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0

[哲史艺丛] 冰雪民族赫哲族申请出战,助燃哈尔滨冰雪旅游,神秘民族从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雪民族赫哲族申请出战,助燃哈尔滨冰雪旅游,神秘民族从哪来?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4-01-10 17:30 


0.jpeg

赫哲族


据新闻报道,1月6日晚,在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西十道街附近,一群穿着鱼皮服装的人在派发小包蜂蜜和冻鱼,这奇特的着装引得许多人好奇。他们就是来自黑龙江饶河县的冰雪民族赫哲族。在56个民族大家庭中,赫哲族是人数较少的民族,因为少,所以许多人对他们都感到陌生,但其实他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又具特色的古老民族。


一、赫哲族的发展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先民是肃慎的一部分,唐代时他们和黑水靺鞨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辽朝时期,赫哲族归属于生女真。明代赫哲族归属于野人女真。明末,努尔哈赤17次用兵赫哲族生活区,掳掠了大量赫哲族人,将之填充到满八旗中。


赫哲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圣祖实录》中:“清廷命四姓库里哈等进贡貂皮,照赫哲等国例,在宁古塔收纳”。自此三江流域的赫哲族人得到了清朝承认。


1.jpeg


在清代,赫哲、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达斡尔等民族有一个更出名的称呼——索伦人。清朝入关后,索伦人仍过着落后的渔猎生活,这是因为清朝为了保证貂皮等东北特产供应和索伦人的战斗力,禁止索伦人进入关内或大城市,禁止他们从事农耕工商,只允许他们渔猎采集以保持野性。一旦清朝需要征兵,索伦人就是天然的优质兵员,要被大肆征召。所以在清代,以赫哲族为代表的索伦人的生活是较为悲惨的。


民国时期,政体改变了,人民都民主共和了,赫哲族的生存情况有所好转,但当时中国落后,中央政府顾及不到这些偏远的民族。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赫哲族青年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由于赫哲族村落多在山林之中,便于抗日武装发展,日本人为了防止赫哲人“通苏”“通共”,就对赫哲族等山林民族聚居村落进行疯狂扫荡,强制将赫哲人迁居到江边沼泽地。赫哲族人口锐减。按照人民网2019年采访赫哲老人所说:抗战胜利时,赫哲人仅剩不到300,民族濒临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赫哲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濒临灭绝的民族,重新换发了生机。首先就是赫哲族群繁衍。按照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赫哲族今天已经有5373人。赫哲族有语言而没文字。2017年,赫哲族实现整族脱贫奔小康。


2.png

今天的赫哲人


二、赫哲族的文化


赫哲族长期生活在苦寒之地,受气候影响,赫哲族人的生活有极强的季节性。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民族不同,历史上他们以渔猎为主,养成了坚毅果敢的性格。赫哲族也是我国唯一一个生活在北方却以捕鱼为主要生存技能的民族。冬季,赫哲族人用网捕鱼。因为冬季降雪量大,赫哲人狩猎会受到限制,在不断地练习中,他们学会了利用雪地给自己助力。他们发明了桦木滑雪板,用鱼皮或兽皮在滑雪板上做成脚套,滑雪板下则沾上狗毛。


3.png

赫哲人捕鱼


赫哲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围绕渔猎展开,十分有民族特色。


服饰上,为了抵抗严寒,不影响外出打猎与运输,赫哲族人的冬季服饰主打厚重、保暖、防风,衣服多用皮缝制以追求保暖。“鱼皮衣”是赫哲族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最为显象性的服饰,相当于他们的族徽!什么鳇鱼、大马哈鱼、鲤鱼、鲇鱼、草根、赶条、白鱼、鲢鱼等鱼皮,都可以用来缝制衣袍,因此鱼皮衣也被誉为可以吃的服饰。历史上赫哲族一度被称为“鱼皮部”,就是因为他们是唯一一个能用鱼皮缝制衣服的民族。


