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0

[哲史艺丛] “明教”的原型:祆教与摩尼教后来去哪儿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教”的原型:祆教与摩尼教后来去哪儿了?

 向衡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1-20 06:13 

0.png

本 文 约 48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曾经描绘过一个“明教”,因为反抗朝廷被称为“魔教”。与金庸小说中的许多元素一样,“明教”也有一个相似的历史原型,就是源自波斯(今伊朗)的祆教与摩尼教。


1.jpeg

张无忌当选“明教”教主。来源/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截图


最古老的宗教


在这两者之中,祆教的历史,要比摩尼教悠久得多。“祆教”就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起源于古代波斯东部。而“祆教”则是古代中国人起的名字。唐代的慧琳在《一切经音义》“祆祠”一条说:显坚切,本无此字,胡人谓神明曰‘天’,语转呼天为“祆”。


祆教的历史极为悠久,甚至有人认为其是已知人类文明史上古老的一个宗教,也是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传统观点认为该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生活于公元前660-前583年(或前628-前551年),而随着学界对该教圣诗《伽萨》(Gāthā)的深入研究,从其所使用的语言及所描述的内容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应早于公元前6世纪,甚至将琐罗亚斯德的生卒年代推至公元前1000年之前。


2.png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遗址。来源/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截图


祆教认为,宇宙是由善恶二神主宰着,善神叫“阿胡拉·马兹达”,恶神叫“阿赫利曼”。善恶二神是兄弟,却不断地进行斗争,彼此都有创造的能力。善的就是光明清净,创造一切善良、美好、有益的东西,如秩序、真理、光亮,犬、鸡以及其他有益于人类的动物;恶的就是黑暗、恶浊,创造世界上一切有害的东西,如猛兽、蛇蝎、毒虫等等。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琐罗亚斯德教以崇拜圣火为特征。圣火庙是琐罗亚斯德教所特有的,是教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核心场所,里面供奉有燃烧不息的圣火。其典籍甚至认为,一位虔诚的教徒 “一天应该三次到火庙礼拜圣火,因为习惯于到火庙的人,将获得世间更多的荣华富贵。” 而祭祀圣火也分不同的等级,日常点燃和保存圣火,都要用木头,最高级的要用檀香木,且须经过繁复的仪式。由于这个突出特点,祆教也被称为“拜火教”。


3.png

伊朗伊斯法罕的琐罗亚斯德教圣火庙遗迹。来源/[俄]弗拉基米尔·卢科宁、[俄]阿纳托利·伊万诺夫、吴涛作,关祎译《波斯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祆教形成后,逐渐在古代的波斯与中亚地区传播。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又称波斯第一帝国, 祆教迅速发展起来。到了萨珊王朝(第二波斯帝国,3-7世纪)时期,历代统治者更是以祆教为国教,利用宗教加强统治,维系人心,稳定社会。当时发行的钱币刻有“马兹达信仰者,神圣的阿尔达希尔,伊朗国王”等字样,还刻有火坛。


这一时期,祆教由古代“丝绸之路”上经商的粟特人传入中国。其信仰者包括鲜卑人、突厥人、吐蕃人及来华定居的波斯人、粟特人等,隋唐两京(长安、洛阳)多建祆祠,西北的凉州、沙州,乃至南方的广州等地也有不少祆教祠。然而,到了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佛时,“释教既已釐革,邪法不可独存”,祆教也遭池鱼之殃,“其人并勒还俗,褫归本贯充税产”。


4.png

山西省介休市城区的祆教堂。来源/冯俊杰《古剧场与神系·神庙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遭此重大打击后,祆教在中国一蹶不振。五代和宋朝虽仍有若干祆教的活动,但已是势头大减。这与祆教自身的原因也有关系。其教规极严,祆祠禁止外人入内参观,怕不洁物玷污圣火,异教徒要改宗祆教,更非易事,必须符合各种洁净规定。祆教祭司也没有向外人传教的义务,教徒自然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南宋以后,汉文典籍中已不再有祆教的记载。


摩尼创教


实际上,“会昌灭佛”是一次针对“夷教”的无差别打击,除了佛教之外,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和摩尼教也与祆教一样遭殃了。


5.jpeg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景教传教士伊斯出资、景净撰述、吕秀岩书刻,于唐建中二年在长安大秦寺落成。来源/西安碑林博物馆


