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白银价格刷新三年高位,世茂集团被提出清盘呈请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8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银价格刷新三年高位,世茂集团被提出清盘呈请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4-04-08 19:20 

清明节人均旅游支出超2019年


4月8日消息,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根据游客出游花费除以总出游人次,计算得出今年清明节人均支出恢复至2019年的101%,为2020年以来主要节假日以来,人均支出首次恢复并超过2019年。

清明假期,国内跨区域人流量维持双位数增长。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假期3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9%(春节假期8天为28%)。分结构看,自驾出行维持高增,营运性客流降幅收窄。(华尔街见闻)

|点评| 从绝对值上看,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假期人均旅游支出终于超过了2019年的正常时期。如果考虑到这五年来的物价涨幅,居民的消费意愿仍然没有完全修复。具体来看,今年居民更愿意将钱花在精神满足上,电影院、博物馆、花园等场所成为热门景点。相比于过去居民扎堆全国出名的景点,今年不少具有特色小吃、特色文化的小城市也迎来众多游客。整体上看,旅游市场消费下沉的倾向较为明显。

假期消费持续修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居民将日常减少的消费支出集中在了假期。增强居民日常消费意愿,只依靠“以旧换新”等补贴活动略有不足,更需强化居民未来收入增长预期,双管齐下。

央行设立5000亿科创和技改再贷款



4月8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于上周日发布消息,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更好满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的融资需求。本轮设立的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再贷款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接续。央行网站信息显示,2022年4月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以及2022年9月创设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存续状态为“到期”。(界面新闻)

|点评| 结合此前落地的政策来看,本轮再贷款是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配套政策,其投向更为偏向初创企业,其覆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只是从规模上看,本轮的再贷款规模略低于前两期贷款额度之和(6000亿元),在额度方面或许也更为紧张。

由于前两期的科技创新再贷款目前均已到期,近几个季度处于净偿还状态,因此本次落地的再贷款有着“续贷”的意味在内,整体上看就是对前期贷款政策的接续,对制造业的利好更多是在中长期领域,短期利好方面不宜过度解读。

工信部:支持新能源车企加快海外发展


4月8日,工信部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加强新能源车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一是促进标准法规协同,加快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法规对接,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合作;二是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因地制宜加快海外发展;三是优化贸易发展环境,坚持国际化创新、全球化发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近期,国际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缺乏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执意推进实施对我国电动汽车贸易限制。此前,美国总统拜登在一份声明中宣称,已指示商务部部长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同期,欧盟委员会发布条例,要求海关对来自中国进口的电动车进行进口登记。(综合界面新闻)

|点评| 面对外国的贸易限制政策,中国向来习惯以开放的合作态度和促进法规对接来应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如此。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需求差异,完善各国之间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对接,形成“因地制宜”的本地化效应,对中国车企打开国际市场将形成有效助力。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动车出海已经成为多个国内巨头的核心战略,通过铺设自有的海外产销渠道、进行海外建厂等举措,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也更能让外国用户乃至政府接受。只是面对泛化的国家安全概念,企业可能还需多做准备,避免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措手不及,遭受损失。

世茂集团被提出清盘呈请


4月8日,世茂集团发布公告,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对本公司的清盘呈请,涉及本公司的财务义务金额约为15.795亿港元。世茂集团称,由于清盘条例的影响,公司董事会提醒,如果公司最终因呈请而清盘,在未获得高等法院认可令的情况下,于起始日或之后作出的本公司股份转让将属无效。

世茂集团认为该呈请并不代表公司境外债权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共同利益。为保障其相关方利益,公司将极力反对该呈请,并继续推进境外债务重组以最大化其相关方的价值。世茂集团2023年年报显示,世茂集团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210.3亿元,净负债率约为473.2%。截至周一港股收盘,世茂集团下跌18.68%,报收0.37港元/股。(综合澎湃新闻)

|点评| 作为最早一批“暴雷”的大型房企,世茂的现状岌岌可危。复盘世茂经营轨迹,可以发现直到2021年陷入流动性危机前,世茂的资产负债率在行业内都不算太高,依旧在动用大笔现金并购出险房企的项目,试图“抄底”。然而,收购来的项目迟迟难以变现,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和负债的累积最终拖垮了世茂。世茂债务违约后,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世茂此前为债主提出的债务重组方案,主要是债转股和债务展期。但世茂股票目前流动性极差,而公司目前又失去造血能力,提出清盘呈请,尽早止损,也就成为债权人无奈的选择。

多家船公司大幅调高海运价


4月8日消息,包括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等在内的头部船公司陆续发布涨价通知,对远东(包含中国在内的亚洲东部地区)运往美国和加拿大的海运价进行涨价调整,涨幅为1000—2000美元。按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平均运价约3000美元来计算,涨幅接近70%。

