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哲史艺丛] 上班穿丑衣服在古代可不行!你的穿搭在古代职场什么“段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8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班穿丑衣服在古代可不行!你的穿搭在古代职场什么“段位”?

 首阳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2-28 00:23 
0.png
本 文 约 6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分 钟

近日,有网友在一条视频评论区留言称,因为上班穿得“恶心”,已经被领导叫去谈过话了……这还不算完,他还晒出了自己的上班穿搭,结果引发了一场“上班比丑”的大比拼!随即,#年轻人为啥总穿丑衣服上班#这个话题直接冲上热搜,吸引了无数打工人的目光。昨日,人民网更是发布针对“上班比丑”这一社会现象的评论,再度引爆该话题。


1.jpg

上班穿丑衣服引发广大网友热议。来源/哔哩哔哩网站截图


而说起衣服,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发明团体,“黄帝”和他的智囊团。因为在后世传说中,黄帝的创造除了医术、指南车这样的尖端科技,今天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衣服也是他的创造之一!


从周代开始,黄帝及其臣子发明“衣裳”几乎是学者们的共识。如《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世本·作篇》:“伯余作衣裳……胡曹作衣。”《淮南子》:“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伯余、胡曹都是黄帝手下的大臣。


把服饰的起源归于“始祖”身上,既能展现后世的崇拜,也能解决对于古人来说根本无法考证的问题。只不过,这样的解释,已经不能满足今人严谨的考据之风。想要探究繁复的中国礼服起源于何时,典籍与考古是不能剥离的。


衣裳起源 垂衣裳而治天下


之所以我们常说“衣裳”,原因就是“上衣下裳”这种古代重要的服制出现相当早,影响也极为深远。简单来说,“上衣下裳(裙)”指的是上下身不相连属的服制。上身穿独立的衣,下身再围上裳,对于天子、诸侯这些贵族,还会加上各种不同的配饰作为装饰。


古人的衣料主要用麻、蚕丝织就,能保存到后世的可谓凤毛麟角。不过,还好从史前时代开始,先民们就有在陶器上绘画纹饰的习惯。在青海大通出土的舞蹈彩陶盆人物像,身着长裙,后襟有尾形装饰。所以中国古代服饰专家周锡保就提出:


“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具备了上衣下裳这种基本形制,是可以信得过的。”


2.png

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泥制红陶,高12.5厘米,口径24.2厘米,敛口平底,黑彩纹饰。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从陶盆上人物轮廓来看,似已穿有类似长裙的服饰。


到了商代,服装已经明显有了区分上下等级的作用。《帝诰》说商朝的始祖商汤在亳之时,“施章乃服明上下”。值得一提的是,《史记》还记载了商人对于颜色的偏好,“易服色,上白”,将白色的服饰定为国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商朝旧都遗址,考古学家发掘出了大量陶俑和玉人,它们的雕刻技法都非常写实。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就收录了相关人像的线图。从中可见,商代的贵族玉人穿有相当规整的上衣下裳礼服,交领右衽,衣长过于膝盖,后裾直达足部,两腿之间还垂有一条斧头形状的大带。沈从文推测,这个斧头形带就是最古老的“蔽膝”。另外也有一些贵族雕像全身服饰都缀满了花纹,看来当时的刺绣工艺已经相当发达。而当衣服有了纹饰之后,图案越多,色彩越鲜艳,就代表主人的财力与权势越高。衣裳自然而然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


相比之下,奴隶和罪人的雕像,穿着就十分简单,他们的衣服上下相连,中间束腰带,长不及足,此外还有大量裸体的。学者宋镇豪在《商代玉石人像的服饰形态》中总结了十几种玉人服装,而每种都属于一个特别的阶级。概括地说,商代贵族常服窄长袖花纹短衣,而底层则穿窄长袖素长衣。


我们或许都听过一个说法,即衣服最早的发明目的是为了遮羞,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羞耻感”让人开始主动遮蔽隐私部位,最后发展成全身穿衣。


但从安阳出土的这些雕像,不难看出,即便是商都的贵族,也役使着许多衣不蔽体的百姓,而他们也并不觉得这些暴露的人围绕在自己身边是多么让人面红耳赤的事情。以今人的思想去推究数千年前人的想法,出现误会几乎是必然的。


自从武王伐纣,商周鼎革之后,周朝在礼制上相比商朝不止有发展的地方,甚至有完全相反之处。比如周代贵族以宽袍大袖的冕服作为王权之象征,这点与商人权贵爱穿窄袖短衣就大相径庭。


看完了“衣裳”的起源,我们再来看看古代上班都穿什么?

