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2|回复: 0

[哲史艺丛] 为什么陈豨叛乱引发了汉初异姓诸侯王覆灭的连锁反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1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陈豨叛乱引发了汉初异姓诸侯王覆灭的连锁反应?

 张诗坪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1-10 06:27 


0.png

本 文 约 7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9 分 钟


陈豨是西汉建国史中相当神秘的一位人物。他的军功,他在刘邦集团中的地位,他与吕泽之间的神秘关联,他的崛起和叛乱,都可谓充满了谜团。这种谜团很大程度是人为导致的。更重要的是陈豨叛乱引起的连锁反应,成为推倒了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多米诺骨牌。


执掌代地的神秘人陈豨


陈豨叛乱前的历史显得晦暗不明,很可能是两种政治不正确叠加的结果:他与吕氏集团尤其是吕后长兄吕泽大约颇有渊源;他本人后来与刘邦私交极好,却背叛了刘邦。在这种双重政治不正确叠加下,陈豨叛乱前的事迹基本湮灭了,但史书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线索,让我们基本还原陈豨的早年形迹。


西汉初年发生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吕氏集团被彻底打倒;汉文帝以小宗取代惠帝一系大宗,入主长安;多任皇帝持续拆分关东的刘姓诸侯国,并在“七国之乱”中击败了诸侯们最后成规模的反抗。台面上每一次大洗牌,就意味着许多资料的灭失和官方定论的改变。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吕氏集团被诛灭后,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功臣战将们的活动轨迹和生平介绍等原始资料,都遭到了系统性的整理。吕氏集团在秦汉之际是刘邦集团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关于其家族成员活动的记载理论上应该很多。然而我们在《史记》和《汉书》中很难找到吕后之外其他吕氏成员的活动。


1.png

影视剧中的吕雉形象。来源/电视剧《汉刘邦》截图


以吕后的大哥吕泽为例,刘邦彭城惨败之后,与吕泽部会师后才算是稳住阵脚。吕泽直辖的战将中包含了许多重量级人物:汉初封赏时食邑数七千八百户、仅比萧何少两百户的丁复,在功臣表上排在第十位,史书上明确说丁复“属吕周侯(吕泽)”;另一位很早就加入刘邦集团的蛊逢(《汉书》作虫达),因为对项羽的战功被封侯并食邑四千户,同样明确记载他“属吕周侯”。


即使保守估计,吕泽及其部将的战功在刘邦集团成员中,大约仅次于后来自立门户的韩信、卢绾。然而从吕泽本人到丁复、蛊逢这样食邑数极高的功侯,在《史记》中都没有列传,我们只能在其他人事迹的角落或者《功侯表》上看到他们的大名或粗略事迹。这毫无疑问是因为政治原因:许多食邑众多、并不列传的功臣基本与吕家有很深的关系,给他们立传就绕不开吕泽一系的军功,如实记载吕泽系军功又会影响铲除诸吕的合法性,对汉文帝及其后代的正统性构成挑战。吕氏家族虽被彻底打倒,吕泽的一些事迹却无法完全绕过,他政治上又没有污点,所以只能把他和他嫡系部将的事迹淡化处理。


《史记》虽然没给吕泽单独立传,仍然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如在功臣表中可以看到丁复、虫达、靳歙、傅宽等名将的战功,而这些人与吕泽都有着极深的渊源。陈豨在《史记》卷三十三韩王信、卢绾传后有附传。这个传记的内容却相当离谱,甚至有些匪夷所思,其开篇便是:


“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高祖七年冬,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豨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


2.jpeg

《史记》中关于陈豨的记载。来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卷93《韩王信卢绾传》(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校刻本)


刘邦和丰沛嫡系在陈豨跟随起兵这一阶段,并没有前往宛朐活动的记录,所以司马迁含糊地说陈豨“不知道怎么就跟随了刘邦”。从这句话来看,陈豨与吕氏家族的渊源恐怕也很深,吕氏家族避祸沛县前,是单父县的大豪强,陈豨跟随刘邦集团起兵在宛朐,这两个地方都在今天的山东菏泽境内。陈豨起兵之初,大约跟随的是吕泽而不是刘邦。


