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0

[哲史艺丛] 太子刘据为什么和上司兼老爸的汉武帝搞不好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8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子刘据为什么和上司兼老爸的汉武帝搞不好关系?

 赵恺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1-17 22:35 

0.png

本 文 约 6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6 分 钟

“戾太子”刘据的叛乱和被杀,是汉武帝执政时期最大的政治悲剧。作为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刘据缘何从炙手可热的“超新星”,最终沦为了吞噬其政治班底的“黑洞”?在刘据地位步步滑下,走向深渊的过程中,是否又曾有绝地反击的机会?

虽然历史早已盖棺定论,但我们不妨以上帝视角重回两千多年前的长安,去探求一下刘据为什么搞不好与上司兼老爸汉武帝的关系?

1.jpeg

明万历《三才图会》刻本中的汉武帝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卫氏之子

刘据早年的政治生涯及与卫霍军功集团的深度绑定


刘据出生于元朔元年(前128),此时其父刘彻已然二十八岁,距离其母卫子夫进宫也已经过去了十一个寒暑。作为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送给弟弟的舞姬,卫子夫起初并不算得宠。《史记·外戚世家》中曾记载,卫子夫入宫后曾长达一年没有得到临幸。以至于卫子夫心灰意冷之下,竟趁着宫里裁汰老病宫女的机会,跑去请求刘彻放她出宫。

事实证明,卫子夫这一招“以退为进”着实精妙。本来已经忘记那段露水情缘的刘彻见到卫子夫后,终于勾起那些曾经的回忆。卫子夫也由此很快“得怀龙种”。虽然,卫子夫和刘彻的第一个“爱情结晶”是个女儿,却依旧令一无所出的皇后陈阿娇嫉妒得发狂。

有趣的是,陈阿娇似乎觉得“女人不应该为难女人”,于是选择派人绑架了卫子夫正在建章宫担任侍卫的弟弟卫青。按照正常的逻辑,陈阿娇以皇后之尊要为难一个刚入宫不久的侍从,可谓“手拿把掐”。但偏偏卫青在宫中卫士中颇有人缘,同僚公孙敖竟招呼了一帮同袍,硬生生地将卫青从陈阿娇的手中抢了回来。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自然不可能不惊动刘彻。而除了对本就没什么好感的陈阿娇更加不满之外,刘彻更对卫青和公孙敖颇为欣赏。在刘彻看来,卫青不过是自己姐姐平阳公主送来的一名“骑奴”,在毫无家世背景助力的情况下,竟能很快便在宫中卫士交下一帮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可谓“人才难得”,而公孙敖见好友蒙难,毅然选择助拳相帮,也算得上是“两肋插刀”了。

2.png
清代顾沅《古圣贤像传略》中的卫青像。来源/陈君慧,刘洋主编《资治通鉴谋略》,线装书局2008年版

此时的刘彻正因倡导儒学而遭到信奉黄老之术的祖母窦太后打压。为了自保、更为了积蓄力量。刘彻选择以卫子夫为核心,迅速打造一个能为自己所用的卫氏外戚集团。基于这一政治考虑,得罪了陈阿娇的卫青和公孙敖非但没有被处罚、反而一路晋升。同时,卫子夫的长兄卫长君也被召入宫中,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被许配给了执掌宫中舆马的“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则许配给了汉初名相陈平的孙子陈掌。

然而,卫少儿早年便与小吏霍仲孺私通,并生下了一个名为霍去病的孩子。陈掌虽迎娶了卫少儿,但陈家好歹是名门望族,却未必容得下霍去病这个“拖油瓶”。于是乎,霍去病的童年岁月可能便是在姨妈卫子夫的身边度过的。

建元六年(前135),把持朝政长达二十二年的窦太后终于病故。刘彻当即于次年改元“元光”,并接受了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以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元光二年(前133),刘彻设下“马邑之围”,虽然未能歼灭匈奴主力,却也彻底终结汉朝对匈奴“和亲”政策,两国之间的战事开始日益频繁起来。

