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岁末年关,就又到了各大片商使出浑身解数,争夺贺岁档的关键时间节点。
2024年的贺岁档,有点淡,似乎没有万众瞩目的必看的大(指投资巨大,大卡司,大制作)电影,目前比较有悬念的只有宁浩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
▲ 今年的贺岁档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贾玲舍身取肉,减肥成功睽违3年的新作《热辣滚烫》以及老谋子三战贺岁档,群星云集的《第二十条》,谁能想到向来拍严肃大片的张艺谋也进军巨大的搞笑贺岁片市场,真是老当益壮,不错过任何一个时代潮头。
众所周知,贺岁档是一年中最能上演票房奇迹的时间段,看电影是普通人在假期中最习惯的娱乐,在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排行榜位列前十的影片中,光是贺岁片就占据了6个席位。
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农历年前后的贺岁档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 近十年贺岁档票房的大爆发,大概与国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有很大关系。直到21世纪初,春晚还是大多数中国人春节期间仅有的娱乐节目。随着电影院及越来越丰富的院线电影在全国大范围的普及,过年的时候举家进影院看贺岁片,已经慢慢取代春晚,成为越来越多国人春节期间不可替代的娱乐项目。
然而内地贺岁片的历史绝对算不上悠久。1997年年末,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上映,成为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
▲ 除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等著名爆笑桥段,《甲方乙方》二十多年来最令观众津津乐道的,当属片尾那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从1997年开始,曾经冯小刚以每年一部贺岁喜剧的节奏,在内地贺岁片市场上独领风骚,但2024年《非诚勿扰3》已排不进贺岁档,评分和口碑都很低。其实严格说起来,《甲方乙方》并不算是内地观众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的贺岁片。早在1995年春节期间,内地引进香港影片《红番区》,就首次以“贺岁片”的名义进行宣传发行。
▲ 这部由成龙、梅艳芳等香港一线影星参演的《红番区》,是典型的成龙式功夫喜剧。如此说来,从贺岁影片到“贺岁片”这个概念,都是90年代中期由香港进入内地市场的舶来品。就在内地贺岁片还处于蒙昧时代的那些年,香港贺岁片早已进入其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正处于经济腾飞时期,春节期间扶老携幼进电影院看贺岁片,是当时港人春节期间的保留节目。▲ 无论是自播出以来几十年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家有囍事》、《富贵逼人》及《最佳拍档》系列,还是90年代之后几乎年年对战贺岁档的成龙式功夫喜剧和星爷的无厘头喜剧,春节期间电影院里轮番上演的贺岁片,已成为几代香港人抹不去的集体记忆。今天我们想跟大家梳理一下香港电影黄金岁月里的贺岁片发展史,细数那些年脍炙人口的贺岁喜剧,总有那么几部像是《家有囍事》这类的香港贺岁片,它们究竟凭借怎样的魅力抵挡住岁月的考验,成为能让大家一再想起、反复重温的经典之作?据说贺岁片起源于旧日农村社会里的神功戏(所谓神功戏,即在传统节日里为了拜神祈福而举行的戏剧表演。),上世纪30年代,即港产片的萌芽阶段,就已经有了贺岁片的概念。
▲ 据《香港电影史话》记载,香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是1937年拍摄的家庭喜剧片《花开富贵》,该片围绕家庭里一张失而复得的彩票展开。据说《花开富贵》当年的电影票房打破纪录,于是各家电影公司纷纷效仿,在农历新年间推出片名喜庆吉祥的贺岁影片,由此开了“贺岁片”的先河。虽然香港贺岁片诞生在将近百年前,但全港票房动辄过千万的盛世,却要等到半个世纪以后香港经济全面起飞的1980年代。1981年,由许冠文导演、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主演的《摩登保镖》于春节期间上映,这部影片当年以1700万的票房成绩刷新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票房纪录,被公认为80年代香港贺岁片黄金年代的开山之作。
▲ 当年许氏兄弟(左起: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武、许冠杰)拍摄《摩登保镖》,父母前来探班。许冠武为本片的执行导演,负责幕后工作。
