以藏养藏的模式。一个物品从世界各地来到我的空间,我送他们去新的主人家。我经手了可能有几千把扇子,再到之后我收藏屏风和书画,再延伸到了其他门类。

和传统古董店不一样,我在选品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追求升值。我会去想这个东西在古代是怎么使用的,那么现代人类的生活节奏变了,我们怎么继续使用它,怎么和古代传统产生连接,又不是完全照搬。

IMG_1971.JPG

可以用作发簪或筷子,也可以用来防御

我收藏了武士刀上的一个小配件,它可以作为筷子,也可以用来近身防御。在古代,它是一个跟作战有关的物品。在现代,我们可以拿它来当焚香的香筷或者是作为发簪,把几百年前的腥风血雨变成现在的风花雪月。

IMG_1972.JPG

左:维多利亚时期的零钱袋

右:印笼

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零钱袋被我装上皮绳,变成了毛衣链。之前富人们用它来装零钱,打赏给歌剧院的演员。现在我们也可以用来做香囊,装些小东西。我还用古人装印章的印笼来装airpods,制造一些新鲜的趣味。

IMG_1973.JPG
把古代经文做成书签

我回收了一些中国古代的经文,选取其中可以警示当代人的词句,裱在了vintage织锦上。它主要的功能是书签,我也会放在手机壳后面作护身符,时常看到有一种警示作用。

IMG_1974.PNG

王梓暄在调整古董陈列
1992年,我在天津出生。每到周末,父母会带我去天津的古文化街。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那是全世界最好玩的地方。在那里,母亲给我买了第一个盆景的玩具。从小我就喜欢这些,也潜移默化影响了后来的生活。
12岁,我回到了祖籍浙江,生活在杭州,真正的山水之中。我模仿古代文人,也去游历杭州的山山水水。
IMG_1976.JPG
王梓暄的画作
我小时候学习书画,大学专业却选了油画,当时觉得西方的东西很酷。后来在系统的学习中,我发现西方艺术追求结构和透视的表达,而中国艺术更讲求气韵和线条,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我还是对东方的传统和艺术更感兴趣。
刚刚去到伦敦留学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思乡之情。在中国,我是中国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到了英国这样一个千里之外的国家,我一下子感到很迷失,不知道自己是谁。本地的同学们分不清,你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对他们来说可能也不重要。
IMG_1977.JPG
在英国的博物馆发现了中国的青花瓷,形制是欧洲宫廷典型的郁金香塔形花器,纹样也是欧洲人和欧洲植物
当时我逛古董店、二手市集和跳蚤市场,自然而然地就会收集一些熟悉的东西,也就是东方的物品。用它们来装饰房间,我才觉得在这里有了家,精神有了一个安放的地方。
这些东西便宜的只要人民币二三十块钱,贵的也不到一万块。其中有些是古董,另一些则是西方人仿制的东方古董,也就是西方人对东方的二手印象。比如一件青花瓷,你细看发现画的全是高鼻梁的西方人。

我从西方的角度去发现,在整个地球上,中国作为亚洲的文化主体,它的文明是多么的伟大和美妙,我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IMG_1978.JPG

左:王梓暄设计制作的屏风

右:作品《风的见闻》,风吹过时,眼睫毛做的帘子会“眨眼”
在2021年成立工作室之前,我做过很多工作。回国后我先在美术馆上班,虽然进了艺术行业,但是心理落差非常大。我一直在做重复性的工作,精神回馈很少,也感觉不到自我价值。

后来我创作艺术作品参加过展览,当过平面设计师、模特,基本上跟艺术相关的都干。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不管我从事什么工作,对收藏的兴趣都更大。我的父亲说,什么事情是你不赚钱都愿意做的,就去做它。那是在疫情期间,当时不知道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想,干脆专注地做喜欢的事情吧。

IMG_1979.JPG

王梓暄不舍得出的一件收藏,是一对行舟小船耳环,她很喜欢船的意象,象征东方人私密的精神世界
以古董收藏为生要自负盈亏,和上班相比各有各的压力。但是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亏了再去赚回来,有盈利就去做更多事情。重要的是,我希望传达我欣赏的东方美学。

IMG_1980.JPG

茶挂
对我来说最珍贵的一个收藏是一副茶挂,收来的价格其实不算特别高。上面写着白居易的诗“不暖不寒慢慢风”,上半句应该是“不明不暗胧胧月”,这是一个不知名的作家书写的。它可以代表一种很松弛的生活状态,我想要以这样的生活和节奏去感染他人,原来我们也能活得像诗句一样美好。
我把它挂在茶室里也是为了警醒自己,做事情不要焦虑。就像我们花园的花,只要让它好好地活着,开花是迟早的事情,不用着急。
在古董行业六年,我也踩过不少坑。我认为走弯路不是坏事,美是一种感受力,真真假假你都感受过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喜欢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0後女孩不上班,為二手舊物豪擲千金

在上海市中心最熱鬧的街區,90後女孩王梓暄在弄堂裡過著隱居般的生活:研究茶道、花道、香道。 她說自己不是富二代,不買奢侈品,卻會為了喜歡的古董擲千金。 留學歸國幾年後,她決定逃離打工的人生軌道,以最愛的古董收藏為生,自己開工作室。 4月,一條來到王梓暄的工作室拜訪。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9:27 AM , Processed in 0.0432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