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哲史艺丛] 帝王装X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6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帝王装X简史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3-11-05 22:10 


汉高祖刘邦,对自己的猪朋狗友感觉越来越烦。

尽管历经四年楚汉相争,刘邦终于在55岁这一年(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正式称帝,但是他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没威严。


从48岁在沛县起兵,到55岁夺得天下,作为原来一清二白的穷小子,刘邦身边的王侯将相,很多都是他的贫贱之交。


在刘邦创业的草头班子中,除了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出身外,其余的班子成员中,韩信是游民,樊哙是杀狗的,灌婴是布贩子,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可以说,这是一群彻头彻尾的发家寒微的“布衣将相”。


由于发家寒微,素养相对较低,因此在新皇帝刘邦的宴会上,这些穷小子们便经常因为争功劳或是发酒疯,在皇帝刘邦的宴会上狂呼乱叫,有的甚至动不动就将刀剑砍在柱子上发泄怒气,眼看着自己的一帮手下,竟然如此目无皇帝,刘邦感觉真的是受够了。


于是,他找来了儒生叔孙通。


叔孙通曾经在秦朝被封为博士,是闻名天下的儒生,刘邦告诉他说,他需要一套礼仪,来镇住这帮狂妄无礼的猪朋狗友们,让他们知道,如今他刘邦再也不是当年的大哥,而是皇帝了。


叔孙通说,这个好办,我可以根据周礼掺杂秦朝的仪式,制订出一套礼仪制度来。


刘邦立即答应,但唯一的要求是,别搞得太复杂,“起码我得学会,还愿意实行。”


于是,叔孙通立马回到儒家的发源地山东,找来了三十多个儒生,经过一个多月排练,很快就演练制订出了一套皇家礼仪。


刘邦很满意,于是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借着当年长安城内长乐宫建成的典礼,群臣们第一次按照新仪式进宫参会,当看到刘邦的辇车出现,文武百官和王侯将相们,按照等级次序、依次觐见祝贺时,群臣们感到了威严的仪式感: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无敢欢哗失礼者。”


看到当初一起创业的猪朋狗友们如今俯首称臣、惊慌失措,刘邦感到非常满意,对着左右感慨说:“到今天,我才终于体验到做皇帝的尊贵啊!”(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此时,距离他创业成功正式称帝,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他终于在继往开来的仪式感里,为此后的历代帝王,找到了体现尊贵等级的制度开篇。


要知道,他不是大哥,是皇帝了。 


0.jpeg

▲刘邦(公元前256年或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图源:影视剧照



1.png


但是,对于协助自己塑造威严的儒生,刘邦很长一段时间,是很不屑的。


想当初,郦食其在投奔刘邦前,郦食其的朋友就警告说,刘邦这个人最讨厌的就是儒生,很多头戴儒帽的人前往会见他,刘邦却将别人的帽子摘下来,在里面撒尿恶搞;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说穿了,流氓根本不喜欢书呆子。


因此,即使叔孙通协助他制订皇家礼仪,但刘邦还是很不喜欢儒家的《诗经》和《尚书》等经典,认为这些东西百无一用,刘邦对此扬言说:“我以马上得天下,要《诗》《书》何用!”


对此儒生陆贾反驳说:“陛下以马上得天下,岂能在马上治天下?”


后来,陆贾又为刘邦阐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不仅如此,陆贾还撰写了12篇文章讲述天下兴衰治理之道,使得刘邦极力赞叹,称赞陆贾的著作是“新语”。


说穿了,他刘邦虽然是流氓出身,但却善于用人、懂得纳谏。于是,就在建立大汉帝国后,刘邦又陆续“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大汉帝国初兴,能上马打天下,也能下马治天下的刘邦,很快就在秦帝国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为此后的中华帝国,奠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序幕。


以流氓出身的背景,为万世开未来,对此史籍记载说,刘邦的制度革新“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不仅如此,刘邦还成为史上第一个亲自到达曲阜祭祀孔子的帝王,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


尽管从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称帝,到公元前195年去世,他逐步树立帝王权威,算起来只有七年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千古一帝,而经他草创制度的汉家威仪,也将在此后影响千年。