元光四年(前131),刘彻处斩了身为丞相的窦太后之侄窦婴,不久之后刘彻同样身为丞相的舅舅田蚡病逝。政治上再无掣肘的刘彻随即废黜了自己的皇后陈阿娇,并命卫青、公孙敖、公孙贺与宿将李广分别率军出塞、主动进攻匈奴。虽然四路大军之中,仅卫青一路获胜。但依旧令刘彻颇为欣喜。而卫子夫此时也应景地为刘彻诞下了刘据这个长子,大喜过望之下,刘彻当即册封卫子夫为皇后。

3.png
卫子夫封后。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

此后卫青不断在对匈战争中建立军功,不仅本人成为食邑数千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的大将军。其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跟随其征战的公孙敖、公孙贺等人也尽皆封侯。而为了进一步笼络卫氏一族,刘彻于元狩元年(前122),将年仅七岁的刘据立为了太子。

制衡之术

刘彻对卫氏军功集团的分拆及翦除


正是在刘彻高官厚禄的封赏,以及给予卫子夫母子殊荣的刺激下,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导的卫氏外戚身着戎装,挥师北上,凭借着个人才能及暴骨他乡的决心,在十数次出生入死之后而不息,为大汉朝谱写出戎车七次出征,北登阗颜山,六次深入匈奴,在祁连山设郡的赫赫战功,基本瓦解了北方匈奴势力,为解决汉朝边患问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4.png
清人绘霍去病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刘彻也基于帝王心术,开始通过扶植霍去病、制衡卫青的方式来拆分卫氏军功集团。有趣的是,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卫青对刘彻重用霍去病的反应,但霍去病每次出征都几乎得不到卫青、公孙敖的直接支援却是不争的事实。

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分别率部出塞,各自大败匈奴。战后,刘彻论功行赏,册封卫青和霍去病同为高于丞相的“大司马”。这种“霍去病火箭提升、卫青原地踏步”的安排,令朝野上下看清了局势走向,从此之后卫青的权势逐渐减退,而霍去病日趋显贵。卫青的老友和门客也大多转而巴结霍去病去了。

令人玩味的是,位高权重的霍去病也没有表现出卫氏一族的亲近,而是找到了自己的生身父亲霍仲孺,进而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回了长安。同样,霍去病也没有对身为太子的刘据表现出太多的支持,《史记·三王世家》中曾记载,霍去病曾上疏刘彻,请求册立除刘据外的其他皇子为诸侯王。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就在卫氏一族认为卫氏军功集团被分拆的进程将因此中止之时。刘彻选择了重用霍光以维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霍氏集团,同时暂停对匈奴用兵,并开始扶持其他的外戚势力以钳制卫氏集团。

5.png
《三才图会》中的霍光像。来源/冯梦龙编纂《智囊全集》,线装书局2010年版

然而,如卫青般能征善战又深孚众望的外戚并不好找。加之,卫青本人又极为恭顺。因此刘彻与卫氏外戚集团之间都始终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关系。甚至为了安抚日益失宠的卫子夫,刘彻还特意对卫青表示:“太子(指刘据)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巫蛊之祸

刘彻对卫氏集团的政治清洗及刘据的尴尬处境


但随着元封五年(前106)卫青的去世。刘彻与卫氏外戚集团的关系开始急转直下。太初元年(前104),刘彻以征讨大宛为由,任命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此事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刘彻舍弃了卫氏集团的所有宿将老卒。以西域属国的六千骑兵和各郡国招募的数万名品行恶劣的少年,另起炉灶、组建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6.png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西域众属国的机构。来源/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事实证明,李广利的军事才能远不如卫青,远征大宛的军事行动先后进行了四年、损失了数以万计的兵马才最终以“惨胜”告终。然而,此前对于败军之将从不留情的刘彻却对李广利格外宽容。不仅加封李广利为食邑八千户的海西侯,其军中诸将中被加封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级官吏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级官吏以下更多达一千多人。经此一役,李氏外戚集团蔚然成型。

