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代统一战争中,长江天险都给来自北方大国政权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可唯独在近代的统一战争中长江天险就像纸糊的老虎一样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有人说,渡江战役是现代战争,所以长江天险没用。可问题是,我们渡江的工具还不如当年的曹操呢!怎么就成现代战争了?要非说是现代战争,那国军有飞机有舰艇有江防炮台,人家才是现代的一方好吧?
虽说腐朽的国民党注定不能守住长江防线,但百万大军加上赫赫天险,无论如何也不能只有三天保质期吧?俗话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突破的,长江防线之所以败得那么惊世骇俗,除了解放军的勇猛之外,其中也少不了国民党的内斗助攻。
1948年年末,三大战役已经进入尾声。国共两党在长江以北胜负已分。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在桂系的逼宫下发布元旦下野通电。
对于蒋介石这次下野,大家都知道是假的。老蒋虽然退居溪口,却仍然牢牢地掌控着南京的一切。李宗仁这个代总统不过是一个政令不出都门的傀儡而已!既然如此,李宗仁怎么能逼得动蒋介石呢?
与其说是被赶下台,倒不如说是蒋介石以退为进。其实就算桂系不逼宫,蒋介石也会想办法让李宗仁来顶缸的。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借这个机会套牢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白二人在国民党中跟老蒋一向貌合神离,这事天下皆知。淮海战役的时候,白崇禧坐拥20万大军冷眼旁观,还扣住宋希濂兵团不让走,这事让老蒋恨不得吃了他。
作为一方诸侯,只要价码合适,李白投靠共产党跟投靠天天想要弄死他们的蒋介石有多大的区别?
可如果作为一国之君呢?李宗仁愿意拉下脸去做亡国之君吗?白崇禧愿意拱手让出桂系的江山吗?
蒋介石抛出来的诱饵虽然有毒,但危中有机。万一和谈成了,万一长江挡住了解放军,他们是真的可以借助这股威望把蒋介石彻底赶下去的。这种情况下,桂系为自己打江山自然格外有劲。
而这就是蒋介石的目的,其实早在三大战役进入尾声之后,他就不抱任何希望了。淮海战役结束前五天,也就是1949年1月5日,蒋介石就开始了布局。他先是让自己的亲信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这还是在上任主席魏道明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袭接管的。
陈诚到任后蒋介石又把国库3.3亿多金钞和价值5亿的黄金白银和外汇一股脑地转移到台湾,只给南京留下了一个空架子。这显然就是要把台湾当成后路来经营啊!
扶持桂系上台,无论是和谈也好,还是守江也罢,都只不过是拖延时间而已!
但真正有趣的地方是,站在蒋介石的角度上来看,和谈必须失败,但守江也不许成功。
为什么呢?
前面说过,这两个但凡干成一个,桂系就要傀儡变真龙了。你说,到时江南的豪绅财阀和帝国主义列强更愿意支持那个能保住他们利益的桂系呢,还是更愿意支持退缩台湾的蒋介石呢?这些人能把蒋介石捧起来,自然也能把他摔下去。
因此对于蒋介石而言,无外乎就是选择把半壁江山送给桂系还是送给共产党!
我们假设校长的目的是守住长江,保住江南半壁。那么他有如下两种操作:
第一,守长江,但不退位。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就已经全军覆没了。要守江,光靠蒋的嫡系是不够的,必须要长江中游的白崇禧来配合。可如果不给总统之位,那么李白轻则观望,重则把他卖给共产党当投名状。无论如何,最后都是“国破家亡”。
所以此路不通。
第二,守长江,退位。
可给了总统之位又会产生这样一个困局,那就是守住长江之后桂系会傀儡变真龙。老蒋轻则出国,重则被清算,届时就算他想做一个台湾岛主都不可能了。
当然,如果桂系拿了总统之位,又守不住长江。那大家一起完蛋。
大家发现没有,上面无论哪种结果,最后校长都要完蛋,这是个悖论啊!
在这个悖论之下,守长江就是一个伪命题啊!也就是说,无论长江守不守得住,江南半壁都已经注定不是他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校长要考虑的就不是如何保住江南,而是如何在这个注定失败的局面下寻一线生机了。站在校长的角度看,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把共产党放过长江,让桂系跟蒋家王朝一起完蛋。而他老人家则提前把资产转移到台湾坐山观虎斗。
有朋友会说这不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吗?校长会宁愿把江南送给他最恨的共产党也不留给桂系?这可能吗?