 

古代职场“穿搭阶级”大揭秘


冕服是天子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堪称古代帝王服制中传承时间最悠久的。从周代直到明朝,超过2000年的时间里,就连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也受其影响。跟“衣裳”一样,冕服的发明也往往被附会到黄帝身上。《世本·作篇》称:“黄帝作冕。”《说文解字》亦有“古者黄帝初作冕”之说。


3.png

冕服图解。出自《历代帝王图·晋武帝司马炎》(局部),唐,传阎立本,绢画,全卷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也有人认为该馆藏为后世摹本)。图中帝王身上的服饰表现了文献记载里冕服的各种要素,不过这套冕服主要是东汉明帝恢复冕服制度后形成的基本形式,至于先秦时期的“天子六冕”,因缺乏具体图像资料,难以考据出其具体形制。


既然商代已经有了完善的上衣下裳贵族服制,产生专门的祭服似乎也不是不可能。但目前这方面记载还是见于西周者为多,此时周天子已经将一系列的礼服作为赏赐品交给诸侯与上卿们。学者对于西周青铜器铭文的释读更是发现了许多实证。


西周初年的《大盂鼎》铭文:“易女鬯一卣,冂(裳),衣,舄,车、马。”这是周康王赏赐贵族“盂”衣和裳的记载。西周中期的《吴方彝盖》载:“玄衮衣、赤舄。”这是纣王赏赐给臣下黑色的衮衣和红色的鞋。西周晚期的《颂鼎》又提及:“易女玄衣黹屯,赤巿朱黄。”黹屯是绣有花纹的衣边,巿则是古代一种系于腰间,遮于官服或礼服下裳前的服饰。


如此看来,西周贵族从天子那里得到的赐服及配饰,以“玄色”“赤色”“黄色”三种颜色最为多见,几乎已经形成了制式礼服的标准配色。所谓“周冕而祭”,冕服常用于宗庙祭祀这类盛大场合。《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周代人眼中最重要的政务活动。“衮衣”是指画有卷龙的上衣,“赤巿”则是红色的蔽膝,《诗经·采菽》中“赤芾在股,邪幅在下”之语刚好能与之对应。


《说文解字》中对“巿”也有详细的解读:


巿,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诸侯赤巿,大夫葱衡。


当时人认为,在上古时代最初始的衣服,是只遮挡人正面下半身私处的。而这种服制被后世继承了下来,逐渐演化为以腰带固定,垂于两腿之间的“蔽膝”。这是冕服除了“上衣下裳”之外,一个不可或缺的装饰元素,该物还有紱、韠、韍、芾、紼、茀、褘、衻、帔、襜、大巾等等别称。东汉经学家郑玄写道,天子用的巿是纯朱色,诸侯用的是黄朱。这倒是可以同《颂鼎》铭文相证。


此外,冕服上的大带也值得注意。天子与诸侯所用之带也以有无朱色为别。《左传·桓公二年》的杨伯峻注称:


“大带宽四寸,以丝为之,用以束腰,垂其余以为绅。大带之制,天子素带,以大红色为里……诸侯亦素带,但无朱里……”


《周礼·天官·染人》中,郑玄的注还提到,冕服是以代表天地之色的“玄纁”二色为底色。玄是黑色,纁为浅红色。《诗经·韩弈》说当韩侯觐见周天子时,天子以“玄衮赤舄”下赐。结合之前提及的诸多西周青铜铭文,无论郑玄的注,还是《诗经》,二者对于冕服颜色的描绘都是准确的。


而不同等级的贵族所穿冕服在颜色种类上递减,足见周代礼法已经相当完备。以《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侯”“子”三等的冕服为例:


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


换言之,这三个级别诸侯们所穿冕服的区别,主要在纹样的多寡。按照东汉郑玄的注解:


“九章者,自山龙以下。七章者,自华虫以下。五章者,自宗彝以下也。”


九章图案包括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前面5种绣在上衣,后四种则位于下裳。而天子使用的更高一级,即“十二章”。