在大力扶植李广利的同时,刘彻也开始翦除卫氏集团的羽翼。天汉四年(前97),曾经与卫青共同进退的公孙敖奉命率部出塞,与李广利共击匈奴。但此时的匈奴已然从此前卫青、霍去病的连番打击中恢复了过来。李广利和公孙敖大败而逃。但刘彻却并没有问罪李广利,公孙敖却被逮捕入狱,进而被判处了死刑。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人脉,公孙敖虽然以假死的手段苟活了五六年的时间。但最终还是被搜捕了出来,明正典刑。而早在公孙敖被揪出来之前,太始元年(前96)正月,公孙敖的妻子便因为被告发以巫蛊诅咒刘彻而被腰斩处死,全家亦被族灭。至此,刘彻对卫氏集团的政治清洗拉开了序幕。

公孙敖家族覆灭之后,刘彻与卫氏集团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究其原因,除了卫子夫与刘据母子竭力避免卷入政治纷争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李广利连战连败,其才能和威望皆不足以代替逝去的卫青执掌大汉帝国的武装力量。因此刘彻不得不继续倚重卫子夫的姐夫公孙贺。

然而,征和元年(前92)一起诡异事件的出现,却令刘彻与卫氏集团彻底走向了决裂。当年夏天,刘彻发现有一个持剑男子突然出现在自己居住的建章宫中,他惊惧之下当即便让卫兵将其逮捕。但那男子丢下剑后竟很快便消失不见。刘彻盛怒之下,将看守宫门的值班人员全部处死。几个月后,又突然调来大批骑兵对上林苑大肆搜查,结果却也是一无所获。

7.jpeg
西汉铜剑,残长48厘米,1977年巨野县红土山西汉墓出土,放于墓主人身旁。木鞘髹黑漆,已朽。来源/巨野博物馆


这两起事件看似不合情理,却折射出了刘彻对自身处境的极度不安。毕竟,此时的他已然年逾六十,身体机能每况愈下。而其最为担心的,自然莫过于已然做了近三十年太子的刘据,会铤而走险通过非正常渠道取自己而代之。因此,他派出大批酷吏,开始全面清洗卫氏集团。

征和二年(前91)正月,公孙贺家族率先因为“使巫当驰道埋偶人,祝诅上”而被灭族。两个月之后,刘彻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长平侯”卫伉也先后因卷入“巫蛊案”而先后被杀。至此,卫氏集团的羽翼已被翦除一空。

为了避免落下杀妻戮子的恶名,刘彻急匆匆地搬去长安城外的甘泉宫居住,而由酷吏江充带领人马冲入卫子夫和刘据的宫中,展开大规模的挖掘。果然,江充等人很快便“找到了”大量的人偶和帛书。被逼入绝境的刘据听从了老师石德的建议,在逮捕并处决了江充之后,调动长乐宫的卫兵,正式发动了武装政变。

有趣的是,住在甘泉宫的刘彻对儿子的举措,似乎并没有太过意外。他先是表示:“太子必惧,又忿(江)充等,故有此变”。随即又指示代理公孙贺出任丞相的宗室子弟刘屈牦调集长安周边军队进行平叛,甚至还亲自做出战术安排:“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坚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俨然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随着战斗的全面打响,刘彻从甘泉宫回到建章宫,从容地颁布诏书征调三辅附近各县的军队,并更换了军中的符节。

极端悬殊的力量对比之下,忠于太子刘据的军队很快便消耗殆尽。刘据本人虽然侥幸逃出了长安,但其政治生命却已然终结。在心灰意冷的卫子夫选择了自戕之后,太子刘据的妻子、儿女也悉数被杀。而在隐匿了一个月后,刘据最终也在搜捕中落网。而其在被逮捕前的自缢,反倒像是替刘彻免除了父子对簿的尴尬。至此曾经显赫一时的卫氏集团彻底宣告了覆灭。

8.jpeg
刘据之死。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

得益于刘据死得干脆,刘彻日后不断以各种行为艺术来修补自己“好父亲”的人设。有趣的是,元平元年(前74)七月,刘据之孙刘询即位。给自己爷爷的谥号却是“戾”。虽然“戾”字本身有蒙冤受屈之意,但用于谥号,却代表着“不悔前过”“不思顺受”和“知过不改”。那么站在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刘据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步步惊心

