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924-2018)离世,五周年了。
2018年的10月30日,94岁的金庸仙逝,随手带走了一个属于武侠、属于过往,也属于青春的时代。
曾经跟金庸有过一番论战的王朔说过:
“像我这样的年龄,每年都会有亲友去世,每个人去世对我都是一个打击,二十多岁时我所有朋友都在结婚生孩子,三四十岁时都在离婚,现在每年都要死几个,再往后只会越死越多,一代人终要前后脚死。”
终归还是《天龙八部》说得好: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https://y.gtimg.cn/music/photo_n ... aae1vtVFt.jpg");">沧海一声笑,许冠杰 - 宝丽金极品音色系列二合一之许冠杰
其实,金庸早已“死”过一回。
1976年10月,金庸19岁的大儿子査传侠,在美国为情上吊自杀。接到噩耗的时候,52岁的金庸正在给报纸写社论。他强忍着悲痛,一边写稿一边流泪。
后来,他一度想跟随儿子自杀:
“当时我有一个强烈的疑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
五个月后的1977年3月,金庸在单行本的《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写道: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生命的苦痛,纸上得来终觉浅,“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在经历至亲的离世后,他彷徨苦痛,几欲轻生。后来,他将自己一手创办的《明报》卖给于品海。有人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他的儿子查传侠。
记者问及此事,金庸回答说:“理性上我没这样想。但他跟我大儿子同年,都属猴,相貌也的确有点像,潜意识上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可能有。”
▲金庸与长子查传侠(左一)、长女查传诗(右一)。
金庸沉浸在对长子的思念中难以自拔,一直到后来,他看到了《格林童话》里的一则故事。
故事里说,有一个妈妈,死了儿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去问神父,为什么她的儿子会死,能不能让他的儿子复活?
神父说:“可以,你拿一只碗,一家一家去乞讨。如果有一家没死过人,就让他们给你一粒米,你乞够了十粒米,你的儿子就会复活。”
那位妈妈很开心,就挨家挨户去乞讨,可一路乞讨过后,她才发现,原来每家每户都有亲人去世过。最终,这位妈妈一粒米也没有乞讨到。
她终于觉悟到,亲人去世,是人世间谁也无法避免的。于是,她开始感到安慰。
金庸说,从此后,他也学会接受,并潜心研修佛法。
挚爱来去匆匆,人世间,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这种苦痛,金庸一再承受。
1951年,那时还未开始写武侠小说、还未取笔名金庸的查良镛听到消息,说他的父亲查枢卿,在“镇反”运动中,被以“不法地主罪”枪决。
查枢卿是上海震旦大学的早期毕业生,在他的故乡浙江海宁周济乡里,民国时曾经一次就捐出1000亩水田作为“义田”,是远近闻名的慈善家。然而,查枢卿终究死于“镇反”风潮。
很多年后,金庸在自传散文《月云》里回忆了这件事: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
“宜官”,是金庸的小名。
后来,他在小说里写了许多个身负杀父之仇的少年故事。故事里,那些少年总在寻找自己的父亲。
1981年,邓公接见金庸,交谈中主动谈起金庸父亲的事,并表示要“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则回答说:
“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
▲1981年,邓公接见金庸。
此次会面后,浙江省海宁县委、县政府开始组织调查组,对金庸父亲查枢卿被杀案件进行复查。
复查结果说是“冤假错案”,遂由海宁县法院撤销原判,宣告“原判认定查枢卿不法地主罪的事实不能成立,判处查枢卿死刑属错杀”,给予平反昭雪。
得到消息后,金庸专门写信给海宁县委,信中说:
“大时代中变乱激烈,情况复杂,多承各位善意,审查三十余年旧案,判决家父无罪,存殁俱感,谨此奉书,着重致谢!”
尽管父亲的血案已过多年,他总是记得,在教会学校震旦大学毕业的父亲,有一年圣诞节,送给他一本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作为节日礼物。
许多年过去了,在写张无忌、乔峰、杨过等这些父亲莫名失踪或是死去的人物角色时,他身边总是带着父亲当年送给他的《圣诞颂歌》,他总是记得父亲温和的样子。
谁能明白,失去父亲张翠山的张无忌,和听闻义子“死讯”的义父谢逊,这些小说里生离死别的苦痛,却都是字字锥心的血泪之言?