然而,船公司宣布涨价似乎并未得到市场的回应。从多家货代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海运真实的市场价格并未有明显上涨。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海运市场当下和未来至少两三个季度,都缺乏大幅涨价的动力,预计价格将维持相对平稳的趋势。(综合凤凰网财经)

|点评| 和红海危机之类的突发性涨价不同,本轮航运运费涨价更类似策略性涨价。每年的4月都是航运公司与美国航线的长线签约窗口期,其签约结果与船公司长期的获利能力联系紧密。因此每到这个时间,航运公司都会发布一些涨价公告,以此来提高市场预期。至于具体涨价与否,还需要看航运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博弈结果。

截至目前,全球的集运运力仍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而红海问题对运距的拉动也随着时间慢慢被市场所习惯。航运运费依旧受困于产能扩张带来的供给过剩,这也是市场不看好运费上涨的原因之一。不过随着全球去库存周期逐渐步入尾声,美国今年的进口需求也有了持续增长的趋势,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航运市场提前进入旺季的可能性并不能被排除。

中信证券百余名投行人员调岗



4月7日消息,近期中信证券对100余名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进行调岗,以缓解IPO降速后带来的人员压力。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监管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出不了项目的背景下,券商势必要考虑人员成本。目前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下降是普遍现象,因此不少券商都在考虑人员成本,调岗、裁员皆有。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31家公司实现首发上市,低于去年同期的86家水平;IPO合计募资223.6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961.37亿元募资额;80家公司IPO终止(撤回),超过去年同期的47家。(澎湃新闻)

|点评| 从去年底开始,A股市场IPO审核全面收紧,过去大干快上的券商投行业务迅速遇冷。受此影响,券商行业净利润整体下降,人均薪酬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作为国内券商龙头的中信证券旗下拥有众多业务线,对员工进行内部重新安排不算太难,不少中小券商则直接选择裁员。相比“反向讨薪”的银行业,券商行业还算是要好上不少。

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行业,景气度受经济周期影响很深。全球主要国家的金融巨头公司们前两年就已经开启了裁员进程,从这点上看,国内金融行业的“稳定性”要强于国际同行。目前,中国实体经济正处于修复之中,金融行业让利实体经济的力度还有待加强,金融行业的苦日子还没有结束。

现货白银价格刷新近三年高位



4月8日,现货白银价格日内早间一度升穿28美元/盎司关口,刷新了近三年来的最高位。而在国内期货市场,银价走势甚至要更为疯狂——沪银日内高开高走,开盘后不久便一路直接封死了7%的涨停位。截至周一收盘,沪银主连报收7128元/千克。

同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告,自2024年4月9日收盘清算时起,Ag(T+D)合约的保证金比例从10%调整为12%,下一交易日起涨跌幅度限制从9%调整为11%。年初至今,现货白银价格已累计上涨了逾16%,涨幅要明显更强于创下历史新高的现货金价(+13.5%)。而类似的表现差异,也同样出现在了纽约期金/期银和沪金/沪银的价格对比上。(综合财联社)

|点评| 黄金价格不断刷新历史高位的背景下,同样为贵金属的白银正在迎头赶上。白银的全球储量和开采量远大于黄金,因此金融属性弱于黄金。此前黄金因为欧美国家降息预期、全球地缘冲突等原因大幅上涨时,白银价格的涨幅相对较小。白银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其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目前,全球经济有望进入新一轮复苏阶段,工业需求增加,带动白银价格走高。

不过,短期内黄金、白银价格的快速上涨,开始超过基本面变化因素。按常理来说,美联储近期的“鹰派”发言对贵金属价格是不可忽视的利空因素。然而,全球投资者对地缘冲突变化的关注度更高,看好贵金属价格上涨的气氛十分热烈,已经达到了无视利空的地步。

周一两市震荡调整创指跌近2%



4月8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均收跌,创业板指领跌。盘面上,周期股继续逆势活跃,其中黄金股领涨,电力股集体走强。智能驾驶概念股一度冲高,食品股午后异动。下跌方面,光伏概念股陷入调整,柔性屏、医疗器械等板块跌幅居前。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下跌,逾80股跌超9%。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9314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35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30.45亿,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5.2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5.25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报3047.05点,跌0.72%,成交额为4218亿元;深成指报9394.61点,跌1.57%,成交额为5096亿元;创指报1807.05点,跌1.81%,成交额为2029亿元。(财联社)

|点评| 周一两市低开后权重股逆势拉升,指数回暖,对个股的带动效果偏弱。临近午盘权重股陆续回落,再加上近期高位题材股的走弱,两市全面回落。从盘面上看,在通胀预期下,周期股整体较为抗跌。题材、概念聚集的TMT板块持续回调,受荷兰或将停止维修对华出口的光刻机设备影响,科技板块全天领跌。

临近年报密集披露期,结合近期证监会监管趋严的姿态,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纯题材股年报业绩变脸的风险正在增大,活跃资金陆续从其中撤离,对市场整体气氛形成抑制。从整体上看,清明节出行数据偏暖印证了此前宏观数据修复的信号,市场调整暂时没有改变整体趋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3 09:02 AM , Processed in 0.0306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