草头王刘邦,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1a.png

▲图源:影视剧照



2.png


古往今来,帝王在上位之初,都面临如何立威立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开创东晋的晋元帝司马睿,也很是费了一番心机。


公元280年,西晋攻灭东吴,正式结束三国时代一统天下,但是西晋很快陷入内乱,持续七年之久的八王之乱(291-306年),即将把西晋帝国拖入深渊。


趁着西晋内乱,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首先在北方起兵攻击西晋,眼看天下即将大乱,出身山东琅琊王氏的王导,决定将族人迁徙到相对安定的南方。


于是,王导劝说与自己友善的琅琊王司马睿,让他出镇建邺(南京),趁机在南方建立根基。


司马睿也有意趁乱建立基业,但他初到建邺后,南方的士族却对他不理不睬。


司马睿抵达建邺,大概是在公元307年,此时,距离东吴灭亡仅有27年,东吴灭亡后,原来的南方士族被西晋的统治集团排斥在政治圈外,例如陆机就曾经在推荐南方名士贺循的荐表里说:荆州和扬州,户口各达几十万户,但如今扬州地区本地人,连一个做到郎中官职的人都没有,而整个荆州和江南地区,竟然没有一个在京城做官的。


南方士族在东吴统治时期与曹魏以及后来的西晋南北对抗,不论如何也是东吴的统治阶层,但在东吴灭亡后,他们经济上的地位尽管仍然得以保持,但在政治上却彻底沦为边缘人,这使得他们与北方统治阶层离心离德,对抗情绪很重。


所以,试图在风雨欲来的时代乱局中立威建业的司马睿,从进入建邺(南京)开始,就面临重重困难。


司马睿以“琅琊王、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的身份抵达建邺,大概是在公元307年年初,然而过了一两个月,南方士族却没有一个人前来拜访。


这让作为北方士族代表、试图全力辅佐司马睿在南方建功立业的王导坐不住了。


作为北方士族,王导认识到,北方乱局已现,因此无论是对司马睿个人,还是对王导个人所属的琅琊王氏来说,南迁建邺,是他们必须成功的一步,否则无论是司马睿还是琅琊王氏,都将无立足之地。


于是,王导与当时正担任扬州刺史的堂哥王敦商量后,决定为司马睿立威,以此来震慑南方士族。


他们将立威的日子,选在了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


按照中原地区的古汉族习俗,上巳节这一天要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污除垢,消灾去祸。到了这一天,按照计划,32岁的琅琊王司马睿特地坐着肩舆出巡,作为北方望族的琅琊王氏兄弟王敦、王导,以及一众北方士族,则跟在司马睿后面骑马随从,以显示出司马睿的崇高威望和地位。


见到这个阵势,对于司马睿不理不睬的南方士族大吃一惊。作为南方士族代表,东吴故宰相顾雍的孙子顾荣躲在门隙偷看后非常震惊,为了避免误判形势,对司马睿长期以来不予理睬的顾荣于是决定,带领一众南方名士出去拜见司马睿,“相率拜于道左”


顾荣是南方士族和江东士人的代表,顾荣的拜伏,使得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方瞬时得以立威,在王导和王敦的建议下,司马睿则趁热打铁,招揽顾荣、贺循、纪瞻等南方名士加入到他的幕府和嘉宾席上,“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


司马睿在南方站稳了跟脚,而北方则如王导等人预测的一样,越来越趋于动荡,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首都洛阳,俘虏了晋怀帝,随后西晋迁都长安继续抵抗,到了建兴四年(316年),长安也告沦陷,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北方此后进入了“五胡十六国”的大乱世。


而从公元307年抵达建邺后就开始立威建势的司马睿,此时也已在南方耕耘近十年时间,趁着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随后在晋朝宗室和南方方各大士族的集体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一年后(318年),被俘的晋愍帝被匈奴人所杀,司马睿于是正式宣布即位,建立了东晋,史称晋元帝。


而回顾司马睿的创业历程,公元307年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的这场立威巡游,无疑至为关键。