光看陈豨传记,他在不知为何加入刘邦集团后,就没有了任何事迹。直到项羽都败死两年了,刘邦去北方边境平定匈奴支持下的韩王信时,陈豨突然被封侯,还直接掌握北方边境赵、代之地的所有汉朝边军。这里显然隐藏了太多信息,毕竟刘邦最信任的铁杆好友、堪称他异父异母兄弟的卢绾,当时也不过执掌了偏远的燕国一地。在《史记》的功侯表中则有另一条记录:“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陈豨在刘邦进入关中、屯军霸上时,就已经被封过一次侯了。陈豨这一阶段的行迹,大约便是跟随刘邦或吕泽伐秦,进入汉中后也参与了还定三秦的战事。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陈豨随后“以游击将军别定代”,这大约是陈豨独当一面的开始。刘邦与赵国的战事分为多条战线:韩信、张耳在河北腹地的战事最为有名;刘邦北渡黄河,在河内地区北部取得了一系列战果,也歼灭了大量赵军;而陈豨所部汉军主要负责北方的代地,相继攻占了代郡和雁门郡,代国太尉冯解敢投降汉朝。在这一阶段,陈豨的能力甚至得到了一向恃才傲物的名将韩信的肯定。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闲居在家,对主动来巴结自己的樊哙、灌婴都不屑一顾。但陈豨专程前去拜访韩信时,韩信对陈豨说话态度却非常客气。考虑到韩信与陈豨在平定赵、代之战中有过配合,想必两人的合作相当愉快,因此互相欣赏。


3.png

西汉时期代地示意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大约从这时候起,陈豨就被留在了代地。即使在叛乱后,陈豨之前的功绩仍然得到了刘邦肯定。刘邦评论道:“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贾谊献给汉文帝的《治安策》里面介绍刘邦刚称帝时的天下局势时则提到:“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按照贾谊的口径,陈豨足以与其他异姓王相提并论,雄踞一方。不过与这些诸侯王不同的是,陈豨没有被封王。但陈豨从平定代国起就成为当地的实际统治者,因此被贾谊与其他诸侯王并列。


陈豨在代地,一方面要防守北方边界的游牧民族,另一方面还有着作为刘邦嫡系,监视赵国的张耳、张敖父子和迁徙到山西的韩王信的责任。在击灭燕王臧荼的战争和对抗韩王信叛乱的战事中,陈豨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攻破臧荼后,陈豨被封为阳夏侯,这是他在霸上封侯后第二次被封侯了。在白登之围中,陈豨很可能也从他经营颇久的代地对韩王信和匈奴人发起了猛攻。早已在一年前被刘邦封为阳夏侯的陈豨,在他字数极少的传记中有一句神秘莫测的“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豨为列侯”。去年刚封侯的陈豨今年居然又被封了侯,史书却没说他对匈奴人到底又立下什么新功劳,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更离谱的是,这是史书记载中陈豨第三次被封侯了。这背后的故事我们实在不得而知,但陈豨镇守代地的成绩相当好,让刘邦也极为满意,是我们可以确定的。


从掌控北境到叛汉自立


在北伐匈奴和白登之围后,汉朝北方边境仍然有着韩王信和赵人拥立的赵王利这两位敌对国王。刘邦不可能一直留在河北,他必须派一位资历和能力都足以统帅北境汉军的大将,坐镇北境对抗韩王信、赵王利残部,并且应对匈奴可能的背盟入侵。刘邦很可能选择了吕泽作为北方边境的留守。史书并没有记载这一年在北方边境有什么大规模会战。当时匈奴人基本中立,这两位敌对国王他们的主力遭到刘邦连续两年亲自带兵打击,已经被歼灭了许多。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中写道:“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从吕泽“悼武王”的谥号来看,他也应该是在前线壮烈战死的,很可能是意外死于某次小规模冲突。以吕泽的身份和资历来看,他在北方前线时,镇守代地的陈豨应当归属于他节制。


