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螃蟹怎么找,当然是——去它“家”里找
肯定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在海边从来没有见过这些螃蟹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找螃蟹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它的“家”。
跟其他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一样,螃蟹非常依赖栖息地,找对了栖息地,找螃蟹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 潮间带多种多样的螃蟹栖息地(依次为:红树林、沙滩、珊瑚礁、礁石)
要到不同的环境里找不同的螃蟹,你不可能在珊瑚礁找到沙蟹,也不能在沙滩上找到招潮蟹。
这个时候就要回到最开始把我拉到螃蟹世界的那只红眼螃蟹了。我第二次遇到这种螃蟹的时候是2015年,这年我又去了海南。
这一次我有备而来,提前查了这种螃蟹的资料,它叫凶猛酋妇蟹。它确实有恶魔般凶煞的眼神,这个螃蟹喜欢在岩礁或者珊瑚礁区域活动。
我们看照片就能发现,它的腿很长很粗壮,适合在石头上爬,但是又没有像梭子蟹那样扁扁的可以去划水的桨足,所以这种螃蟹它不游泳,一般都是晚上从石头缝里钻出来。
这是我上上周去三亚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在白天还没有来得及躲回洞里的凶猛酋妇蟹。
这种螃蟹以螺肉为食,它为什么能吃螺呢?它的螯足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一个偏大,一个偏小。
在大螯的两个齿之间有两个非常平钝的粗壮的齿,这个齿就是它碾压螺壳,顺利吃到螺肉的工具。
所以螃蟹的身体形态不仅是用来适应栖息环境,也与它们的取食习惯有关。这里展示了几种常见的螃蟹螯足。
左下角的叫作善泳蟳,它是一种梭子蟹。它的指尖是像钩一样尖尖的,很明显它是吃肉为主。右上角的馒头蟹,也有一个大大的齿,所以它跟凶猛酋妇蟹一样,主要以螺或者贝壳为食物。
而像近缘皱蟹,它螯足的指尖有点平钝,如果你翻过来看,有点像个勺子。这个结构其实就是为了方便它们把礁石上的一些藻类刮下来吃。右下角相手蟹的螯足就没有什么特点了,也有尖和齿,但是似乎又没那么发达,它是一种杂食性的蟹类。
这是两只正在吃饭的螃蟹。左边红鳌螳臂相手蟹,它正在吃蚯蚓。而右边这只大陆拟相手蟹,它正在吃从红树上凋落的树枝或者其他的植物凋落物。
不管螃蟹的螯足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它主要吃什么样东西,大多数螃蟹还是机会主义者,肉食为主的梭子蟹在饿急的时候也会取食藻类,而方蟹也不会对跑到自己嘴边的肉类说不,毕竟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事。
这是一只白纹方蟹,虽然它主要以藻类为食,但是你看它现在钳子上夹的,是一只刚刚蜕完壳的小螃蟹。
除了凶猛酋妇蟹外,国内还有酋妇蟹属的另外两个种类,分别是光手酋妇蟹和粗糙酋妇蟹,但据记载两者都只在我国的台湾和西沙群岛可以见到。
2018年,一次出差让我有机会登上了永兴岛,也第一次见到了光手酋妇蟹。光手酋妇蟹长得有点像凶猛酋妇蟹,但是螯如其名,它的螯足非常光滑,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两个手指就像戴了一副白手套,再配上比凶猛酋妇蟹还要艳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 光手酋妇蟹
我第一次见到光手酋妇蟹的时候非常兴奋,这张照片是我半个身子蹲在海水里拍了差不多快二十分钟得到的。
拍完我回到岸边,迫不及待想掏出手机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我的手机刚刚一直在泡在海水里,可以说这是我拍摄成本最高的一种螃蟹。
虽然酋妇蟹长得有点壮壮的,尤其是螯足那么粗,很多人可能觉得肯定好吃。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可以吃,包括凶猛酋妇蟹、正直爱洁蟹以及这些扇蟹科的螃蟹,这些螃蟹千万不能乱吃。轻则腹泻、呕吐,重则有可能会要人命。
说到礁石间的螃蟹,我不得不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陆方蟹。这是一只格雷陆方蟹,这是我在2018年去日本冲绳西表岛拍到的,也是我人生中拍到的第一只陆方蟹。
蟹如其名,这种螃蟹你永远不可能在海边找到它,因为它生活在陆地上。它的老家一般距离海岸有几百米,甚至数公里那么远。
第一次见到这种螃蟹我也很开心,居然还有紫色的螃蟹。这种螃蟹在台湾也有分布,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其他地方还没有记录过陆方蟹。