3.png


回顾历史,汉高祖刘邦的创立威仪制度,是中华帝国在草创之初,对内的规章典范建设;晋元帝司马睿的上巳节出巡,则是在南北朝大乱世的前夕,开创东晋帝国、存续中华文化的深谋远虑。


从这个意义来说,无论是刘邦还是司马睿,他们的对内立威都具有跨越时代和王朝的意义,而当中华帝国建设到了一定阶段,如何走出去立威,则成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命题。


在这方面,隋炀帝杨广同样谋划深远。


尽管因为滥用民力以致身死国灭,但营建大运河、击败吐谷浑、震慑突厥的隋炀帝,在功业上仍然不失为一代雄主。


公元581年,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为时近三百年的南北朝大乱世,此时,再次归于一统的中华帝国兵强马壮,开始恢复大汉荣光,杨坚死后,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年)即位为帝。


秦汉帝国建立后,随着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先后崛起,当时中华帝国在西北地区承受着持续的军事压力,汉朝灭亡后,丝绸之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时断时续,随着隋朝统一全国,如何震慑西北的游牧民族、恢复丝绸之路,就成了大隋帝国的紧急事务。


于是,就在即位后第五年,隋朝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率领十几万大军,以及文武百官、宫廷后妃、僧尼道士及乐舞百戏等共40万人,浩浩荡荡从京都长安出发,直赴西北。


当年农历五月,隋炀帝一行来到拔延山(今青海化隆马场山),隋军在这里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随后,隋炀帝指挥大军包围“车我真山”(今祁连山八宝河上游),击溃了盘踞在此的吐谷浑部落十多万人,迫使其降服隋朝。


击败吐谷浑后,隋炀帝继续率领大军北上,经青海乐都,入扁都口穿越祁连山到达甘肃张掖,为了展示大隋帝国的的雄风、同时也是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号召人心,隋炀帝决定在张掖举行一次“万国博览会”。


隋炀帝举行万国博览会,是在公元609年农历六月,地点选择在了甘肃张掖焉支山下的大草原,隋炀帝让自己随行的数十万大军和人马沿着草原铺延展开,这让地广人稀的草原部落和往来经商的商旅极为震撼。


在闻知隋朝皇帝和大军兵临河西走廊后,当时,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二十多个国家纷纷派遣使者和商旅赶赴张掖,远在新疆的高昌国王更是专程前来觐见隋炀帝,共同参与盛会。


对于这场盛会,史书记载道:“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


为了优待各国来宾,隋炀帝下令全程为来宾奉上山珍海味,演奏来自皇宫的九部宴会盛乐,还设了神秘奇幻的鱼龙曼延表演,宴会现场陈设各种来自中原大地的奇珍异宝以供观赏。


3a.png

▲敦煌壁画中“万国博览会”的场景图源:网络

为了展示大隋国威,隋炀帝还命令在焉支山大草原上设立起了一个“观风行殿”,这是一个大型的移动行宫,分别由“六合城”、“六合殿”、“千人帐”三部分组成:


其中“六合城”用作寝宫,方120步、高4丈2尺。换算成现代尺寸,“六合城”的规模大约是长100米、宽32米、高6层楼,里面可容纳600名侍卫;


隋炀帝用来接待宾客的“六合殿”又称“观风行殿”,可容纳侍臣及仪仗人员数百人;


“千人帐”则是用来议事和举行庆典、大宴群臣的地方,面积足以容纳千人。


对于在草原和边疆生活了一辈子的各个游牧部落和小国人员来说,隋炀帝带来的军队和展开的排场,是他们平生所未敢想、从未见的,尽管他们曾经听说过几百年前关于大汉帝国的荣耀,但自从汉朝灭亡,中原帝国陷入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大乱世以来,这是中华帝国第一次在西北地区展示出超级雄风,他们知道,一个光辉伟岸的中华帝国,已经开始再次照耀西北了。


盛会整整持续了6天,期间,隋炀帝还正式下诏,宣布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第一次将青海全境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并再次将新疆东部纳入隋朝管理。不仅如此,隋炀帝还宣布免除陇右地区的赋税徭役一年,他经过的地方更是免除两年赋税徭役。