吕泽死后,刘邦开始试探性操作自己的废储设想。另一方面,北境急需可以接替吕泽之位、独当一面对付韩王信和匈奴人的新统帅。当时赵王张敖的位置被皇子刘如意所取代,新赵王刘如意还未成年,赵国本身也需要可靠的大员掌控。在代地干得相当出色的陈豨,与刘邦一样都是信陵君的铁杆崇拜者和模仿者,因此私交很好,此时他便以赵相国的身份,被刘邦委派为赵、代等地汉军的最高统帅。


4.png

汉匈战争中骑马士兵的形象。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陈豨掌控北境汉军后,和偶像信陵君一样养起了大批门客。陈豨某次经过邯郸时,跟随的门客有一千多乘,邯郸的官舍都住满了。这种浩大的声势,被新到此地的赵相周昌看在眼里。周昌向刘邦汇报了陈豨的巨大排场,并指出从跟随韩信攻赵算起,陈豨已经在赵代边境之地经营了多年,现在又手握重兵,实在有点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决定敲打下陈豨。当时汉朝对铁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实行禁运,但只要有超额利润在,边境上的物资走私贸易必然不少。史书提到当时“豨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多连引豨”,其中的“财物不法事”,大约便是这些走私贸易。刘邦的调查范围很快从陈豨的门客蔓延到了陈豨本人。


到这时,陈豨面临着抉择:是冒着让刘邦闲置的风险回长安宣示效忠;还是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根据赵地的现实情况,最终陈豨选择了后者。诱发陈豨叛乱的直接原因,是皇帝刘邦与在边境手握重兵的陈豨君臣相疑。然而这归根到底是皇帝与边将的个人恩怨,赵地的地方大族们可不会为这些事情与皇帝翻脸。此时北方边境的普遍叛乱,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和更为广泛的民意基础。


汉朝建立后,赵地豪强与刘邦的矛盾十分尖锐。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体制,这种分封既包含了同姓与异姓的王国,也包含了数量更多的侯国。刘邦在高帝六年十二月首封列侯,随后不断有列侯被分封到赵国境内。按照西汉初年侯国研究专家马孟龙的统计,到张敖被废第二年的高帝十年时,赵国境内的侯国数量竟然达到了至少十七个,而张耳在高帝四年受封赵王时,始封城邑也不过五十五个。这就意味着刘邦把张敖的赵国当作了安置功臣封国的主要地区之一,汉王朝中央的功侯们在赵地获取了大量的利益,而这些利益原本属于以赵王为核心的赵国统治阶层与本地大族。


此时卢绾的燕国、彭越的梁国和英布的淮南国境内都没有侯国。刘邦充分尊重彭越、英布这两个昔日合作者,以及同在对匈奴前线的卢绾,不在这三人的王国境内分封侯国。列侯都被封在了汉王朝直辖地盘和同姓诸侯国境内。这说明刘邦并没有把张敖看成英布、彭越、韩王信这样的盟友,而是利用他女婿的身份,把他当作刘肥、刘交、刘贾这样的子弟、晚辈,肆意在赵国境内封置侯国,把赵国三分之一的城邑用来封赏汉王朝的功侯。


5.png

汉初的同姓诸侯国。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在当面见到张敖时,刘邦也毫不见外,一副颐指气使的架势。所以赵相贯高等人一度试图刺杀刘邦,但以失败告终,张敖也因此被废。到刘如意取代张敖成为赵王时,赵国境内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城邑被汉廷用来封置侯国、赏赐功臣,这就意味着此时赵地大族与汉廷的矛盾必然十分激烈。基本丧失匈奴支持的韩王信、赵王利始终活跃在边境地区,挺过了刘邦的又一次亲征,很可能还意外击杀了地位崇高的吕泽,其中必然离不开赵地大族们的暗中支持。