其实在海南岛有很多区域跟我去的西表岛——跟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很多地方——有相同的栖息地环境,所以我也尝试着想在海南岛找找看到底有没有陆方蟹。
这是我在拍陆方蟹时的工作照,我的小伙伴高德给我拍的。
他白天经常陪着我去各种奇怪的环境踩地形,因为陆方蟹生存的地方通常非常险峻,经常是大块岩石直接深入到海水里面,海浪不断地冲击。如果你对这种地形不了解的话,晚上贸然地过去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通常是白天去先踩地形,晚上再去找。
今年的1月份,我们在海南三亚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海边洞穴。这里也是一块不断被海浪拍打的大块岩石,在这个岩石上我们能看到这个红红的小家伙,这个视频不太清晰,因为当时是用手机拍的。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找到的第二种,也是我在国内找到的第一种陆方蟹。很漂亮,它的名字叫做斯式陆方蟹。
这种陆方蟹跟之前在日本拍到的格雷陆方蟹不太一样,它喜欢生活在有海浪冲击到的岩石上。
同时在同一个洞穴里面,我们很幸运地又找到了第二种陆方蟹——毛足陆方蟹。
可能有人会好奇一件事情,螃蟹应该是用腮呼吸的,为什么能在陆地上生活呢?这个时候如果你把螃蟹翻个面,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这是一只毛足陆方蟹,在它的步足和身体的连接处有这种浓密的小毛。这些毛就是它能够离开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螃蟹如果想获得水分,必须把整个身体泡在水里才行。而陆方蟹不用,因为它生活的崖壁通常比较潮湿,它只要把身体贴到石头上面,然后靠这些小毛把水吸到身体里面,保证自己的腮腔是湿润的状态就可以呼吸了。
还有一类常见的相手蟹类,比如说这一只红鳌螳臂相手蟹。在它的嘴巴两边,有一种细细的网状结构。这个东西是干吗的呢?讲这个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下螃蟹是怎么呼吸的。
螃蟹和鱼的呼吸不太一样,鱼在呼吸的时候是水从嘴巴进来,然后再从它的腮吐出去。
而螃蟹是相反的,螃蟹的水是从它的大鳌跟身体的连接处有一个缝隙,被称为入水孔。水通过鳃后,再由嘴巴两侧的出水孔排出,这便是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的原因。
当相手蟹把水从出水孔排出后,这些水便顺着网格状的结构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由于网格结构的原因,水的表面积被扩大,可以更充分的与空气接触,让更多的氧气溶于水中。
这些水最终再次流入下面的入水孔,重新被输送到鳃腔,所以相手蟹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股窗蟹也是利用这种吐水方式,来把沙子里的有机物滤蚀出来,然后把没用的沙粒变成小球球扔在沙滩上。
05 在螃蟹的地盘,瞪圆视力非凡的蟹眼
找到了螃蟹的栖息地,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螃蟹的眼睛。许多螃蟹为了保护自己,会通过各种奇怪的方式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如果不仔细观察,就真的难以发现它们。
比如这只长身魔鬼蟹,这是我2018年在海南文昌拍到的。
其实当时我是去采标本,就带了很多泥巴回来。当我把标本清洗完,准备把泥巴丢掉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里面有一个白的东西在动,原来这就是一只小螃蟹,我赶紧拍了一个照片。
这个照片最后留下来了,很可惜标本没留下来。我在后来就一直想再找到这种叫作魔鬼蟹的小螃蟹,几次都没有找到。
也是在今年,我再去那片红树林拍螃蟹的时候,突然不小心被一个红树根绊了一跤。我觉得我应该感谢这个红树根,它那一绊让我下意识低头,就发现了这只小螃蟹。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魔鬼蟹。
这个魔鬼蟹有多小呢?把它放在我的指尖上,你就能感受到。它跟泥沙的颜色一样,在红树林的泥巴里找它简直像大海捞针。
还有一次,青岛的朋友告诉我在海边采集到了膜壳蟹。那时我还没有在野外见到过膜壳蟹,我当时马上就定了从北京去青岛的高铁。
这种螃蟹在低潮带的潮池里面生活,跟海藻一模一样。如果你不仔细找,根本找不到它在哪里。
当时我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这只螃蟹,它的身体比魔鬼蟹大不了多少,大概三四毫米,但是它的腿很长,它的名字叫作篦额尖额蟹,是膜壳蟹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