完全可能呀。财阀、地主和列强是校长的基本盘,他们可以抛弃校长选择桂系,但他们绝不会选择有血海深仇的共产党。你说,桂系和共产党谁对校长的威胁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桂系得到江山,丧失所有支持者的校长连个岛都不配拥有。而共产党得到江山,人家说不定还可以聚集一帮遗老遗少凭海峡天险挣扎一下呢。
但这个操作有一个问题:时间。
前面说过老蒋是在一月份布局的。而按长江水文,我军最迟不会晚于在五月份也就是长江涨水期到来前渡江,这些是可以预判的。
那中间四个月时间对校长而言就很悬了,因为你不能保证我党不会在二月渡江呀。一个月时间台湾那边的布防是无论如何也准备不过来的呀。
所以需要用和谈代表团来拖延,至少把解放军拖到四月份。就算中共高层看出来也没关系,这是阳谋。不谈,你就会被千夫所指。
4月23日,距离长江涨水期还有不到一个星期时,共产党发出最后通牒,而国民党也终于撕下了假和平的面纱。渡江战役就此爆发。
对于守江,蒋介石的安排是这样的。白崇禧带着桂系精锐守住长江中游。亲信汤恩伯带40万人马守长江下游。
可在长江的布防上老蒋却耍了个小心眼,古往今来,围绕长江下游的布防都是有固定公式的,因为长江下游就只有芜湖、铜仁、镇江、采石矶、江阴那么几个登陆点,只要在这些地方重兵布防就足以控制千里江防。这点常识我相信校长还是有的。
可他偏偏做了一个反常识的安排。对于芜湖、镇江、南京这些下游的上中段防线,蒋介石只给了10万人的杂牌军。但在下段江阴要塞至上海一线却布防了30万嫡系。
这种安排是极不合理的,因为上中段的江面狭窄渡口众多,对岸还水网密布便于共军隐藏船只。历来北军南下都会把进攻重点放在这里。
相反,下段江面宽阔渡口稀少,对岸也没有什么河流,不便于隐藏,这地方从来都不是防守重点。老蒋这种安排就是生怕他的长江防线破不了呀!
我军过江后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西边是武汉白崇禧集团,东边是上海汤恩伯20万重兵。于是我军兵分两路,101去伺候白崇禧,而陈粟去对付汤恩伯。
先说汤恩伯这一边吧!汤恩伯早就在上海修好了战壕碉堡,大军一过江,他20万人就一溜烟地从长江缩了回去。由此可见他压根就没想过守江。
诶,汤恩伯不是30万吗,怎么变成20万了?有10万在撤退时被干掉了。
可上海也不是什么兵家要地呀,他为什么放着长江天险不守去守上海?其实还是跟当年淞沪抗战一个套路,把战场选在上海,就是表演给列强看的。只要他能守住上海,让列强看到希望,就会有源源不断地物资支援过来,毕竟这里是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大本营呀!洋鬼子们岂会轻易放弃?
而且这是有先例的,当年太平天国横扫东南半壁时,上海就因有洋人之助才得以像一座孤岛一样屹立不倒,后来李鸿章脱离曾国藩后就是跑到这里开辟第二战场,并以此为基地最终在列强的支援下反攻东南实现了乱世崛起。
因此,对于蒋介石而言,守上海远比守南京和守长江更有意义。这20万人是校长最后一赌了,万一守住了,列强就会追加投资,到时说不定就能复刻李中堂的光辉事迹呢!
可汤恩伯终究不是李鸿章。20万人只支撑了10天就全军覆没了,校长最后一点希望也被这头蠢猪给输没了。
相比汤恩伯这头猪,还是西路的白崇禧更争气,白诸葛在101的攻势下一直坚持到了12月才全军覆没,足足给校长争取了8个月的宝贵时间啊。
最后复盘一下,在这场博弈中,共产党是最大的赢家,战利品是江南半壁江山。第二个赢家是蒋介石,他借共产党的手消灭了桂系,争取了时间,转移了财产,在囚徒困境中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至于最大的输家当然就是桂系那两个傻小子了,为了一张空头支票,他们可是替蒋介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不颁个青天白日勋章都感觉挺对不起他们的!
在渡江战役中,蒋介石将权谋人心玩弄到了极致,最终成功为自己争取到了最优的结局,不愧是中国近代罕见的权谋大家。只可惜,权谋终究只是佐术,不能纯以权谋夺天下,这也是蒋介石这个人的局限所在。他的才能不足以撑起大中华万里江山,也许那海岛弹丸之地才是他真正的水平吧!
参考文献
王树增:《解放战争(下)(1948年10月~1950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