除了分封侯国严重侵害了赵国本地大族的利益,刘邦对边境贸易的严控也激化了与当地的矛盾。赵、代之地在战国后期就有着普遍从事商业的传统。《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赵、中山地薄人众,仰机利而食”“齐、赵设智巧,仰机利”。在赵国与游牧部落交界的边境地区,这种商业传统更是发展成为繁荣的边境贸易。只要有边境驻军,边地商人在为军队供应物资的过程中就能牟利颇多,部分商人还能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获得超额收益。战国晚期的赵国名将李牧镇守北方边境时,把许多边地商人吸收到自己的幕府中,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到后来竟然可以对庞大的军事开支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刘邦控制关中后,把精力集中在东进上,对北方边境则选择修缮要塞体系进行防守。随着汉国对北方边境封锁的加强,边地商人们只能向东进入到诸侯王辖区,继续寻求贸易机会。当时匈奴王庭在代地正北方,代地相继经历了陈余、张耳、刘仲、刘如意等多任代王,边境上实际和匈奴人打交道的主要是夏说和陈豨。赵、代之地统治者频繁更迭,法理上不受汉国边境封锁要求的影响,其北方边境更是天高皇帝远,乐得继续与匈奴人走私贸易。于是代郡一带逐渐成为边地商人进行对匈奴贸易的理想场所。


6.png

西汉的北部边郡。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些边地商人之前与韩王信往来颇为频繁,并跟随了他起兵反汉。韩王信部将中最有名、最活跃的曼丘臣、王黄二人,都是上郡的商人出身,其中的王黄更有可能是娄烦、林胡等部落胡人出身,周旋于匈奴与汉人之间。大约因为汉朝对边境贸易的限制,他们向东迁徙到了太原郡,随后参加了叛军,并拥立曾经的赵将、战国赵王室后裔赵利为王。韩王信叛乱后,刘邦就颁布了限制打击商人的法律,既是对部分边地商人跟随韩王信叛乱的惩戒,也意在控制那些在边境贸易中积累了雄厚财力的商人,防止他们与匈奴人、地方势力结合,反抗中央政府。也正是曼丘臣、王黄这两人的频繁活动,最终成功策反了两难的陈豨。值得注意的是,陈豨麾下有颇多心腹都是边境商贾出身,他和他的心腹大概率直接参与了边境禁运物资的走私贸易,而刘邦对他施压也是从调查这种走私贸易开始的。


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公元前197年七月,太上皇病逝,陈豨称病拒绝前往长安。到此时,陈豨与汉廷的决裂已成定局。这年八九月间,陈豨联合韩王信、赵王利,正式宣布起兵反汉。由于陈豨的军事能力最高、兵力最多,自然是这个反汉同盟的盟主,位居赵王利、韩王信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掌控了赵地很大一部分的陈豨,在正式起兵之后却没有称赵王,而是仅自称代王,等于是认可了赵王利的正统赵王地位。陈余击败张耳后需要选择尊奉赵王歇来号召赵地人心,陈豨此时同样通过尊奉战国时代赵王室后裔的赵利,来最大程度统战赵地人心。


刘邦深知,自己此时真正要对付的对手主要是两类势力:由于刘邦在赵国境内封置侯国等一系列侵犯本地大族利益的措施,而选择参与反叛的本地豪族;以王黄、曼丘臣为代表的边地商人。根据这两个群体不同的特征,刘邦已然有了应对之策。


刘邦一方面集中各路主力进攻东垣城,成功击破了最后一位传承着战国赵王室血脉与社稷的赵王赵利,砍倒了赵地反汉的旗帜。另一方面,刘邦则大力进行了一系列统战工作,如加封当地大族代表人物、封一部分被胁从后愿意投降的商人为官、用贿赂等手段进行分化瓦解等。最终,在军事行动和分化瓦解攻势双管齐下一年半后,陈豨叛乱被平定,他本人也被汉军斩杀。


7.png

汉初郡国并行局面下的异姓诸侯王国。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刘邦称帝时关东共有七大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在陈豨叛乱前,楚王韩信已被降封为淮阴侯,燕王臧荼则被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铁杆发小卢绾取代。韩王信叛乱和赵王张敖被废,都让汉王朝北境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使得本来只掌控了代地的陈豨崛起为北境汉军主帅,并最终举旗反汉。陈豨虽然给刘邦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比起他的叛乱和败亡本身,他叛乱的过程引起的连锁反应影响更大,最终几乎完全推倒了汉初异姓诸侯王的多米诺骨牌。