据《尚书·益稷》中记载舜帝的话: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这就是十二章纹的出处。

但是,自汉代以后,学者对于这段话的断句各有说辞。比如“华虫”和“粉米”,它们到底是两样东西还是一样,就众说纷纭。郑玄认为“华虫”是“在衣,虫之毛、鳞有文采者”,是“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以章之”。在没有更明确的证据之前,恐怕还是以郑玄说为准较好。而从东汉开始,十二章的名目也有了改变,例如《续汉书·舆服志》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为十二章,去掉了宗彝,而将“粉米”分为二物。


4.png

《晋文公复国图》卷(局部),南宋,传李唐绘,绢本设色,纵29.4厘米,横828厘米,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全图分六段,描绘了晋文公被父亲放逐在外十九年,最后回国即位的故事。由于是宋代所绘,图中人物服饰与真实的春秋时代仍存在不少差异,不过晋文公头上所戴的冕旒倒是自东汉明帝恢复以来,历代形制大同小异,颇有古之遗风。


如果参照《礼记·月令》的郑玄注,上衣下裳里章纹的表现方法还有不同,“画衣而绣裳”。上衣的图案是画上去的,下裳则是刺绣。

 

那为什么冕服要有六种呢?

 

据以上种种,根据祭祀类型和场合的区分,冕服中也可以细分出许多的种类。《周礼·春官·司服》中就有以下几种分类: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


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这“天子六冕”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以学者钱玄《三礼名物通释》中的理解:


“其冕则同,其服皆玄衣、纁裳,赤韨纯朱,但各服绣缋之章不同。”


所以主要区别还是在纹饰。


5.png

《三礼图》所绘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图式。该书是宋代学者聂崇义参互考订多种古代《三礼图》所纂辑。书中所绘图像虽“未必尽如古昔”,但援据经典,考释器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说大裘冕,看到“裘”字就知道这是一件相当厚重,有保暖功能的礼服。而自古帝王都以“冬至祀天”为大礼。在数九寒冬举行祭祀,天子如果不穿上温暖的皮草,恐怕早就冻得直打哆嗦。周代也有专门管理周天子祭天所用裘的官员,就叫“司裘”。大裘所用的原料是黑羔裘,即黑色羊皮。《礼记·玉藻》载:


“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


君主穿狐白裘、右边的卫士穿虎裘、左边的卫士穿狼裘,士是没有资格穿狐白裘的。狐裘、虎裘、狼裘虽然不比羔裘尊贵,但也常出现在贵族服装中。而周人穿裘,还需要在外面再穿一层“裼衣”,“裼衣”上才会加朝服。所谓“裼衣”,既可以保护毛皮,又相当华丽,是一种颇为适合炫耀的服饰,在青铜器铭文中还有“丽裼”之称。


至于鷩冕,《释名》说:


“鷩,雉之憋恶者,山鸡是也。鷩,憋也,性急憋,不可生服,必自杀,故画其形于衣,以象人执耿介之节也。”


也就是说,鷩本指一种性格傲慢的野鸡,把它画到衣服上,是要提醒天子要“自持”。鷩冕所用的纹饰是以华虫为首的七章。《周礼·考工记》称:“华虫者,为雉也。取其文采,又性能耿介。”换句话说,华虫和鷩其实是同义词。


毳冕也可以用顾名思义的方法解读,《说文解字》称呼:“毳,兽细毛也。”根据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礼记·王制》的解读:


宗彝者,谓宗庙彝尊之饰,又虎蜼二兽。虎又猛,蜼能辟害,故象之。不言虎蜼,而谓之宗彝者,取其美名。以周礼差之,而当毳冕,故知虎、蜼有毛之物也,虎、蜼浅毛细毳故也。


即毳冕上有虎和蜼这两种有毛的动物,因此得名。这个说法看上去也非常合理。所谓“蜼”指的就是长尾猿。《尔雅》称“蜼卬鼻而長尾”。另外,《山海经》中有许多处都出现了蜼的身影。晋代郭璞作注解释:“蜼似猕猴,鼻露上向,尾四五尺,头有歧,苍黄色。雨则自悬树,以尾塞鼻孔,或以两指塞之。”可以说是一种聪明又顽皮的猿猴。后世也认为,正是因为“蜼”在动物中显得智慧极高,这才被选为天子冕服上的图案。毳冕所用的就是以宗彝为首的五章纹。