金庸的人生是一部百年中国史,而他的家族和他的小说,堪称是一部千年中国史。
他本是世家望族出身。
金庸,本名查良镛。元朝末年,金庸的先祖查瑜,从江西婺源迁居到今天的浙江嘉兴海宁。根据明清两代海宁查家的人口研究表明,查家在明清两代,共有800多人考中生员(秀才),并有133人考中进士、举人、贡生。
清朝康熙年间,查家共有十人考中进士。康雍乾三个朝代,查家更是有三人官至翰林,史称“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当时,海宁查家是全国闻名的望族,其家门之显赫,只有同样是浙江海宁的陈元龙家族可与之媲美。
对此,康熙甚至为查家题写了对联:
“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然而康熙年间,在史上最惨烈的文字狱“明史案”中,查家共有70人被杀,其中被凌迟处死者18人,金庸的祖先查继佐也差点被杀。
雍正年间,金庸的祖先查嗣庭因为卷入隆科多案,被雍正皇帝以“讽刺时事,心怀怨望”之罪名逮捕,后来查嗣庭虽然死于狱中,仍被雍正下令戮尸斩首。查嗣庭当时16岁以上的儿子全部被判斩首,15岁以下的统统流放,史称“查嗣庭试题案”。
接连卷入两宗文字狱大案,这也使得整个查氏家族,从此变得谨小慎微,内敛隐忍。
尽管接连遭遇两宗大狱,但查氏家族在逆境中崛起,名人辈出。金庸的海宁十三世祖查升是大书法家,十六世祖查世官是诗人,查世璜是画家。到了近代,金庸家族中的族兄弟查良钊是国立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抗战中还曾担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和训导长。而金庸的族兄查良铮(1918-1977),正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穆旦。
此外,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钱学森是金庸的表姐夫,著名军事家蒋百里是金庸的姑父,著名作家琼瑶则是金庸的表外甥女。
在同辈兄弟中,金庸家族中还有营养学专家查良锭、医学专家查良镒、计算机专家查良钿、煤矿专家查良钰、电子学专家查良琦等人,家族中始终人才辈出。
到1924年金庸出生时,尽管家族已经开始没落,但那时金庸家中还是拥有多达3600多亩田地,并有100多户佃农。金庸的弟弟回忆说,那时候,查家的宅子是五进的大院,有90多间房子,有大花园,在镇上还有钱庄、米行和酱园店。
在这样文化根基深厚的家族中成长,后来金庸回忆说,早在8岁那年,他就在父亲的书房中看到一本《荒江女侠》,从而无意中闯入了武侠小说的世界。
1937年抗战爆发时,金庸考入了浙江嘉兴中学(现嘉兴一中)就读。
1938年,金庸跟随嘉兴中学师生一起,辗转迁至浙江丽水继续学业。然而,由于写壁报讽刺学校训导主任有投降主义嫌疑,金庸被学校开除,随后转校毕业于浙江省衢州中学。
这是他第一次被学校开除。
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又因为投诉校内的学生党员,反而被学校强行退学。在杭州的《东南日报》短暂做过外勤记者后,金庸又转入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就读,并于1948年毕业后,被录取至上海《大公报》担任国际电讯翻译。
▲年轻时的金庸。
鉴于当时国共的激烈内战,《大公报》被迫将阵地转移至香港,金庸也因此被派遣至香港工作。
当时,跟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一比,香港“还比较落后,有点到了乡下地方的感觉”。但不会说广东话的查良镛(金庸)却发现,与战火纷飞和通货膨胀剧烈的内地相比,香港“生活安定,毫无涨价威胁”,这让他很是开心。
▲香港无意中为中国文学庇护了一位大师。
当时24岁的他没有想到,从1948到2018年,余生的70年,他将在香港这座小岛上度过。
不甘心蜗居香港的青年金庸,此后又于1950年奔赴北京,试图报考外交官,却被告知,由于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属于剥削阶级,加上不是党员,所以不能直接进入外交部。无奈下,金庸只得返回香港《大公报》,无意中却躲开了此后接连不断的运动。
一年后,先是金庸的父亲查枢卿被以“不法地主”的罪名枪杀。随后,金庸的族兄、原名查良铮的著名诗人穆旦,也被打成“反革命分子”。
1953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穆旦,在南开大学担任外文系副教授,1955年,被打成“双重反革命分子”,此后到1977年去世,一直被勒令在南开大学打扫厕所和澡堂。
▲金庸的族兄穆旦(查良铮),历经坎坷而死。
尽管如此,穆旦仍然冒着巨大风险,白天被批斗殴打,夜晚偷偷在家中翻译英国诗人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唐璜》。
临死前,他在病床上留下了自己的诗《冥想》: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
······
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金庸说,如果1948年没去香港,或者1950年被录取到了外交部,“那‘反右’就反到我了……说不定已经死了”。
所以说,那个快意驰骋武侠江湖的金庸,诞生何其偶然。