楚王韩信此时已经降封为淮阴侯,他与陈豨关系相当友善,陈豨进京叙职并被委任为北境汉军主帅后,曾特意去拜会过韩信,两人与他有过一番密谈。韩信到底有没有像《淮阴侯列传》和《通鉴》口径里说的那样,撺掇陈豨叛乱并许诺里应外合?还是说,这些记载只是韩信死后被安上的谋反证据,韩信不过对陈豨发了一番牢骚?我们不得而知。


照这两个口径的说法,陈豨叛乱后刘邦亲征,韩信打算在长安政变,但是被家臣的弟弟向吕后告密。吕后不敢强行召唤韩信,与萧何合谋诈称陈豨已死,诱骗韩信入宫,随后将他斩杀,并夷灭三族。这一口径下,韩信提前预料到陈豨叛乱能席卷北方,刘邦也必然亲自前往讨伐,这个概率恐怕极低。毕竟当时刘邦年事已高,稍晚征伐英布时,刘邦最初就不想亲自领军前去。在这么多不可控因素之下,提前几年预约好未来叛乱后在千里之外互相策应,这一切实在是缺乏可信度。我们不妨合理推想下,韩信的这个家臣看到过韩信对陈豨发牢骚,但不知道谈话具体内容,并和自己弟弟提起过此事。家臣得罪韩信后,他弟弟急于救人,于是在想象之上添油加醋一番。拥有超强军事才能的韩信存在本身,就足以让吕后芒刺在背,而且韩信这几年几乎从不掩饰自己对刘邦的怨怼与愤恨,于是吕后选择宁可信其有,将其处死。


陈豨刚叛乱时,刘邦也曾派人召唤了梁王彭越带兵前来助战。但当时的彭越多少有一点观望心态,选择称病不去,而是派出手下将领带少量士兵前往。回到长安后,刘邦开始清算旧账,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继续装病,对彭越早已极度不满的刘邦决定动手。彭越虽然颇有军事才能,但他在梁地的统治基础相当薄弱: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彭越给项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却并非来自原生。在军事上,彭越先是得到了田荣的直接援助,后期刘邦更是派出卢绾、刘贾的两万精兵与他配合进行机动作战。在政治上,活跃于梁地的彭越在楚汉战争大部分时间都是以“魏相”的身份活动,需要借用刘邦控制下魏豹的政治背书。这就意味着,梁国军队的许多中高级将领都与汉国合作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一方面,梁地的很多地方实力派也不会认可这个起于微末、极为狡诈的梁王。


所以,刘邦仅仅派出使节偷偷串联,就在身为梁王的彭越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将彭越捕送到了刘邦当时所在的洛阳。接下来就是程式化审判的时间,司法部门把彭越谋反案办成了铁案,请刘邦依法处决反贼彭越。而刘邦则出来扮演好人,把彭越免死废为庶人,流放到四川。满是委屈的彭越流放路上遇到吕后,向她表示希望能把自己安置到老家昌邑。吕后满口答应下来,并把彭越一起带到了洛阳。见到刘邦后,吕后却建议斩草除根。最终彭越惨遭灭族,并被制成肉酱。


8.png

影视剧中吃到人肉酱的淮南王英布。来源/电视剧《汉刘邦》截图


收到彭越肉酱的淮南王英布和刘邦之间丧失了所有互信基础,最终主动起兵,真的造反了,最终战败被杀。此外,和刘邦关系极为铁杆的燕王卢绾见到这一切,也开始图谋自保,与匈奴人暗中联系,并在败露后被刘邦讨伐,逃至匈奴。韩王信以及赵国本土豪强拥立的赵王、战国王室后裔赵利,则和陈豨一样战死在对抗汉军的战争中。


就这样,陈豨的叛乱推倒了汉初异姓诸侯王的多米诺骨牌。除了长沙国地处偏远未受波及外,前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韩王信,以及赵地拥立的赵王利,都因为陈豨叛乱而被彻底打倒。除了逃到匈奴境内郁郁而终的卢绾外,所有人都在陈豨叛乱的连锁反应中死于非命。刘邦也在平定英布时再度受重伤,并因此在半年后病逝。但利用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刘邦得以在生前基本解决了异姓王问题,为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张诗坪
编辑 | 胡心雅 陈麒伊(实习)
校对 | 火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7:32 AM , Processed in 0.0355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