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9|回复: 0

何谓“心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1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3-11-11 10:34 PM 编辑

何谓“心灭”?
妙意 自在世间 2023-11-10

图片_20231111222735.jpg

图片_20231111222909.png

何谓“心灭”?


      问:“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何谓:“心灭”?

      答:一般人所以会破戒,是因为他们的觉知心误认五蕴与诸法真实有,因而引生如梦如幻的罪业,枉受如梦如幻的苦果。如果他们能够知道觉知心(识蕴与第七识)原本就没有实体,只是第八识流注种子现起的功能差别,就样就是把心相灭掉。觉知心没有实体,罪业有何尝有实体?既能把心相灭掉,罪业又何尝不能灭?更准确的说法是:从来就没有心相,也没有罪业相可得。但是相对于以前的不知,便假名为灭。能够这样通达,明白心相跟罪相都是了不可得,只有一真法界的实相才是唯一的真实,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啊!

      《金刚经》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误以为色尘真实存在而生心,称为住色生心;乃至误以为法尘真实存在而生心,称为住法生心。如果能够不住蕴、处、界法而生心,即可出生清净心,但这并不是菩萨刻意出生清净心,而是除去虚妄知见自然而生。如是所谓的生清净心,乃是随顺世俗而说;依胜义谛而说,从来都没有觉知心生起过,无论染污或清净。

      《金刚经》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安住于真如的人来说,并没有安住,也没有降伏可说。他只是明白一切法皆是了不可得,虽然依世俗谛来说,他仍然有烦恼,但他很清楚,这只是虚假的烦恼,无有实法可得,缘此般若正见而处在大好的寂灭道场当中,假名为安住与降伏。

      最后总结,“一切有为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若离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请您经常思维吟咏这句话,一定能够转依于第八识的真如性,发起真如三昧。


图片_20231111222741.jpg

图片_20231111222909.png

菩萨不易证初禅


      问:您说以真如三昧修行就可以修到灭尽定,为什么我修这么久连个初禅都没到,是那里出来问题吗?为什么佛陀时代,别人一听,修个七天就到各种定,甚至七天左右修到阿罗汉,难道他们修不净观、白骨观还比真如三昧殊胜吗?您说过只见过一位初禅,难道整个佛教界,连修会初禅的都这么少吗?难道这正常吗?您现在到初禅没?

      答:不净观、白骨观基本上是声闻法,声闻法的特征是重视自利,因此急证解脱,包括禅定,但福德与智慧远远比不上菩萨。

      真如三昧能够证灭尽定,教证在《大乘起信论》。但真如三昧是大乘法,因此仍然要依循大乘的修行原理。大乘注重的是修集福德,必须在无量劫当中为众生服务,从而引生法身圆满的功德,这是无法速成的。因为这个缘故,菩萨主要的修行方法是恒顺众生,因为众生大多在欲界,菩萨必须尽量保留对众生的贪爱,作为度众方便,如《菩萨善戒经》说: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嗔因缘毁戒,是名破戒。何以故?优波离!嗔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嗔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嗔恚易断名之为重。」优波离!难断非重。菩萨常有易断重者,乃至梦中尚不为之。优波离!愚痴菩萨无有方便怖畏犯爱,菩萨有智善知方便,怖畏犯嗔不畏犯爱。

      证初禅必须除五盖,贪爱是五盖之一,既有贪爱,便无法证得初禅,这是菩萨不易证初禅的根本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6-11 09:37 PM , Processed in 0.0280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