在文武大臣和各国君臣的随从簇拥下,隋炀帝甚至还效仿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泰山的礼仪,在焉支山举行了祭祀天地大典。


后来,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赞叹说:“隋氏之盛,极于此也。”


尽管此后由于滥用民力,征调全国军民营建东都洛阳和三次征伐高丽,以致隋朝民变四起,隋炀帝最终也在万国博览会九年后,于江都(扬州)城内被叛军所杀,但隋炀帝经营西北、扬威万国博览会的万丈雄风,也为此后唐朝继承隋朝雄风、经营西北开了个好头,大唐帝国的雄风和丝绸之路在此后的光复,不得不说,也有隋炀帝的伟大功劳。



4.png


从汉高祖刘邦、晋元帝司马睿到隋炀帝杨广,古往今来,帝王都渴望为自己建立万世威名,对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同样有着深深的渴望。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在历经16年南征北战后,朱元璋终于统一天下、建立大明帝国,作为开国皇帝,他迫切地需要向帝国子民交代他的身世来历,以便树立帝王之威。


但是跟平民起家的汉高祖刘邦一样,朱元璋同样来自底层,他的身世甚至比刘邦还要卑微,打小时,朱元璋不仅放过牛,还做过和尚和乞丐,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身世最为卑微的大一统帝国开国皇帝。


对于朱元璋的出身,臣子们自然多少都已明了,为了替君王遮掩,有臣子于是提出,让朱元璋追认南宋理学家朱熹为祖先,以此抬高下君王的身世。


经历一番苦思冥想后,朱元璋拒绝了。


他决定向天下坦白自己的卑微出身,于是,他撰文向臣民们坦承说,他自己“本淮右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寒微”。


但是朱元璋转笔又宣告说,“朕本布衣,以有天下,实由天命”,臣子们则替他撰文写道:“虽起自布衣,实承古先帝王之统,且古人起布衣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天命所在,人孰违之”“布衣而能统天下,非祖先厚德、皇天任命,孰能为之?”


尽管坦承自己的出身,但朱元璋却以一种帝王的气概向天下公告说,自己能够取得天下,也是经由天命,拜祖先厚德所赐,否则“孰能为之?”


不得不说,他的这番自白,无需凭借任何外力,却以一种开国君王的坦诚自信,为自己赢得了威仪和后世的尊重。


朱元璋深刻明白,君王想要立威,或许有多种方式,但从他个人的特殊处境来说,他的坦诚和自信,就已自带千钧重量。


从这个意义来说,君王立威的手段有很多种,但权势和排场,从来不是唯一的手段。


4a.jpeg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对于立威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图源:影视剧照


尽管识字不多,但朱元璋深知立威从来不是靠骄奢淫欲和铺张浪费来实现,相反,喜欢读史书的他,却经常让廷臣给他讲古往今来的帝国兴衰之道,他还让人把《尚书·无逸篇》抄写在宫墙上,以便自己朝夕观阅,颇有一日三省的味道。


朱元璋生活节俭,在立都南京后营建宫殿时,他吩咐臣子们“只求安固,不事华丽”。当时,江西地方官把陈友谅曾经用过的镂金床献给他,朱元璋却将其比喻为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曾经用过的七宝溺器,立即叫人砸碎。


当时,南京皇宫中的御床,做得和普通人家的卧榻没有什么两样,唯一彰显身份的,仅仅是装饰了代表皇家身份的金龙,其他的都是普通用料。对于皇宫中的其他御用物品,如果需要用到黄金,朱元璋也让人尽量用铜器来替代。


对此,朱元璋还让人在他卧室的屏风中,引用唐代诗人李山甫的诗,来警惕自己居安思危: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尽管朱元璋由于晚年滥杀功臣声名狼狈,但作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自己身世的坦诚,和立威方式的特别,不得不说,也别见一番真挚,因为威仪这个东西,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自然需要不同的方式。


要知道,威仪是一时的,但人心和人性,却是永恒的。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8:33 PM , Processed in 0.0323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