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没想到纪录片都成脱口秀了。
本来是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扩展知识才看纪录片的。
一不留神却发现自己乐着看完了。
尖酸幽默,金句不断;真实迷人,全程毒舌!
看完只有一个感慨,这个女人的嘴是为蹦出金句而生的。
马丁老爷子还是她的死忠粉,只要她一开口,老爷子笑得连脖子都没有了。
今天推荐的就是这部《假装我们在城市》。
把纽约“吐槽”的体无完肤,喜欢纽约或者是不喜欢纽约的全给整沉默了...
最主要的是,她太有趣了——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
目前豆瓣上 9.0分。
看完后的感受和大多数剧迷一样,没想到一部“纪录片”可以这么有趣..
弗兰·勒博维茨是谁?
她是作家、演讲家、业余演员。
如果你看过小李子的《华尔街之狼》,你或许会记得那个戴着玳瑁眼镜,留着中分卷发的法官。
但她最为人熟知的是,她通过对纽约大都会生活的观察、洞悉和描述,映射出对整个美国社会生活方式充满讽刺幽默的评论。
而这部纪录片就是讲述她游走纽约,从多个角度探讨「纽约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简单来说,就是她如何以一己之力,吐槽纽约。
正所谓爱得愈深,吐槽水准愈犀利。
听过她讲话的大多数人,绝对会承认,弗兰是不可多得的金句制造机。
由于太精彩了,将这部纪录片称为脱口秀文化的高光时刻都不过分。
比如,她对纽约当下的土绅化装饰嗤之以鼻,反对为了迎合游客在时代广场上摆盆栽;
「称这些摆放过多的植物,更像是她祖母的坟墓」。
讽刺高效至上的互联网让行人忘记交通规则,过马路时双眼紧盯手机;
吐槽我们现在生活在为艺术品价格,而不是艺术本身鼓掌的时代;
吐槽地铁糟糕的味道,不满纽约的物价;
嘲讽前「纽约市长」颁布的吸烟法:
我亲口对他说,你知道艺术家们坐在餐馆与酒馆里,边喝酒边闲聊应该被称作什么吗?那叫做艺术的历史。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毕加索聊到一半时候需要走到屋外才能点燃香烟会怎么样?或许灵感在这时候就夭折了。
本片的导演是老顽童马丁·斯科塞斯,他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纽约客。
他创作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描述这座他爱得深沉的城市。
本片并不是两位好友首次的纪录片尝试,早在十年前,马丁拍摄了一部以弗兰为主角的纪录片《公众演讲》。
在马丁的镜头下,弗兰继续以充满独立洒脱的精神装扮示人。
男士西装、白衬衫、牛仔裤、西部牛仔皮靴、以及标志性的玳瑁框架眼镜。
刚刚过完70岁生日的她,比年轻时更充满魅力。
随着弗兰带领我们穿过纽约的地标,回顾那些公众参与并塑造的地方,在她滔滔不绝的段子中,一次又一次的玩笑与尖刻的讽刺中。
我们在笑的同时,也再一次感受到了时过境迁。
虽然她是走在当下的纽约,但讲述的却不是当下。
而是老纽约客们对昔日摇摇晃晃、忽明忽暗的纽约一部自娱自乐的回忆录。
那个时候纽约因为高犯罪率与衰败的经济变得臭名昭著;
那个时候,纽约与安全、高效不沾边,那是黑暗粗砺的一段时光;
但也是那个时候,纽约也更宽容,更自由。
就像弗兰说的,为什么当时人们来纽约,因为这里接受同X恋。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大城市总是让人又爱又恨。
一方面,它不会在乎你过去是谁,从哪里来,它只在乎你此时此刻的筹码。
另一方面,它冷漠,从不会挽留你。
为了像碧C一样吸引你,大城市永远保持一幅金光闪闪、深不可测的面瘫脸,不对你保留一丁点隔夜的热情。
和它相处久了,你开始变得和它的节奏一样,
喜欢15秒的刺激,记忆力像金鱼一样短暂,注意力更少。
城市由人们构成,人们来来往往都是过客,城市生活也因此瞬息万变。
在快节奏的当下,打开视频看一段闲聊松散的谈话,在幽默与戏谑中让生活慢一点点。
最后,这个女人太有魅力了,听她讲一整天都不够!
喜欢类似题材的小伙伴,可不要错过哈。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3:24 PM , Processed in 0.0298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