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哲史艺丛] 清代27岁中状元的两朝帝师,甲午战争和维新运动都与他有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7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27岁中状元的两朝帝师,甲午战争和维新运动都与他有关

 王金百 历史学堂君 2023-12-24 08:00 

作者:王金百
编辑:莉莉丝

说起晚清,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国家的内忧外患,满目疮痍。这个曾经雄居东方的封建大帝国,正经受着落后于时代进步而带来的种种痛苦,中央政权岌岌可危,人民生活更是水深火热,是一个典型的乱世。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晚清这个大乱世的时代背景下,分不同阶级、不同领域以及不同时间段,涌现出一大批名人、能人。这些人当中不乏对清政府统治具有较大意义之大人物,如被后人称之为“晚清四大名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这老几位多是以“疆臣”之身份创造丰功伟绩而留名青史。

事实上,相对于这些有名望的封疆大吏们,身处中央核心政权圈内的“廷臣”们,对晚清政局之影响一点儿也不亚于这些个“疆臣”。本文通过重点讲述一位代表人物了解一下晚清历史,此人乃翁同龢是也。

0.jpeg
上图_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
 
翁同龢何许人?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氏,其父乃道光二年进士,咸丰朝官拜体仁阁大学士的翁心存。在咸丰八年,翁心存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之职务,负责皇子的教育,也就是说同治皇帝就是翁心存的学生。要知道,能够成为“帝师”,是那个时代,对一位知识分子学识的最高肯定。翁同龢就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高级官宦家庭。而翁同龢本人那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咸丰六年,27岁的翁同龢一举高中状元,开启仕途人生。
 
同治四年,不到40岁的翁同龢被两宫太后钦点为同治皇帝的老师,成功接了父亲的班,中年时代翁同龢学问之高,可见一斑。可惜同治皇帝刚刚成年亲政不久,便撒手人寰。经过慈禧太后精心策划,年仅四岁的载湉以咸丰皇帝过继子身份继承大统,也就是光绪皇帝。没过两年光绪皇帝也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翁同龢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光绪皇帝的老师。也就是说,翁同龢乃两代帝王之师,这对于翁同龢个人来说是一份特别的殊荣,但是大清王朝来说这就是大权旁落,国运衰败之前兆。

1.jpeg
上图_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1908年),即 光绪皇帝

能够成为两代帝师,翁同龢自然仕途也是平步青云。光绪八年,翁同龢以户部尚书职在军机处上行走,正式参政军机,进入核心权力圈。

进入核心权力圈之后的翁同龢干了一件令后世诟病的蠢事。由于当年李鸿章帮助曾国藩,起草了一份弹劾时任安徽巡抚的翁同书的奏折,这李鸿章不愧是刀笔吏,那文字让他写得,句句都是置翁同书于死地,以国家大意将两宫太后及当局者架起来,以道德败坏与玩忽职守将罪人翁同书“踏上一万只脚”,到底翁同书被罢了官,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翁同书不是别人,正是翁同龢亲大哥。而老爹翁心存却因为此事悲愤交加,老爷子驾鹤西去了。

所以说,这翁同龢与李鸿章之间基本上是不可调和的仇恨。

2.jpeg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私人恩怨归私人恩怨,但是身为户部尚书的翁同龢就李鸿章申请购买北洋舰队购买新式战舰而处处掣肘,致使北洋舰队增添新式战舰计划落空。而这两艘战舰经过辗转到了日本人的手中,中日甲午海战中,击沉北洋战舰最多的吉野号就是新式战舰之一。尽管翁同龢掣肘北洋舰队扩编之事暗中得到了慈禧太后等人之支持,但是翁同龢之责任绝非可以一推了之。
 
中日甲午战争以中方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一段落。应该说这一战的失败和这个堪称我国最为耻辱条约的签订,真的是将这个曾经称霸东方的巨大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之边缘。这个时候国内有志之士们纷纷站出来要求政府改革求变以扭转大清颓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维新志士。这些维新志士虽然思想超前,但是并无实际权力,而此时的翁同龢竟然超前地成了一位力推维新改革的战士,他还亲自将康有为引荐给光绪皇帝,成为了光绪皇帝推行维新新政的第一助力者。

