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深圳龙岗区一块曾经养殖甲鱼的水塘,
建起了一座先锋的环保建筑——
全国最大的垃圾发电厂之一,
如今投入使用第5年,
每天处理整个城市生活垃圾的1/4,
每天焚烧发电量320万度,
图中的橙色锥型建筑便是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位于深圳龙岗区,群山环绕▲
垃圾进场后被卸入垃圾库,在发酵7天后进入右侧焚烧炉进行焚烧,抓斗一次性可抓取10吨垃圾。镜头远处成色较深的垃圾为发酵后的垃圾,正被抓入焚烧炉
还可以上屋顶走走看看。
▲
一条对话SHL(Perkins&Will旗下)建筑事务所项目总监陈超 (左)项目总监陈超告诉一条,
整个能源生态园占地54.2万平方米,
“我们希望以这种尺度和体量的震撼,
引发公众对垃圾处理的思考,
焦显峰告诉一条:“2016年,深圳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飞快,相应垃圾增量也是非常快,于是市政府决定开启深圳市三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龙岗能源生态园就是其中一个。我们的理念是建一个工厂,还一个公园。现在的垃圾发电厂给人就是一种非常舒适的公园的感觉。”
“2018年1月17号第一罐混凝土浇筑,2019年6月9号接收第一车垃圾,垃圾进厂是在夜间11点多,我们当时也给这批车上挂上了大红花,排队依次进场。”焦显峰说2015年我们关注到一个垃圾发电厂的国际竞赛,希望把这个环保电厂设计成一个对公众开放、进行科普教育的空间,我们在2016年2月正式开始设计。场地位于山体环抱的区域,这里原本是一个甲鱼养殖场,设计出发点是让建筑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减到最小,尽量把各种附属建筑整合到圆形空间内,这样可以把周围多余的空间还给自然。
▲
主厂房占地8万平方米,是个橙色锥形,直径达到326米。
整个厂的流线规划上我们遵从了一个重要原则:人流和物流完全分开。
深圳对于垃圾车的管理非常严格,首先外部涂装统一,最重要的避免跑、冒、滴、漏,避免外挂,整个车辆运输过程中没有臭味,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垃圾车从园区西侧的一条单独货运隧道进入园区,抵达卸料大厅后将垃圾卸入垃圾库。
焦显峰:对于垃圾的臭味,我们采取了特殊措施:第一厂方封闭非常严密。第二在运行过程当中,锅炉焚烧所用的一次风和二次风从垃圾池内抽取,把垃圾池内产生的可燃、易燃、有毒有害气体抽到炉膛里面进行焚烧,保证这个臭味儿不外溢卸料大厅的后部是我们的垃圾库,也是厂房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部分。垃圾在库中由抓斗抓入焚烧炉,焚烧炉产生的热量最终来到电厂的汽机间去推动发电组的运行。烟气净化系统采用七段式。
焚烧产生的炉渣进行分拣,金属被单独分拣出来;沙子作为再生沙,成为制砖的原材料
垃圾中的滤沥液,进入滤沥液处理系统,其中有 70% 作循环水、冷却水的补水,其他的浓水进行回炉、焚烧处理最终无法被处理的飞灰螯合物,在进行螯合后送到填埋场内进行安全填埋,期待未来有更合理的处理方式这个电厂实施的是深圳处理标准,是优于目前中国的国标,包括欧盟的标准,所以它的运营是达到了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主厂房的外部有两个100米高的烟囱,是烟气处理的最后一环,焚烧产生的尾气会经过烟气净化系统处理后,通过烟囱排放。
烟囱的外观跟主厂房的工业感外观所呼应,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刻意隐藏这两个烟囱,这也是一个需要被看见、被了解甚至被理解的过程。
目前生产场地人员有240余人,建设初期建成的单身宿舍可以容纳120余人这个场地不仅仅是一个工人们工作的工厂,园区内还有环保材料制成的篮球场,还有食堂、宿舍等生活配套设施,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在设计之初我们也研究了一些知名国外垃圾电厂的案例,比如丹麦的哥本山垃圾电厂,屋面做了一个滑雪场,来鼓励公众参与和走进这个电厂;日本也有一些垃圾焚烧电厂是强调工业建筑的清晰性的,这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所以最终我们的屋顶设计了环形跑道,希望给员工或者来参观的游客一个屋顶锻炼的机会,饱览周边的自然景色,也是很独特的体验。我们还在建筑中设置了一个小型的电影放映厅,公众可以观看环保相关的电影,出来后还可以通过一条封闭的玻璃连廊观看整个主厂房和设备运营的情况,非常直观。而连廊的另一侧,则是室外郁郁葱葱的景观。这几乎还原了我们设计之初所构想的园区的景象。我们也希望这个园区能够不断给公众进行垃圾减量的思考。也许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们垃圾减量有了很大的成效,那么电厂也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圆形空间转换为其他的公共设施,到时候可以通过屋顶光伏为它提供能源,实现零碳的运营。
主厂房我们设计成了非常简洁的圆锥造型,希望从形式上表达工业建筑的力量,让公众了解到原来我们需要这么大体量的空间去处理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从而反思如何为垃圾减量做出自己的贡献。建筑的立面包括屋顶都做了透空的处理,这是国内电厂的首创性设计。透风的设计可以通过自然风做降温的处理,对比封闭电厂内部用空调降温,有相当大节能的效果。
立面由360度的斜向金属百叶组成,可以遮阳和防雨,百叶的弧度经过了风洞实验测算;表面的涂层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和金属表面互相粘合,这样下雨时便可以自然冲刷掉灰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日常维护的费用。屋顶的透空通风百叶也是比较创新的,它可以让自上而下的雨水得到截流排走,雨水不会进入主场室内,但自上而下的空气又可以通过系统排到室外,给室内降温。另外工人们在厂房内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周围的景色,相比起封闭阴暗的厂房,工作心情也会舒畅很多。
建筑的屋顶我们设想了几种系统,包括绿植屋面,水平通风设备,还有最重要的光伏屋面,利用屋面产生更多的可持续能源。最终屋面铺设了18000平米的光伏,每年可以产生360万度的清洁能源。
整体项目的雨水处理是将雨水引向草地,在草地上做了植草沟的处理,其实这是海绵城市的重要构成元素,它可以将雨水收集进行过滤,最后进入到地下的储水池中,将来可以被回收再利用,作为景观灌溉用水。
建筑行业本身是碳排的大户,不管在哪个国家,因为建造活动和建筑所产生的碳排放都占到总体碳排放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节能减排是建筑行业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我们的设计团队通过这个项目直观地了解到垃圾减量化这个环保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今年开始,我们全公司内部开始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希望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垃圾减量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在国内外很多专家的认知中,建筑所能做的节能减排是少做一点坏事,但更前沿的理念是探索如何能通过建筑做一些好事、做对环境产生积极作用的事,比如建筑本身产生的可持续能源已经超出建筑本身所需要的能耗,反而把电量再回补到我们的城市电网当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建筑进一步给环保电厂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在全国各地去探索、去设计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垃圾电厂。
内文部分图片来源:摄影师田方方
题图来源:摄影师ACF域图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