4.jpeg

身着鱼皮衣的赫哲族姑娘


饮食上,赫哲族以鱼为主食,并最大程度地利用鱼资源。赫哲族吃鱼的方法很多,也很讲究。平常吃鱼都是吃新鲜的,可以把鱼穿在烤叉上烧烤,也可以蒸熟食用。对了,赫哲人还喜欢吃生鱼,“刹生鱼”、“凉拌生鱼”、“炒鱼毛”是他们的特色菜肴。捕鱼也分淡季和旺季,那旺季吃不了的鱼要怎么处理呢?他们就用日晒火烤的办法进行加工,贮存起来以备淡季食用。赫哲族人贮藏鱼的地方叫鱼楼,一般都建在居所庭院中,几乎每家一座,平时还用来放置渔具等物品。


冻鱼是赫哲族冬天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他们先将冻鱼的皮用刀削掉,然后将冻鱼削成薄如刨花的鱼片,再拌上土豆丝、绿豆、粉丝等,再加上调料,一道又香又脆的生鱼片就做好了,这种吃生鱼的吃法,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作“刨花”。


5.png

赫哲鱼干


住宿上,赫哲族人会因地制宜建造房屋,挡风保暖。除了日常房屋,赫哲族最爱建造的是为了捕鱼或狩猎而建造的“卓”“胡如布”“昔日兔克”“撮罗昂克”。卓就是马架子房,胡如布、昔日兔克则是地窖,撮罗昂克是尖型窝铺,这些都是为捕鱼而搭建的临时休息场所。出于游动需要,这些房子都便于拆卸。别看麻雀虽小,五脏可是俱全。比如撮罗昂克,用十几根或几十根杆子撑起顶,再用茅草一层层叠加,如同蓑衣,里面可以安装床铺,以北为尊,多为老人休息处,东西则为年轻人休息处,可坐可卧,很是方便。


6.png

赫哲人的撮罗


交通方面,今天广为人知的狗拉雪橇就是赫哲族人发明的。根据《黑龙江志稿》记载:“赫哲人所用狗爬犁,形如小车而无轮,以细木性软者削两辕,前半翘起上弯,后半贴地处置四柱与四框,铺以板。如运重物,则于上弯处驾犬,二人在上,以鞭挥之,其速愈于奔马”。赫哲族人是用三五只甚至十几只狗牵引,驾橇者手持树条等,指挥领头狗和其他狗拉橇前进,速度很快,可日行一二百公里。需停时,驾橇者用两根木棍交叉撑地即止。


7.png

赫哲雪橇


三、赫哲族伊玛堪


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记载历史。赫哲族文学和历史的代表就是伊玛堪,它最晚形成于清末民初。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进行徒口叙述,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


赫哲族伊玛堪分大唱和小唱。大唱多以说为主要形式,讲述英雄莫日根的传奇经历和创世神话,一般篇幅宏大可以连讲几天。小唱以唱为主要形式,侧重抒情和描绘赫哲人的生产生活。狭义上的“伊玛堪”是指最传统的“伊玛堪”作品,即“伊玛堪”的大唱——英雄神话部分,内容多以英雄莫日根为主人公。大唱作为最古老的作品类型,是“伊玛堪”作品中最传统、原始的形态,“伊玛堪”说唱文学就发源于此。


8.png

伊玛堪


赫哲族有浓厚的母系氏族社会残留,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因此伊玛堪有许多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伊玛堪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极具个人特色。女性角色拥有高强的法力,甚至可以化身成神鸟阔力作战。神鸟阔力只可以由女子转化而成,拥有在亡灵去往阴间时引路的能力,莫日根去阴间追魂也要依靠阔力。女子化身成阔力时可以帮助莫日根对战敌人,在结束化身的时候也可以用法力帮助莫日根安排衣食起居。


作为赫哲族的史诗,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之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之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jpeg


文史君说


今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赫哲族人努力地发展本民族特色,传承本民族文化。今天借由哈尔滨冰雪节,赫哲族人来到哈尔滨,宣传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个古老又神秘的少数民族。


参考文献


杨承雪:《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冷日朗:《黑龙江省赫哲族冰雪民俗体育发展研究》,上海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21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1 04:28 PM , Processed in 0.0402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