3.jpeg
上图_ 《马关条约》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

那么翁同龢的思想怎么会如此进步呢?这主要还要从两方面考虑:
 
  • 其一,封建王朝统治制度落后而顽固,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


尽管之前也是颇有胆识和声势地推行了“洋务运动”,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小打小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清王朝的问题,更不能扭转大清颓势。基于于此,更加先进和激进的维新思想诞生并给予腐朽的大清王朝一剂强有力的冲击。翁同龢作为光绪皇帝的近臣,核心权力圈成员之一,对大清王朝落后的本质以及改革之必要性是有一定程度认知的。
 
  • 其二, 出于政治上的需求,维新变法成为翁同龢的最后机会。


甲午战争败北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主战派代表光绪皇帝以及翁同龢的地位已然岌岌可危。唯有主动而帅照求变,光绪皇帝才可能有重掌政权之转机,这对于翁同龢来说不失为上上之策。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翁同龢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国维新之第一人”(康有为语),成为了光绪皇帝推行新政最强有力的后盾与支持者。但是很“奇怪”的是,就在翁同龢极力帮助光绪皇帝推行新政之初,翁同龢却被光绪皇帝免职了。光绪皇帝原本在朝中支持者就寥寥无几,力争求变的他,在人才本就捉襟见肘之时,竟然自断臂膀,将自己的师父罢官而逐回原籍,这着实令人费解。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这是光绪皇帝的个人意愿吗?

4.jpeg
上图_ 翁同龢的藏书
关于这个问题,也是颇有争议。

  • 一种说法是,因为翁同龢对康有为的态度从力挺急转为诋毁,由“战友”而反目,此说法根据翁同龢日记之记载。而光绪皇帝为了坚持推行变法,决定与自己师父决裂。


  • 另一种说法就是慈禧太后胁迫光绪皇帝而为之,用意自然是剪除光绪皇帝的羽翼,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从翁、康之间的关系入手。

实际上翁、康关系并没有破裂,前文提及的“中国维新之第一人”,就是在翁去世之后,康对其之评价,试问倘若二人关系破裂,康怎会如此评价之?而且从其他方面分析也不难发现其中蹊跷,光绪皇帝谕旨对翁同龢的处罚是永不叙用,师徒二人仅会因为对康有为立场的“不同”,光绪皇帝就会绝情到如此地步?再者说,一旦变法有成,难道翁同龢就不会转变态度,又有重新支持光绪皇帝的意愿吗?

5.jpeg
上图_ 翁同龢 书法

显然,光绪皇帝主动罢黜翁同龢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能有朋友会问,翁日记中记载与康划清界限的记载又作何解释?这很有可能也是出于翁之自保。在积极响应变法之时,翁已然被诸多守旧官员弹劾,成为众矢之的。再加之变法失败,推行变法之人都成了罪人,翁及时“修正”对维新派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鉴于以上分析,光绪皇帝罢黜翁同龢合理的解释,恐怕只剩下被迫“罢黜”之说了。根据后来实际历史之走向也可以证实这一分析结论,少了主心骨的光绪皇帝急于求成地将变法乱搞一通,最终迅速走向失败。大胆设想一下,倘若有翁同龢一如既往地辅佐,也许维新变法不会这么快就宣告失败,而光绪皇帝的命运,也许会有一线转机。

6.jpeg  
7.jpeg
上图_ 常熟翁同龢故居

通过上述论证,可以说翁同龢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晚清人物,他的许多言行,都影响着大清王朝的命运,对历史的最终走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像他这样的人物,我们不能够以简单的忠奸好坏而评定之,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就事论事,就具体时间结合时代背景而加以分析。但有一点需要一提,那就是这些能够走在中国历史前沿的人物们,其身上必有值得我们学习与汲取之处。

参考资料:《清代人物研究》 戴逸(著) 故宫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2:56 PM , Processed in 0.0347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