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能无视民族与肤色的界限,游走于不同国家的被压迫群体之间,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国际共产主义者。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共产主义者,就有白求恩、切·格瓦拉等人。
然而,国际共产主义最亮的星是列宁和托洛茨基,而非白求恩等人。
也许大家并不知道,领导十月革命的列宁、托洛茨基等人,其实并不是俄罗斯的本土革命者,而是一群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者。
这些人长期活跃在西欧各国,宣扬革命。在他们看来,欧洲各国是工业发达区,那里才是工人力量最为集中的地方,革命要想成功,就必须带着欧洲的小伙伴一起玩。所以他们奉行的学说就叫作世界革命论。这个理论认为,世界革命想要成功,就必须各国一起发力,绝对不能靠俄国一枝独秀。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也明确指出革命绝不可能在一国获得成功,就算成功也不能长久。
因此,在列宁等人看来,解放俄国并不是他们的目标,俄罗斯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件工具。他们要做的是用俄罗斯这根柴去引燃西欧的革命火种。至于俄罗斯这根柴被燃烧殆尽之后会怎么样,这不是列宁他们所关心的。
只要世界革命成功了就好,何必在乎这种细节呢?
这种理想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俄罗斯人民表示不能接受。别说俄罗斯人了,就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都不能接受这种理想啊。这就好比说有人告诉你,只要牺牲掉整个中国,就能把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解放出来,你答应还是不答应?
对此,俄罗斯人针锋相对提出一种叫作“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是以斯大林为首的俄国共产主义者。他们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大苏还很弱小,我们应该埋头发展,等我们发展好了再去拯救其他受苦受难的阶级兄弟。
那这两种论调到底谁更加高明呢?
答案是:半斤八两。
苏联这个国家其实是非常可悲的,他从一出生就被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双方的力量对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日久天长,苏联必死无疑,这就好比蜀汉跟曹魏的差距一样,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发展都是没用的。
所以,斯大林的“一国论”从一开始就是死路一条,成功率几乎为零。哪怕你把苏联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你也不可能是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手呀。
苏联当时唯一的活路,就是点燃世界各国的革命火种,尽最大的努力把西欧各国给赤化。只有把西欧的工业、人口、土地和资源都纳入苏联,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有机会跟资本主义一较高低,否则绝对是死路一条。
那这不就说明世界革命论更高明吗?
但问题是,列宁他们那套“世界革命论”成功率也几乎为零,并不比斯大林好到哪里去。因为沙皇俄国留给他们的底子实在是太弱了。工业基础跟西欧各国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水平。凭这点底子,你拿什么去别人家放火?
按照斯大林的一国论,苏联虽然最后必死无疑,但是至少可以苟延残喘几十年再死。
可如果按照列宁的世界革命论去干,理论上虽然有那么一线生机,但是苏联极有可能在列宁时代就会完蛋。你说说谁比谁更高明呢?
苏联建立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联合俄国国内的叛军对这个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展开神圣围剿。直到1922年,苏维埃政权才肃清内外敌人。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1920年的时候,苏维埃政权居然主动出击,发动了一次西征,而这次西征目的就是想要点燃西欧各国的革命火种。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举动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冒进啊。那列宁等人为什么要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做这种九死一生的事情呢?
因为在1920年的时候,苏维埃政权已经在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优势。胜利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在这次战争中却衍生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俄国本土的革命力量开始在党内占据优势。以前,布尔什维克党内的骨干力量都是列宁这帮拥有国际共产主义倾向的革命者。
可是,随着苏俄内战的开打,你想要打赢战争,就必须得借助本地人的力量吧?于是,战争打的越久,俄国本土的革命力量就会越强大,一国论的拥趸就会越多。
这个时候,列宁面临着跟当年诸葛亮一样的困局。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有一个著名的《出师表》,但很少人知道历史上还有一个《后出师表》,虽然这个《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写的还有争议,但里面关于北伐的原因,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后出师表》是这么说的:自从我到汉中,这才两年时间,就先后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邓铜等师团级干部70余人。这些人都是先帝征战四方从大汉13州搜罗过来的人才,不是一个四川可以出产的。我要不趁着这些老同志活着把事情干成,等他们都死光了,我们就再也不是曹魏的对手了。
同样的道理,列宁的那帮战友,都是他在欧洲各国走街串巷几十年聚集起来的。这些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不是一个俄罗斯可以出产的。列宁必须得趁这帮老同志还能镇住局面,把事情给做成了。否则,等到斯大林这帮人成长起来,那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就彻底完蛋了。因为苏维埃政权是建立在俄国的土地上的,人家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本土人才,反观列宁这帮国际共产主义者,他们是无根浮萍。等他们这一代人去见马克思,那世界革命论就会后继无人。
但列宁不是诸葛亮,他是魏延。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位导师是个文质彬彬的理论家,与霸气侧漏的斯大林相比,似乎差了点气势。
可只要你稍微了解下他的生平就会发现,这位导师哪是什么文质彬彬的理论家呀,他跟那位提出子午谷奇谋的魏延是一路人,两位都是那种只要有一成胜算,就敢压上全部身家的冒险家。
比如说吧,当初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的胜算其实非常渺茫,除了列宁和托洛茨基,包括斯大林在内的其他人都不赞成发动革命,他们更倾向于跟资产阶级组建联合政府。可列宁硬是力排众议全仓压上,结果还真就被他干成了。
如果没有导师的这次豪赌,日后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面貌将会大不一样。与列宁相反,斯大林才是那个谨小慎微的诸葛亮,这个人做事没有八成胜算是绝不会下注的。
所以列宁冒险发动西征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而且我认为导师这么干是对的,弱者面对强者的时候,是不能中规中矩、稳扎稳打的,因为这种打法有利于发挥强者的体量优势,时间一长你必败无疑。
因此,想要以弱胜强,你就必须敢冒奇险,只有用子午谷奇谋这种风险性极高的招法,才有机会搏他个一线生机,毕竟九死一生总比十死无生好吧?
再说人家列宁也并非盲目冒进,他也有自己的算盘,导师认为,俄国虽然弱小,但只要红军一到,欧洲各国被压迫的人民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到时候里应外合未必不能拿下欧洲。
可惜的是,列宁这次赌输了。在西欧列国的支援下,列宁的红军刚走到华沙,就被大波波的军队给打败了,波兰人民也没有箪食壶浆迎接他们,而是用石头和木棍招待这些不速之客。谁让俄罗斯灭了人家两次呢,国仇家恨忘不了啊!
这次西征是国际共产主义唯一一次尝试,此战之后国际精神便成绝唱,以后再也没有哪个国家会不计得失去解放他国了。
因为这次战败,世界革命论在一国论面前就再也抬不起头了,随着列宁仙逝,托洛茨基被逐,俄国彻底走向了斯大林的一国论。
可恨的是,斯大林掌权后依旧打着共产国际的大旗招摇撞骗,大公无私的共产国际俨然变成了苏联谋私的工具,斯大林为了苏联利益出卖革命同志的事简直是罄竹难书,毛伟人表示深受其害。
不过,国际共产主义在波兰的失败也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列宁这帮人发现西边一时半会啃不动后,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一年之后,共产国际派了一个叫马林的人到中国撒下了一颗火种,最后烧掉了帝国主义在中国苦心经营的三座大山。
列宁等人的理想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那大公无私的理想主义光辉,纵使百年之后也依旧令人心驰神往,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做到天下为公的人,其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景仰!行文至此,想借用一句话赠给这些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者:君“等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参考资料
季正矩:《列宁传》,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