摩尼教兴起于公元200余年的古代波斯西部。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内,从北非到中国,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其文献有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了。


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216-277)讲过一句话,“以往的宗教局限于一国和一种语言,而我的宗教则不同,它将流行于每个国家,采用所有的语言,传遍天涯海角。”从教义来看, 新兴的摩尼教因此也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


最容易发现的是,摩尼教与波斯本土的祆教的渊源。在摩尼教中,无论是神名还是魔名,都有多个角色承袭自祆教,它们或者相同,或者类似,一眼便能看出借鉴关系。摩尼教与祆教一样宣扬善恶二元论,但比后者要彻底得多。既然祆教把善恶二神当作兄弟,那么也就承认还有高于兄弟的父神存在,无形中又变成一神论了。而摩尼教的教义则认为,光明与黑暗是宇宙的本源,彼此势不两立。从黑暗侵入光明、明暗发生大战、世界和人类出现,一直到现在,都属于“中际”时期,这个时期一直要延续到世界被大火毁灭为止。摩尼认为,世界的毁灭将标志着中际的最终结束,此后,便进入了“后际”的时期。所谓后际,就是恢复到原来“初际”时的那种情景,光明和黑暗断然分开,黑暗将永远被囚禁,再也没有机会入侵光明王国了。这就是所谓“二宗三际论”。摩尼规定他的信徒要崇拜日月,据说因为这是他们灵魂回归光明王国必经的地方;还规定他们不杀生,不食肉,只能吃含光明分子较多的菜蔬,以增加自身的光明成分。


另一方面,摩尼本人出生于一个犹太化的基督教家庭。这一背景也使得摩尼教还吸收了许多基督教的思想材料。摩尼经典中的耶稣、亚当、夏娃之类的人物都是从《圣经》故事衍化而来的,耶稣再度降临人间,信徒经常进行忏悔……都明显地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摩尼甚至说过:“我肯定是基督的弟子,确实是耶稣的使者。”此外,摩尼本人创教后,首先来到当时流行佛教的印度河流域传教,摩尼教的教义不免也受到佛教的影响。例如,摩尼认为,一般人的灵魂要轮回转生多次,才能炼得干净,这和佛教轮回转生的思想很相似;摩尼把信徒分成选民和听者,这与佛门中的出家和尚和在家信徒也非常相似。特别是摩尼那些苦行主义的清规戒律,更与佛教难脱干系了。随着摩尼教的东传,摩尼教里佛教的成分又越来越浓厚,差不多又被误认为是佛教的一个支派。汉文的摩尼经文,不仅在体例上模仿佛教经典,而且借用了大量的释家术语(如“涅槃”“金刚”等),摩尼教汉语文书最初被收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6.jpeg

福建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来源/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福建分册》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


但也由于教义的杂糅,摩尼教受到了其他宗教的极度敌视。比如祆教徒就对摩尼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277年2月,摩尼终被萨珊王朝统治者下令处死,并开始在全国各地屠杀摩尼的信徒。刽子手还残忍地剥下摩尼的皮,填上稻草,悬挂在甘第沙普,即今天伊朗卡泽伦附近的一座城门上。这座城门后来就改称为摩尼门。至于基督教徒们,则以希腊文“摩尼”的写法与“疯子”一词形似,而宣称“摩尼”为“疯子”,可见其仇视程度。甚至在佛教徒眼里,摩尼教也是典型的“附佛法外道”。


命途多舛的摩尼教倒是在东方遇到过自己的“贵人”。延载元年(694),“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获得武则天的青睐,结果京城内外不少百姓都成了公开的摩尼教徒。武则天这样做自然有其政治目的,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夺取了李唐的政权,为中国封建儒家思想所不容。为了对抗传统的儒家思想,武则天大力扶植外来的佛教,为自己当女皇帝制造神意根据。她欣赏摩尼教,显然也为了把摩尼教当作一种外来武器,用以冲击中国的传统观念,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食菜事魔”