身为太子的刘据如何才能全身而退


回首刘据的政治生涯,我们不难发现。刘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还是颇为信任的,其在封禅泰山及游幸天下时,一度将朝廷的大小事务都交付给身为太子的刘据负责。刘据做出的大部分的裁决,刘彻事后都予以了同意,甚至不加过问。

9.png
泰山无字碑。有学者推测,此碑很可能是汉武帝所立。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元年,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可见,汉武帝确实曾在泰山顶上立过石碑,而且史书上没有说他曾“刻石”,因此说“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不是没有理由的。来源/《山东省文化生态研究》课题组编《山东省文化生态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版

然而,刘彻推崇严刑峻法,任用酷吏、打压朝臣。刘据代父执政期间,为了打造自己宽厚的政治形象,便私自对一些量刑过重的案件进行了平反。此事一度引发了皇后卫子夫的警觉,她多次提醒自己的儿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刘彻对此虽然表现出了父亲应有的宽容和鼓励。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却不可能允许自己的施政纲领被轻易否定,至少在其生前不行。

除了对一些案件的平反,触动了刘彻的“逆鳞”之外。刘据大肆招揽门客的举动也招到了刘彻的不满。刘据成年后,按礼制迁往太子宫。作为太子行冠礼的礼物,武帝专程为刘据在长安城南、覆盎门外五里,修建了一座苑囿,取广博观望之意,称为“博望苑”。刘据以为父亲是希望自己多多招揽天下贤士,便真的在“博望苑”安置了诸多宾客,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与当时主流政见不同的“异端”。而刘彻本人恰恰是最为反对臣僚之中的“养士”之风的。为此,卫青、霍去病在风头最盛之时,也不敢公开招揽门客。

如果说插手朝政和公开养士只是引发了刘彻对自己儿子的不满的话,那么卫子夫母子对后宫的失控,则为引爆这些不满提供了最佳的导火索。自王夫人、李夫人等嫔妃纷纷诞下皇子,一场关于后宫舆论控制的暗战便悄然打响。卫子夫身为后宫之主,理论上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但事实情况却是,小太监苏文等人却借着各种由头公然诋毁刘据。

10.png
影视剧中的卫子夫形象。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截图

史料中虽然并没有交代这些太监是受何人指示,但可以肯定的是,后宫之中意图扳倒卫子夫、刘据母子的大有人在。对此卫子夫曾主张坚决反击,但刘据却怀着妇人之仁表示:“第勿为过,何畏(苏)文等!上(指刘彻)聪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

刘据进宫谒见卫子夫,过了很久时间,才从宫中出来。小太监苏文便向刘彻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好在刘彻本身也是好色之徒,因此对此类事件并不在意,相反还向刘据的宫中增派了一批宫女。但当刘彻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后,有一次病倒后派太监常融去召刘据入宫,常融回来后对刘彻说:“太子面带喜色”。刘彻便开始不淡定了。虽然最终刘彻查明了真相,处死了常融。但此类事件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父子之间的疏离。

站在刘据的角度上来看,母亲出身太低,以及舅舅卫青死得太早都是无法逆转的不利因素。如果说,在他的人生之中,有什么翻盘点的话,恐怕只能是效仿晋国公子重耳,早早离开长安,并通过在外掌军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政治筹码。毕竟,有了扶苏的前车之鉴,即便刘彻本人真的下诏书要刘据自戕,他估计也会如“巫蛊之祸”中那般起兵反抗。可惜的是,刘据本人对刘彻频繁对外征战长期秉承着劝谏政策,对此,刘彻也只能表示:“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参考文献:

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2019年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著,中华书局 2019年

3、《制造汉武帝》,辛德勇著。三联书店,2018年8月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11.png
END
作者 | 赵恺
编辑 | 胡心雅 任婕(实习)
校对 | 火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8:37 PM , Processed in 0.0331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