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6|回复: 0

禅宗与《金刚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6 03: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宗与《金刚经》
大航法谈 2023-11-24

图片_20231126163543.jpg


       四祖道信就曾劝人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指月录》卷四“道信传”)。至五祖弘忍更重视《金刚经》。五祖弘忍传法于六祖惠能,就是以《金刚经》印心的。《金刚经》是般基系经典。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金刚般基罗密经》(《六祖坛经·自序品》)。到了六祖惠能,惠能则大力通《金刚经》与《金刚经》之缘就更为密切。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大师发心求法到大彻大悟,都没有离开《金刚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后来在弘扬佛法时,总极力称赞般若法门。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师陞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在四祖道信提倡般若禅后,六祖更是将般若思想与禅修融合得天衣无缝。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坛经》所说的“于相而离相”,即《金刚般若波罗密多》所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般若思想是禅宗的主要思想,《金刚经》是禅宗依持的主要经典之一,它是中国佛门各宗都很重视的经典。禅宗修行者,视《金刚经》为修心指南,开悟的钥匙。信众最多的净土宗也常念诵《金刚经》。更进一步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其印刷的第一部书就是《金刚经》,致使民间大众知道有《金刚经》文人们爱其文字之优美,哲理之丰富,而进行读诵与研讨。《金刚经》是八部般若之一,亦即八部般若之纲要,其精要道理,能令学者悟三空,了四相,除妄想,去执著,观融二谛,直指如来佛性,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即是本经的宗旨。本经以文字般若为因级,起观照般若为用,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从而离相以降心,无住心住心,乃至发无上菩提心,以无四相修一切善法,证实相般若为体。以利生显旨为究竟。《金刚经》特别强调万法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菩萨依此观照般若。从假入空,从空入假,取于中道,证实相般若圆满无上菩提。



图片_20231126163539.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4:06 AM , Processed in 0.0338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