希冕则被郑玄认为是错字典范:“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它只使用三章。东汉刘熙的《释名》中也有相关内容:


黻冕,黻,紩也,画黻紩文彩于衣也。此皆随衣而名之也,所垂前后珠转减耳。


最后的玄冕则是六冕里等级最低者,“冕服一章在裳,谓之玄冕”。之所以要分出六种冕服,无非是因为天子祭祀的对象过于丰富,《国语·楚语下》说:


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


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士和庶民,能祭祀的事物逐次递减。《周礼·春官·司服》也记载了这六种冕服依主人身份,能使用的种类递减。以诸侯而论,“公”只能用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侯伯”则是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子男”为毳冕、希冕、玄冕。而诸侯国内的卿大夫们,就仅仅剩下玄冕能用了。


古代上班穿什么?大臣和士兵篇


而周代上衣下裳的礼服除了冕服之外,还有弁服。弁是区别与冕的一种冠,《周礼·春官·司服》说:


凡兵事,韦弁服。视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


也就是说,周天子的弁服分为韦弁、皮弁、冠弁三种。学者常金仓在《周代礼俗研究》中认为周人弁服都是革衣。


韦弁服可以说是专业军服。《释名》说:


“弁如两手相合抃时也。以韎韦为之,谓之韦弁也。”

6.png

西周武士复原图。衣、裳、舄、甲胄、兵器、玉佩等配置皆根据《新定三礼图》《三才图会》等古代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文物进行推测性复原绘制。


韎韦一物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韎,茅蒐染韦也”,韦是皮革,经茅蒐草染后的颜色是绛色。可以说,韦弁服是一种朱色礼服。而据《仪礼·聘礼》,先秦诸侯之间派卿大夫出使互访,使者也会穿韦弁服。


皮弁是用鹿皮制成。带上皮弁后,上身穿白布衣,下身着素裳。这是周天子上朝跟百官一起议政时穿的礼服。各级贵族的皮弁服主要视皮弁上装饰五彩玉、三彩玉或二彩玉来区分尊卑。最后一种冠弁服,是帝王田猎习兵事之服,“服缁布衣,亦积素以为裳”。诸侯在国内以冠弁服为朝服。


对于卿大夫和士来说,则还有爵弁。大夫私祭用爵弁服,公祭用冕服。士私祭用玄冠服,公祭穿爵弁服。而士人婚礼同样以“爵弁”和“纁裳”为礼服。《仪礼·士冠礼》详细写了弁服的组成各部分:


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皮弁服:素积、缁带、素韠;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缁带、爵韠。


纯衣也就是玄衣,配合纁裳的话,其实与冕服无甚区别,但弁服没有所谓章纹。在《礼记·檀弓上》中,还有个相当有趣的记载,说“天子哭诸侯也,爵弁绖纯衣”。当地方上的诸侯去世,身为天子想要凭吊的话,就得换上爵弁服。而在先秦丧礼之中,有一个环节叫作“复”,即为死者招魂复魄,这时也要用到爵弁服。


7.png

《熊掌难熟》场景图。表现楚成王被潘崇弑杀前的场景。图中楚成王身穿冕服,潘崇服饰衣为上衣下裳制,形制参考了东汉沂南画像石上的冕服和《新定三礼图》书中插画综合设计。叛军身穿的皮甲根据湖北随县出土的实物复原,案几和兵器根据湖北荆门左冢楚墓出土的实物复原创作。


这么看来,古代可比现在严格多了!上班不“好好打扮”一下可是不行的!其实,现代网友的上班“比丑”更像是职场人的一种调侃和自嘲,大家用这种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打工人的辛酸和不易,正如人民网评论所说,上班不打扮,既不是年轻人群体独有的现象,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如此,更谈不上什么“整顿职场”。


8.jpg

人民网评“上班比丑”。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更何况,不同的岗位对于着装有不同的要求,员工只要穿着得体,工作态度端正,不对其他人造成影响,又不涉及原则问题,就没必要上纲上线啦!另外,也有网友说,上班穿啥主要还是看出门时间和工作岗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要36分钟,北京更是长达47分钟。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出门前留给打扮的时间可不多,所以很多人的上班穿搭都更注重保暖、舒适和防风,实用性才是王道!


本文改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7月上,原标题为《上衣下裳 先秦典籍里中的衣冠制度》,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首阳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火炬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3 04:10 PM , Processed in 0.0411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