▲ 《摩登保镖》冲破1000万大关,嘉乐影片发行公司特为其买下报纸整版庆贺。1981年,《摩登保镖》一炮打响香港贺岁片的黄金盛世。这让1980年才初初成立、并于日后威震一时的新艺城电影公司立马嗅到了可一不可再的时代机遇。新艺城随后以200万的天价片酬(当时香港一套别墅豪宅的价格也不过四五十万)请来《摩登保镖》的主演许冠杰,于1982年年初立即推出由许冠杰、麦嘉、张艾嘉(张艾嘉现在也娶媳妇了,我们刚刚才写过)等当时的一众巨星主演的动作喜剧贺岁片《最佳拍档》。这部贺岁片在春节期间狂收2700万票房,直接打破头年由《摩登保镖》创造的票房神话,轰动全港。
▲ 正是这部《最佳拍档》让初成立的新艺城名声大噪,与邵氏、嘉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说起来,新艺城的存续寿命也不过短短十年,但就是这短短十年间,新艺城推出了包括《倩女幽魂》《英雄本色》《阿郎的故事》以及贺岁片《八星报喜》、《最佳拍档》系列等大量几十年来广为流传的经典影片,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林青霞曾在《青霞小品》中追忆过新艺城往事:“听曾志伟说,麦嘉家里有一个小房间取名奋斗房,每天晚上十一点他们几个都会在那儿聊剧本,直到天亮。志伟说五六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走路经过都得侧着身子走,他们在那儿兴奋热烈地讨论剧情,新艺城许多大大卖座的电影就是从这个小房间里撞击出来的。”图片即为当时记者拍下的奋斗房,房中坐着(左起:黄百鸣、麦嘉、石天、泰迪罗宾、施南生,关于这一段,我们也刚刚写过,这里可回顾)当年新艺城七员大将中的五位(另两位是徐克、曾志伟)。瞄准贺岁片市场的当然不止新艺城一家,由洪金宝担任大股东的德宝电影公司,也在1987年推出了小成本家庭喜剧片《富贵逼人》。这部低成本的贺岁喜剧最终在该年的贺岁档中狂收2700万票房,成为年度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
▲ 《富贵逼人》的故事围绕蜗居在屋邨的一家五口展开,父亲骠叔(董骠饰)是中年郁郁不得志的电视台主播,母亲骠嫂(沈殿霞饰)是热衷买六合彩的家庭主妇,家中还有三个性格各异、古灵精怪的女儿。他们在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常里日日发梦一夜暴富,果真中了六合彩却得而复失又复得...沿用了香港影史上首部贺岁片《花来富贵》中的彩票桥段。▲ 挤地铁通勤、赌马赌六合彩、追星日本偶像、跟着电视做健美操...这部极贴近普通港人日常生活又充满了社会讽喻意味的喜剧,刚上映就火得一塌糊涂。 有港人忆及当年的上映盛况“我记得《富貴逼人》我睇咗(看了)三次,三次都排长龙。佢只係上咗24日(只是上映了24日),收2700万。”
据说洪金宝刚一拿到《富贵逼人》的剧本,不仅立马决定投资拍摄,而且跃跃欲试想演片中一家之主的角色,但在编剧兼导演高志森的心中,早已钦定了这个角色的人选。
他就是业界台前幕后人人都要尊称一声“骠叔”的董骠。
▲ 董骠,原名朱文彪,1933年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出身于马术世家的董骠自小由骑师、练马师做起,1967年起开始主持香港赛马节目,以幽默中不乏犀利的个人风格见长,深受广大马迷爱戴。
▲ 赛马主持生涯长达三十余年的董骠,是业界公认的老行尊。身为马评人的董骠有句非常霸气的经典名言“我係驃叔、你唔係,我講馬、你要聽”(我是骠叔、你不是,我讲马经,你要听)。这位在赛马届名声响当当的大佬,另一个身份就是资深电影及电视剧演员。除了《富贵逼人》系列,他还参演过电视剧《大侠霍元甲》(1981年版)以及《警察故事》《A计划续集》《霸王花》等知名电影,是那些年港片中当之无愧的金牌绿叶。(前文中提到的《摩登保镖》《红番区》,董骠都有份参与。)
▲ 在《大侠霍元甲》,董骠饰演霍元甲的父亲霍恩弟。▲ 《警察故事》中,董骠饰演成龙的上司,戏中依然被称作“骠叔”。董骠在其参演的大多电影里,也保留“骠叔”这个称号。
作为演员的董骠尽管同样资历深厚,但在电影里扛大旗担任主演还是头一次。《富贵逼人》剧组之所以找来董骠担任片中主演,据说是因为六合彩正是由马会辖下的赛马公司承办,找董骠来演不但名正言顺,还极富话题性。
▲ 据说高志森透过老板洪金宝以及与骠叔合作多年的老搭档成龙,最终请来董骠出演片中的一家之主骠叔。至于骠嫂一角,则借由骠叔说动好友沈殿霞出演。有骠叔肥姐坐阵,剧组便可以放开手脚启用新人。除了友情客串的曾志伟、姜大卫,出演骠叔二女儿是当时只有21岁的李丽珍,演大女儿的是当年入围亚洲小姐的陈奕诗(现已退圈)。
从1987年开始,《富贵逼人》以每年一部系列电影的节奏连续三年挤进香港年度票房前十名,就连德宝公司的代表作、周润发与钟楚红主演的《秋天的童话》都被抛在了后面。
▲ 话虽如此,该系列拍到第三部《富贵再三逼人》时已开始显现颓势,可“骠叔一家”的草根市民形象却已深入人心,据说当年五位主演以全家福形象接了不少代言,骠叔和肥姐还以古早CP形象登上各大综艺节目。《富贵逼人》系列电影这部“小人物狂想曲”可以说是80年代香港贺岁片的代表作,同时开创了巨星云集、搞笑趣怪的合家欢贺岁喜剧模式。只是等到90年代华语影坛神仙打架的年代,该系列难再续写辉煌。
▲ 90年代新艺城虽已解散,但其中的几员大将在影坛的影响仍是无远弗届。1992年由新艺城老将黄百鸣监制的《家有囍事》群星荟萃、造梗无数,于该年贺岁档劲揽4800万票房,比起5年前《富贵逼人》的2700万票房几乎翻了一番。由此也侧面反映出彼时香港经济发展势头之迅猛。《富贵黄金屋》作为《富贵逼人》系列的收官之作,显然大势已去,仅收获570万票房,上映两周就提前撤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