可惜好景不长。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指责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西胡等既是乡法,身当自行,不须科罪。”此令一下,摩尼教只能在客居中原的胡人中传播,这对于意欲传遍世界的宗教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到了唐武宗时,回鹘汗国已经灭亡,中原的摩尼教失去靠山,其厄运也就接踵而至。843年,唐武宗敕禁摩尼教,没收摩尼寺院财产,驱逐摩尼传教士。仅在京城一处,被逼死的女摩尼传教士便达72人之多,至于在流放途中死亡的男女僧侣则不计其数。看起来,摩尼教也要跟祆教一样,在东亚销声匿迹了。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摩尼寺庙被大规模摧毁后,侥幸逃脱的少数教徒,被迫流落到乡间村落、隐藏下来,摩尼教逐渐发展成了秘密组织。北宋后期,由摩尼教衍化而来的一支最主要的民间宗教就被称为“明教”。按照《宋会要辑稿》记录的地方政府的奏文,当时在浙江温州等地盛行明教,信徒们到处私建无名佛堂,号称“斋堂”。所念经文有《证明经》《日光偈》《月光偈》等,所挂神像则有《先意佛帧》《夷数(即耶稣)佛帧》等。其“佛号”(神名)不见于佛经、道经;经文也不同于佛、道经文,且“字、音又难辨认”。在此所述的若干经名和神名确实都属摩尼教,“明教”即为摩尼教无疑。


7.png

宋“明教会”黑釉碗,为宋代草庵摩尼教徒的生活用具。来源/晋江博物馆


与原本的摩尼教相比,明教又掺杂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内容,逐渐分成不同的流派。摩尼教原旨主义的特征淡化,从形式而言,只保留了摩尼教的一些禁忌特征,如崇拜日月、崇尚光明、食素忌荤酒等。南宋《海琼白真人语录》里就提到,“乡间多有吃菜持斋,以事明教”。只是由于明教始终未被主流宗教(道教、佛教)接纳,而被主流社会蔑称为“魔教”。其教义特点,也因此被概括为“食菜事魔”了。南宋初期枢密院的奏文里就说,“宣和间,温、台村民多学妖法,号吃菜事魔”。


这当然是不公正的。历史学者陈垣说,“读今京师图书馆所藏摩尼教经残卷,可知摩尼教治己极严,待人极恕,自奉极约,用财极公,不失为一道德宗教。”而按史书上的记载,摩尼教教徒有互帮互助的习惯:“凡事魔者不肉食。而一家有事,同党之人皆出力以相赈恤。”这正是摩尼教在民间大有市场之所在,因为贫困百姓只有在底层互相赈恤下才能生存下来。在摩尼教(明教)这个宗教大家庭里,教徒们相互帮助、救济,于是他们彼此得到了生的保障和死的慰藉。南宋时期的王质在《论镇盗疏》也从朝廷的角度分析了“法禁愈严,而事魔之俗愈不可胜禁”的原因:“今民之师帅,既不能以是为政,乃为魔头者窃取……民愚无知,谓吾从魔之言,事魔之道,而食易足,事易济也。故以魔头之说为皆可信,而争趋归之”。这即是说,“吃菜事魔”为什么会来势汹汹,且不断蔓延,关键是朝廷不恤民之故。由于这一问题在整个南宋并未解决,“食菜事魔”的明教尽管受到统治者的迫害,仍然不绝如缕。直到元末农民起义时,起义军领袖韩山童,自称“明王”;他战死后,其子韩林儿继位,称“小明王”;后来朱元璋杀韩林儿,自己做了皇帝,把国号定为“明”。这一系列的“明”,据一些学者研究,有可能都是取自摩尼教(明教)崇拜光明的意思。


8.png
明宫廷画师绘朱元璋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朱元璋深知民间“异端”宗教的影响,做了皇帝以后,一再下诏禁止明教。从此,作为民间地下宗教的明教渐趋消失。如今,在福建省晋江县的华表山麓还有座元代古庙,人称草庵。寺庙的正厅后壁,是一堵花岗石崖。崖上凿有一个圆形神龛,龛内雕有一趺坐偶像。从草庵的右前方岩壁上刻有的一片摩尼教教义石刻可知,草庵里的偶像,就是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


不过,从元代建立以后,草庵香火不断,但信众并不是摩尼教徒。他们把那尊偶像称为“摩尼公”,只不过是把他作为一尊菩萨来供奉罢了。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向衡
编辑 | 胡心雅 任婕(实习)
校对 | 李栋 张斌 彦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7:54 PM , Processed in 0.0391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